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

教师招聘考试知识点:人际交往中的那些效应

原标题:教师招聘考试知识点:人际交往中的那些效应

导读:

  在人际交往中,我们会对他人产生印象,而印象形成是指对人和事物进行归类,明确其意义,使自己的行为获得明确定向的过程。印象形成效应作为社会心理学的常考考点,不仅会考查大家对每一...

  在人际交往中,我们会对他人产生印象,而印象形成是指对人和事物进行归类,明确其意义,使自己的行为获得明确定向的过程。印象形成效应作为社会心理学的常考考点,不仅会考查大家对每一个效应概念的理解,同时也要根据俗语或者例子进行学习。

  首因效应是指个体在社会认知过程中,最先输入的信息对客体以后的认知产生的影响作用更大。也叫首次效应、优先效应或“第一印象”效应。

  例如:“新官上任三把火”、“初次见面需要再三打扮”、“先发制人”、“一见钟情”等,尤其是在不熟悉人之间第一次接触所以首因效应起的作用更大。

  近因效应是指在总体印象形成上,新近获得的信息比原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也叫最近效应。近因效应在熟悉人之间作用更大。

  例如:成语“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孙权劝不太懂军事理论的吕蒙学习,吕蒙努力学习,不久鲁肃和吕蒙一起谈论议事,鲁肃十分吃惊地说:“你现在军事、政治方面的才能和谋略,不再是原来那个吴县的(没有学识的)阿蒙了!”吕蒙说:“志士(君子)分别几天,就重新另眼看待了。体现了近因效应的作用。

  社会刻板效应是指对一群人的特征或动机加以概括,把概括得出的群体的特征归属于团体的每一个人,认为他们都具有这种特征,而无视团体成员的个体差异。这种现象称为社会刻板效应。

  例如:“地域黑”“东北人性格豪爽,四川人爱吃辣”“男生粗心,女生心细”“法国人浪漫,英国人绅士”等

  晕轮效应是指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人们常从对方所具有的某个特征泛化到其他有关的一系列特征上,从局部信息形成一个完整的印象。又称为“光环效应”。

  例如:即“以己度人”、“将心比心”、“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有一种冷,叫你妈妈觉得你冷。”

  在现实生活中,投射效应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有人总是从好的方面来解释别人的言论和行为;二是有人总是从坏的方面来解释别人的言论和行为。

  封面号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封面号平台的观点,与封面号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如因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封面新闻。

返回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共53人参与)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