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什么是亲子游戏?
导读:
亲子游戏是交流亲子感情的一个很好的途径,而且还有助于孩子的成长和发育,那么要如何开展亲子活动,才能达到好的效果?有什么好的游戏可以推荐?在开展游戏时要避免哪些误区? 在现...
亲子游戏是交流亲子感情的一个很好的途径,而且还有助于孩子的成长和发育,那么要如何开展亲子活动,才能达到好的效果?有什么好的游戏可以推荐?在开展游戏时要避免哪些误区?
在现在的许多家庭中都在开展亲子游戏,广义的角度看,只要是属于父母和子女之间的有沟通、有合作的活动都算是亲子游戏;但是站在科学的角度看,亲子游戏要具有4个基本特点:
1.能启发智慧。游戏应该符合该参与儿童的年纪,可以让参与儿童发挥他的能力,又具有开发潜能的作用。
2.参与者身份平等。这是游戏,不是教育课堂,父母参与在游戏活动中,应该以平等对的方式和宝贝相处,不能摆着架子。
3.游戏具有趣味性。在游戏全程中,应当让小朋友感受到游戏的乐趣,能够发挥自己的能力,父母也能从其中感受到与孩子互动的乐趣。
4.团队精神,自然启发能力。游戏设计要合理,让宝贝自己积极地向父母寻找帮助和配合,在这个配合的过程中,父母就可以寓教于乐了。
2.能够培养小朋友的操作、认知能力,对他的实物类游戏以及和其他同龄小朋友一起玩的游戏都是有帮助的;并且小朋友在这类活动中获取的经验也将充实亲子互动的内容。
3.在与父母的协作、沟通时,小朋友能对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有一定的体会,对其社会交际方面的能力有帮助。
小朋友对身边的事物还处于探索阶段,新奇的事物均能使他们感兴趣,具体要怎么把游戏开展起来,做到以下几点就可以了:
要开展游戏,就要有一个好的环境和空间能让小朋友充分体会到游戏的乐趣。父母若是能够帮小朋友空出一个小的空间,用帘子隔开,或者能专门为他布设一个特别的活动环境也行。
在开展时,要注意为宝贝营造出温暖、融洽的活动气氛,让他们能感受到彼此关系的对等。有些行为是一定不能有的:例如有部分家长喜欢把自身的想法施加在小朋友的身上,所提要求太高;沟通时采取粗暴的方式,或逗弄他们,而不是把他们平等地对待。
游戏应该符合小朋友的能力、兴趣,最好能够从小朋友的日常生活中出发。像小班的同学的对大肌肉的控制正在飞快发展,而上大班后的年龄阶段,大脑对小肌肉的控制在加强。家长就可以根据这些特点作为出发点进行设计。正在上小班的宝贝正是处于语言敏感期,喜欢探索,家长们可以从这些点出发,设计些有趣活动,诸如“卷春卷”等;当到了中班、大班时,父母们就可以设计些小游戏来来锻炼孩子精细动作的控制能力,诸如“摘果子”、“挑豆子”等。
在整个过程中,小朋友可能会有自己的发现和创造,父母应予以尊重和珍惜。像本来准备的游戏是“捉迷臧”,但是小朋友突然对旁边的小树起了兴趣,此时家长应当根据小朋友的兴趣,灵活地转换游戏内容。这样的话,小朋友会觉得自己的想法、创意得到了认可,自信和兴趣会大大的提高。
玩具的吸引力对小朋友来说是很大的,若是在游戏中选择了恰当的玩具,能够使游戏价值得到提升。在选择上,父母应该注意是否具有教育意义,有没有艺术感,是否安全、实惠。一个品质优良的玩具应当是:可变化的,能提高小朋友的动手与创造能力;材质可靠、无毒无危险性;具有美感或者能培养小朋友的爱心、能增进感情,例如:洋娃娃、风筝等。另外,家长也可以利用家中物件进行改造,或者让小朋友一起参与改造的过程,消毒后再给他玩。
有些小朋友还没有养成饭前洗手的习惯,家长就可以利用一些顺口溜,让小朋友觉得洗手是一件有趣的事。
对于小朋友来说,身边的事情都可以当做游戏,所以有时他们的一些举动会让家长无法理解,特别是当他们的举动不恰当的时候,一些家长会立马去进行劝阻,并且语气强硬;有些家长会因为小朋友惹人喜爱,就把他们当玩具般地逗来逗去。这些都是非常不好的,孩子虽不大,但是也懂察言观色,家长的行为举止都会影响他们的成长。
纠正法:在活动中,大人应该与小朋友处于对等的关系,如此一来就能让小朋友在游戏中更加积极。通过积极的参与,能够让小朋友从中学到怎么正确处理事情。
不管是学习知识还是培养性格、行为,游戏都是最好的方式之一。家长不应该用自己的眼光来评判小朋友的游戏,不能因为不对自己胃口就去限制其游戏方式,甚至强迫他做自己不喜欢的活动。
纠正法:只有当活动中出现了小朋友不能克服或者会对其有坏影响的问题时,家长才需要采取行动;其他时候则可以让他们自己去发挥、创造。
随着成长,他们感兴趣的游戏也会变化。有些游戏,对于1岁大的孩子来说是很有趣的,但是对于2、3岁的孩子来说就会显得简单了、无聊了。这时候,父母可以利用玩具来开展活动。
当小朋友能够在游戏中遵从规则,能够自己安排好什么时候开展游戏等,对他们掌握社会行为的一些准则是有帮助的。
纠正法:家长可以让孩子在游戏结束后,自己收拾场地;让孩子自己安排时间,什么时候玩、玩多久等等。
孩子并不是时时刻刻都要人陪着,就算是小小的婴儿也能自己一个人玩手指玩得很开心。因此,家长应该学会给小朋友的个人空间。
纠正法:在开展此类活动时,家长要多让小朋友自己独立起来。如果小朋友自己玩得很好的时候,家长就不需要介入。
在游戏中,小朋友有时会向父母提要求或者请求援助,家长不能因为觉得他们的游戏没有意义就无视或者束缚他们,而是要多多帮助。
纠正法:准备多种游戏材料,像卡纸、剪刀、纸盒等等,让小朋友利用它们去开展游戏。同时,在给予援助的时候也要注意度,只有当出现了小朋友的确没办法解决的问题时才介入。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