- N +

【言论】良好的卫生习惯是抗疫法宝

原标题:【言论】良好的卫生习惯是抗疫法宝

导读:

  今年年初暴发的新冠疫情给全人类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在我们取得疫情决战初步胜利的时候,“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仍旧任重道远。而要想彻底取得战“疫”决定性胜利和全面永久性的胜利,还...

  今年年初暴发的新冠疫情给全人类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在我们取得疫情决战初步胜利的时候,“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仍旧任重道远。而要想彻底取得战“疫”决定性胜利和全面永久性的胜利,还需要从我做起,从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起。

  中国素来是礼仪之邦,讲究仪态端庄,举止文明,轻言细语,行动得体。这一方面是文明礼仪的体现,而另一方面,则是良好的卫生行为方式。《淮南子诠言训》称:“涤杯而食,洗爵而饮,浣而后馈,可以养家老。”而在清洗餐具时,则须先把手洗干净,此即《礼记少仪》所谓“凡洗必盥”。

  “防疫有我,爱卫同行。”第32个爱卫月活动口号充分表明了开展爱卫活动与全面防疫的重要关系。习指出,坚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更多应该从人居环境改善、饮食习惯、社会心理健康、公共卫生设施等多个方面开展工作,提倡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爱国卫生运动不但受到全国上下的一致拥护和参与,而且受到国际上的赞誉。

  让文明的生活方式成为习惯。新冠病毒传播的重要途径就是飞沫。大家只有都养成不随地吐痰,不高声喧哗,必然能减少病毒的传播介质。强化群众自我保健意识,培养良好卫生习惯和公共卫生道德,形成讲卫生、爱清洁的社会风尚,可以说是成本最低、也是最有效的抗病毒方式。在疫情的超强“倒逼”之下,我们看到,很多好习惯“非不能也,实不为也”。勤洗手、常消毒、打喷嚏掩口鼻、流感季戴口罩等,应该长期延续下去,成为全社会的新习惯。

  让干净的生活环境成为习惯。近年来,我区在改善生活居住环境上,下了大力气、投了大本钱、做了大动作,但一些人随手扔垃圾,随便破坏公共卫生设施,随地大小便等现象还时有发生,这都对“病毒”生存提供了“土壤”。爱国卫生运动,是关系到社会基层社区方方面面全体人民的大事。讲究卫生,除害灭病,改善和保护环境,需要社会各行各业,全体百姓,人人关心,在加强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大卫生观念的指导下,坚持统一领导,统筹协调,自上而下,加强管理,促进并加快爱国卫生运动向更高深层次发展。

  让良好的卫生养成成为习惯。钟南山院士说过,60%的慢性病都跟生活习惯息息相关,要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以降低患病几率。新冠肺炎与个人的生活习惯更是密不可分。2003年,一场“非典”让人们知道洗手对于预防病毒大有好处。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专家学者一再强调,勤洗手、讲卫生是预防病毒感染的最好办法。习指出,要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的观念,建立健全健康教育体系,提升全民健康素养,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彻底改变大吃大喝和不良卫生习惯,也是阻断新冠肺炎的传播途径的重要基础。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斗争中,为贯彻落实习系列讲话,深化爱国卫生运动,助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最重要的内核就是公共卫生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个人是健康第一责任人,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健康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的重要内容,在疫情防控中的作用不可小觑。

  回眸60多年来的爱国卫生运动健康发展,预防疾病,保障健康,既要讲究公共卫生,也要讲究个人卫生,既要提高群体免疫力形成人群免疫屏障,又要提高个体免疫力,形成“以卫生为光荣,以不卫生为耻辱”的习惯思维。

  病毒汹汹、无孔不入,战“疫”至今,我们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每个人从生活细节做起,重防护、讲卫生。抗疫战果的取得,也离不开全社会卫生习惯的提升。如今,境外疫情还在加速蔓延,“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压力巨大,外出戴口罩、保持宽距离、注意手卫生、居家常通风等防护常识,必须常态化坚持。

返回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共58人参与)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