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

与当地群众齐心抗疫的外籍“新义乌人”哈米: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越来越像一家人

原标题:与当地群众齐心抗疫的外籍“新义乌人”哈米: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越来越像一家人

导读:

  央广网义乌5月4日消息(记者王雪洁 义乌台记者何翼格)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来袭,义乌——这座外来人口密集、商业发达的国际化城市...

  央广网义乌5月4日消息(记者王雪洁 义乌台记者何翼格)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来袭,义乌——这座外来人口密集、商业发达的国际化城市,涌现出了许多选择留守、与当地群众齐心抗疫的外籍“新义乌人”。在海外疫情暴发期间,他们又化身为一座座桥梁,连接着世界的两端。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从疫情初期就一直坚守在防疫一线的伊朗籍志愿者——哈米。

  2003年来到中国的伊朗外商哈米,于2007年在浙江义乌开了一家外贸公司,他说,义乌是他的第二故乡。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在中国暴发。1月23日,浙江启动重大公共突发卫生事件一级响应,义乌防控随即升级。哈米所在的义乌市江东街道鸡鸣山社区,常住外来人口有2万多人,其中有1300多名外籍人士,来自世界的74个国家和地区。面对疫情,哈米决定留在义乌和他第二故乡的老乡们一起抗疫。他说:“我从来没有把自己当外国人,我在中国安家,我是中国女婿。我在义乌、在中国发展,对中国的感情比较深。这种感觉就像(对)自己的国家一样,非常疼爱。”

  1月27日,社区开始设卡口,哈米不论刮风下雨,每天从下午4点坚守到深夜12点。测体温、做登记、翻译解释,一次值班要重复很多次。

  为了御寒,值班到深夜的哈米随身会带着两条围巾,一条包在头上,一条围在脖子上,冷了就把上面的围巾往下拉包住耳朵,口罩松了就把脖子上的围巾拉上来再压一层。围巾是妻子王暄专门在网上买的,一口气买了好几条,每天给哈米轮换着戴。王暄说:“戴上这个围巾,感觉就像多了一层保护似的。每天等他回家,我把饭给他做好,消毒工作给他做好。”

  哈米没有抱怨过辛苦,他说,只是帮了一点小忙,而且居民们都很配合相应的工作。“在武汉、在湖北有更辛苦的人,跟他们比,我也没做什么。我们一开始也有一些担心,检查他们的身份、体温,给邻居带来一些不方便。但是他们一点都不嫌烦,也很配合我们的工作。”

  看到哈米和其他外籍志愿者每天忙里忙外,鸡鸣山社区的居民很感动,一些居民也主动地参与到社区防疫工作中来。

  眼下,中国新冠肺炎医疗救治工作取得重大阶段性胜利,沉寂许久的义乌市场也在有序地复工复产,重新开业。城市逐渐恢复生气,哈米公司的业务也重新启动。他一边经营公司,一边依然坚持志愿工作。

  “我了解中国产品,卖过去有市场,这些市场一直在等着中国的(新冠肺炎)疫情结束。我们可以努力,一边非常好地保护义乌人民和外地来义乌工作的商人;另外一边是开工,工作不停。”哈米说。

  在与身在伊朗的家人交谈中,哈米得知伊朗口罩紧缺。不久之后,通过各方努力,来自中国的医疗援助物资很快被运抵伊朗,哈米为此很开心。他表示:“非常感谢中国人民和中国政府。古人说,在最困难的时候你会了解你最好的朋友,因为最好的朋友在你最困难的时候不会离开你。”

  哈米说,等疫情完全控制住,他要带着妻儿去北京看看岳父、岳母,还要回伊朗老家见见自己的爸妈,在疫情期间结识的新朋友,也要一直保持联系。他说:“这个地球是一个家园,我们不分国籍、不分民族、不分信仰、不分你我,都是一家人。这是这一次疫情给我最大的感触,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越来越像一家人。这是非常好的事情,让我非常感动。”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返回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共57人参与)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