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

怎样对儿童(3~7岁)进行体能训练?

原标题:怎样对儿童(3~7岁)进行体能训练?

导读:

  我家小孩现在快四岁了,在体育方面,明显落后同龄的孩子,主要是在跑、跳等动作上,与同龄孩子的差距是比较大的,其他稍微复杂一点的体育运动,我们的孩子几乎就无法参与。 很想给孩子...

  我家小孩现在快四岁了,在体育方面,明显落后同龄的孩子,主要是在跑、跳等动作上,与同龄孩子的差距是比较大的,其他稍微复杂一点的体育运动,我们的孩子几乎就无法参与。 很想给孩子报一个体能方面的训练班,不搞什么花样,就是系统培训最基本的力量和身体协调性,但不得不说,我们国家的教育在这方面还是很落后的,什么教画画的,教乐器的,教英语的的培训班到处都是,培训体能的,还真没有,看来只能靠家长自己了。 问题是,…

  体能训练主要是指人体各个器官所具备的能力,在身体素质方面包括:速度,力量,敏捷,柔韧,协调,耐力等等,另外还有跑、跳、走、投掷等运动技能。体能是促进身体各个系统正常发育的基础。

  在3到7岁这个幼儿到大童阶段(以学龄前到幼小衔接),要求幼儿必须有一个良好的体能,这样才能保证孩子健康,正常的发育。

  例如,3岁的幼儿,身体动作比3岁之前协调了,好动,活泼是这个时期的特点。在上下楼的时候,很多孩子还只会一只脚一只脚的前进,这个时候家长要锻炼孩子的分开协作能力,要鼓励孩子模仿大人的上下楼的运动。及攀爬为主。

  到了4岁,孩子对于细节动作已经没问题了。可以自己穿衣服,扣扣子等等,自己独立的完成生活中的部分活动,他们的体力也有了一定的增加。家长可以多带着孩子去户外游玩,多走路和跑步,增强孩子的体质,另外还可以教孩子使用工具制作剪贴。

  到5,6岁时,幼儿园的孩子在细节和协调能力都没有问题后,他们的一些运动速度和活动已经可以与大人一同进行了。这时候家长可以尝试着让孩子参与一些具有安全性的适合孩子的跑步速度训练和集体活动,增加孩子的活动能力、体能锻炼,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专业的解释:体能指的是人机体的基本运动能力,它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身体形态,二是身体机能,三是身体素质。转换成通俗易懂的说法,就是小朋友摸爬滚打的能力,例如奔跑跳跃能力、协调能力、平衡能力、身体的反应能力、动作速度等。

  对于学龄前的小朋友来讲,身体处于发育期,是动作技能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时期。适当的体能训练可以塑造体形,强化肌肉使关节有更好的支持,提高小朋友的平衡能力,还可以使身体得到合理且全面的发展,并且更容易学习新的运动技能哦。

  体能训练其实和营养一样,必须多样化,单纯进行一种体能训练,既得不到预想的锻炼效果,又容易受伤。

  所以,今天我们根据3-7岁小朋友的身体发展特点,侧重在上肢、腰腹以及下肢三种力量进行综合性的训练。

  画一条投掷线,小朋友站在投掷线后,双脚前后分开,单手(右手)持球;将球从肩的前上方呈抛物线状投出,球出手时后脚可以向前迈出一步,但是不要踩线或过线。

  空中蹬车可以很好的训练到小朋友的核心肌群,并且动作一点都不复杂,只要掌握了技巧,随时在家里都可以做哦。

  放松身体,保持站立姿势,双脚左右开立,然后脚尖也要保持平行,同时屈膝向下深蹲,然后我们两臂要自然的向后摆,用脚尖蹬离地面,同时向上跳起。

  动作要领:我们在做向上蹬跳的时候,需要双腿同时发力,两腿迅速的进行蹬伸动作,在落地的时候要用前脚掌着地,通过屈膝的方法来缓冲,然后再进行跳起。

  NHS(英国国民医疗服务体系)对于儿童的体育运动有一些建议。分为0-5岁和5-18岁两个阶段。

  对于0~5岁年龄组的儿童,应该鼓励他们做各种强度的活动,包括轻微的体力活动和较高强度的体育活动。

  3-7岁的体能训练的话,可能说的是感觉统合的大运动。大运动同时也是精细的运动的基础部分。有班报就报,没有就在自己家里做。不过如果家长偷懒的线岁明显落后可能就和之前的保护过度也有关(如果不是先天的话)。这和国家的教育落后有个毛的关系。

  触觉(外界触觉的敏感度。)本体(肌肉耐力 视觉平衡 对肢体的控制。)前庭平衡(加速减速 重力的感知 身体平衡。)。

  根据题主的信息,我的建议如下:4岁普通儿童的做一些相关的本体和前庭相关的运动。(每日量)所有的爬都是协调运动的基础部分,而走路和跑则未必。本体类的活动:手脚爬(屁股抬高四肢着地膝盖不着地爬。100米)蹲起(快速的蹲下起立30-50个)。连续跳(前方有小障碍之类的东西,连续跳过去 15分钟左右)体操课一类的持续性的动作(类似于成人普拉提的作用 20分钟左右)。

  现在有不少的家长对于儿童运动已经有不错的概念:带小孩学游泳、学跆拳道、剑道,或者去幼儿俱乐部上体能课程等。这些对孩子都是不错的运动。只是,家长们似乎很容易忽略一件事,我们的孩子需要的运动量,仅仅是1周1堂体能相关课程就能满足的吗?

  非结构化的活动,这反而是孩子发挥想象力、创造力、促进社会人际关系互动、语言沟通等最佳的活动

  ,尤其是较大动作的游戏,孩子需要适当的活动量,没有适时满足孩子的活动量,反而让孩子整天都静不下来,容易造成反效果。

  运动可以增进孩子的体适感、降低患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危险、预防肥胖、增强抵抗力,让孩子拥有一个

  ,因为运动可以抑制大脑中杏仁核的活化,阻止负面情绪的产生。并且还会促使大脑分泌多巴胺(dopamine)和血清素(serotonin),多巴胺能促进正面情绪,令人愉悦,而血清素能对抗忧郁,因此爱运动的孩子能较好地维系人际关系,不易发脾气。

  运动能促进孩子的学习能力、记忆力、专注力、知觉动作发展,这是因为运动有助于促进脑部血液循环,提高孩子的学习效率。

  孩子常见的一些特殊问题:动作不协调、情绪反复、注意力不集中、好动、认知功能障碍或发展迟缓等。

  从上述运动的好处中,我们可以发现运动对这些特殊儿童也是有一定好处,但运动方法这么多,哪种才是最适合的呢?不妨先对应参照一下这些简单的原则。

  这类孩子往往是因为大脑冲动抑制的能力不好,因此除了有氧运动提高注意力外,运动的内容也应包括有冲动抑制的游戏,动静态活动交替,而男女生所需要的运动强度是不同的,这点是要注意的。

  最适合的便是有氧运动,如追逐跑跳,但要适量无需致体力耗竭,在学习前运动15分钟左右,能有效提高学习效率。

  总而言之,运动对有特殊问题的孩子是有相当多好处的,但要注意,运动的方式、强度、频率和时间才是让这些好处发挥到最大的重要关键。

  您好,本人在青少年体能训练方面已经有3年的经历了,现在对于体能训练最直观的感觉就是觉得现在家长对于青少年的体能训练存在一定的误解。有的家长觉得体能训练就是让孩子去参加一些篮球班,足球班,游泳班什么的,其实不然,过早的进行专项的培训对于孩子而言是不太好的,不仅因为对于孩子的不同天赋和身体的效果不同之外,而且在没有一个好的身体基础素质作为专项训练的前提的话,会或多或少的对孩子造成一定的运动损伤,反而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发育。并且,针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应当有相适应的体能训练。

  不同年龄段的儿童、青少年有截然不同的发育特点,对他们的运动干预内容和形式也绝不能通过简单的动作升阶和降阶来操作;

  3-5岁儿童的认知能力逐渐发展,处于动作模仿的敏感时期,并且该年龄段的孩子处在平衡、协调的敏感期,此时应当通过多元化动作训练来促进孩子平衡、稳定和协调能力的发展;

  5-7岁儿童开始进入速度发展的第一个敏感期,此阶段的儿童运动肌优先于稳定肌发展,根据这一规律,应在进一步提高儿童稳定性和身体控制的基础上,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动作模式;

  7岁后,儿童进入到了功能性稳定和动作技能发展的敏感期,并且仍然处于速度与灵敏素质敏感期,针对这些生理发展规律,此时应在对速度、灵敏进行进阶训练和继续巩固动作模式训练的基础上,开始进行基本运动技能的训练;

  9岁后,儿童生长速率降低,长骨横向生长减弱,肌肉生长减缓。而此时儿童的小肌肉群加速生长,进入动作控制与协调的敏感期。因此,本阶段应在继续进行速度、灵敏等素质和基本运动技能训练的基础上,加大了功能性稳定和力量的训练。

  因此,在青少年阶段,应当进行综合的体能训练,在大幅度减少运动损伤的同时,可以让孩子的身体素质综合发展。

  各种玩,比如蹦蹦床,比如踢毽子,比如爬高,比如小区里面的所有健身器材。比如游乐场里面的可以动手动脚的游乐项目。比如和孩子一起跑步比赛,和孩子一起踢足球,和孩子一起翻跟头,一起单腿蹦。什么都成,什么都玩,也没有特意哪项,想起哪项玩哪项,每天玩上至少一小时。日久见功。

  孩子快四岁,在运动方面与同龄孩子存在差距。这是感统失调的表现。建议家长先全面的了解一下感觉统合,然后去专业的机构做一个感统测评。

  什么是感觉统合?感觉统合是指大脑和身体相互协调的学习过程,是指个体在环境内有效利用自己的感官,以不同的感觉通路 (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前庭觉和本体觉等)从环境中获得信息输入大脑,大脑再对其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包括:解释、比较、增强、抑制、联系、统一),并作出适应性反应的能力,简称“感统”。

  举例来帮助理解感觉统合的发生,比如说,你要喝水,你的大脑会指挥身体做出行动,首先是拿起水壶,将水倒进杯子里,感觉统合正常的情况下,你会成功的将水倒进水杯,并且在杯子快满时停下来,然后拿起水杯喝水。

  什么是感觉统合失调呢?就是指外部的各种刺激信息在机体的大脑神经系统中无法做出正确的组合既加工,同时机体大脑对身体各个器官失去了控制和组织的能力,也就是大脑和身体不能进行良好的沟通,不能有效的协调,所导致的机体不能协调运作的情况。感觉统合失调简称“感统失调”。

  目前我们判断感统失调通常是从视觉、听觉、触觉、前庭觉和本体觉这五个方面来进行。而触觉、前庭觉和本体觉又是感觉统合的三大基础。所以本文以这三大基础来说明感统失调的典型表现。

  感统失调的形成一般包括三种形态:感统逃避(即对感觉刺激反应过度)、感觉反应不足(即对感觉刺激反应迟钝)、感觉寻求(即不断寻求感觉刺激)。

  触觉逃避的表现:1、讨厌并排斥与他人进行肢体上的碰触。2、不喜欢进行一些看似脏乱的游戏(如颜料画、玩沙土等)。3、不喜欢洗头、理发。4、对轻微的受伤也无法忍受,会做出过度反应。5、非常怕痒。6、过于爱干净,总是洗手。7、非常挑食。8、喜欢踮着脚尖走路。9、固执,难变通。

  触觉反应不足的表现:1、对于他人轻微的触碰没有反应。2、经常受伤了也不知道疼。3、对细小的物品控制困难。4、衣服湿了没感觉,脸上手上沾上东西也不能察觉。5、对于玩具材质上的差别无法通过触觉分辨。

  触觉寻求的表现:1、总是不停的动来动去,手或脚总是会去触碰各种东西。2、经常咬东西,或者是把东西放嘴里。3、和别人在一起时,总是会靠得很近,且不断触碰他人。4、自来熟,去到任何环境都闲不住的乱摸乱碰。

  前庭逃避的表现:1、做事情总是小心翼翼的,十分谨慎甚至胆怯。2、害怕游乐场的项目,比如滑滑梯、荡秋千、攀爬等。3、晕车晕船。4、不会和别人玩耍,尤其是户外的运动,所以会表现出低自尊。5、害怕高的地方。6、动作笨拙,协调性差。7、看起来很倔强,容易出现不配合的情况。

  前庭反应不足的表现:1、容易跌倒或者是绊倒,平衡能力差。2、协调性比起同龄孩子差。3、不能察觉出动作或动作方向的变化,例如秋千变高了,球朝自己飞来了。4、不喜欢学习新的动作。5、容易感到疲倦、容易累。

  前庭寻求的表现:1、总是喜欢玩一些看似危险的游戏。2、好动不安,无法安静下来。3、用跑步代替走路。4、不断的运动。5、喜欢挑战极限的动作,例如秋千荡最高,从特别高的地方跳下。6、无论怎么转圈都不晕。7、比起安静的游戏,更喜欢运动的游戏。

  本体觉逃避的表现:1、看起来懒懒的,非常容易喊累。2、逃避所有的体能活动(跑步、跳等)。3、挑食。4、不喜欢移动。5、不喜欢他人移动自己的身体(如穿衣服时要求抬高胳膊等)。

  本体觉反应不足的表现:1、撞到人也不知道。2、精细动作不能顺利完成(如拿筷子、写字、剪纸等)。3、大运动的协调性差(如走路、跑步、跳绳、拍球等)、看起来很笨拙。4、严重受伤也不哭。5、排斥运动。

  本体觉寻求的表现:1、喜欢横冲直撞、容易撞到东西或者人。2、喜欢咬指甲或者吸吮手指。3、会表现出攻击性的行为,如踢、打人。4、走路时用力的踏步。5、不能察觉他人空间,靠很近和人说话,突然跳到你的怀里等。5、喜欢拍打,睡觉时喜欢紧紧裹着毛毯。6、喜欢咬东西,例如衣服拉链、袖子、笔头等。

  3-6岁是感统训练的黄金期,别错过,错过了,等到6岁以后,就需要花双倍的时间和金钱来弥补了,也许效果还不一定好。

  针对于题主对孩子的简单描述,应该会存在前庭和本体觉失调的情况。但是因为描述过少,不能进行准确的判断,所以建议题主带孩子进行专业的感统测评,了解孩子具体的情况,然后才能进行针对性的训练。

  触觉方面:每天进行一些抚触按摩;也可以买一个大的触觉球,和孩子一起进行推挤的游戏,给予孩子深度的刺激;在家里进行侧滚翻练习;负重爬行;双脚跳障碍;伏地推球;搓纸球、和孩子一起和面、玩面粉、玩沙子、玩颜料等。

  前庭觉方面:各种爬行运动(手脚爬、匍匐爬、螃蟹爬等);手脚开合跳;荡秋千;滑板车;滑滑梯;走直线或者是走外面的马路牙子等窄道;抛接球;前滚翻等。

  其实任何一项练习都不是单一的,它们之间都是相通的,感觉统合更多的是一种综合能力,所以还是要全面的提升孩子的整体性,建议家长多带孩子进行户外的运动。如果不方便那在家也要多增加大运动,只有在运动中,大脑才能得到有效的整合。

  每个礼拜放去安全卫生条件好的儿童游乐场几次。一发现小孩胆小不爱动平衡能力不好,我就行动了,效果显著。

  我不知道你在哪个城市。我自己不是特别爱动,带着女儿也不爱动,快两岁时,别人已经会双脚同时离地跳,我们不会,跑起来就像小企鹅,三岁多,一般孩子能单脚跳十几个,我们一个也跳不起来。

  家旁边新开的商场开了一个小小运动馆,是美国过来的,gym,我看还在爬的宝宝也有亲子班,给女儿报了个。每次会有主题,有热身,集体活动,然后分组练习,单杠前滚翻简单倒立平衡木从高处往下跳等等,都有专门老师指导保护,动作也是简单版的,可以说是广告,因为我觉得还不错,所以我也愿意帮忙打广告。效果,我只能说,幼儿园老师发短信告诉我,运动会每班选五个小朋友跳羊角球代表班级比赛,我们被选上了。

  参加各种班,学过轮滑、游泳、跆拳道、柔道、舞蹈、网球,小孩现在七岁,30秒能跳绳100个。多花时间带孩子培训,四岁刚刚好,一点也不晚。

  先上一段小的视频。我家小姑娘3岁半,课程是开始来段10分钟的跑步捉人,孩子们轮流捉。接下来就是细节游戏。大概编2种2玩法,一人两次。然后结束。每节课就40分钟左右。

  国际著名儿童心理与儿童教育学家殷红博教授经过30余年的幼儿心理素质、智能素质以及幼儿体能素质创新性的综合科学研究和系统、原创的36000余人次的大数据教学跟踪实验发现:在7岁前的发展关键期,儿童的智能素质、体能素质、心理素质是系统、协调、共同发展的,三者之间的发展相互渗透、互为补偿、互为发展基础。

  2岁—7岁是儿童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智能素质发展的关键期。科学、系统、丰富多样的体能专项课程和体能游戏可以让孩子在运动中不仅运动心理、运动认知、综合运动能力得到全面的发展,而且孩子的心理素质,如独立性、自信心、合作性、规则意识、毅力、勇气、团队意识、诚信、责任心、集体荣誉感等优秀心理素质也得到了全面培养。同时,孩子的智能素质,如专注力、适应能力、判断力、决断力、组织能力、思维的灵活性、思维的敏捷性、创造能力、想象能力、悟性思维都能得到最有效的开发。

返回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共49人参与)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