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

11岁男童得重度肝硬化!家长懵了:从小的“健康”习惯竟害了他

原标题:11岁男童得重度肝硬化!家长懵了:从小的“健康”习惯竟害了他

导读:

  小智(化名)从小胃口就好,一顿能吃2、3碗白米饭,爱吃红烧肉等荤菜。长得浓眉大眼,白白胖胖;  2019年9月,10岁的小智在学校体检结果“亮红灯”:医生发现他的转氨酶升高...

  小智(化名)从小胃口就好,一顿能吃2、3碗白米饭,爱吃红烧肉等荤菜。长得浓眉大眼,白白胖胖;

  2019年9月,10岁的小智在学校体检结果“亮红灯”:医生发现他的转氨酶升高,建议到医院进一步检查肝脏。于是,小智的爸妈带他到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检查。

  做完B超后,医生愣了:影像结果显示中度脂肪肝,肝脏右叶最大斜径148mm,比成人正常肝脏还要大。

  考虑到B超对于肝病诊断有局限性,医生建议小智做肝穿刺(即肝活检)。肝穿刺是医生用微创方法获取肝脏组织进行检查的一种手段。肝穿刺活检准确率高,是作为诊断疑难性肝病的“金标准”。

  倘若不是因为体检查出了问题,别说旁人看起来了,连小智都觉得自己健康得不得了。这下突然要让他做肝穿刺难免有些害怕,于是小智拒绝了。

  眼前的小智比起一年前明显胖了,加上他疫情期间宅在家吃好喝好缺乏锻炼,脂肪肝难道真的降级了吗?为了确保万一,医生再次建议孩子做肝穿刺,才能准确地查出肝脏的情况。

  小智的爸爸一年前也曾做过肝穿刺,查出重度脂肪肝,经过一年治疗后成功瘦了35斤,降为轻度脂肪肝。于是,“逆袭”成功的小智爸爸鼓励孩子接受肝穿刺。这一次小智鼓起了勇气,于6月1日进行了肝穿刺。

  据小智家长介绍,孩子从小就胃口好,喜欢吃重油重咸的食物,每一顿都要吃到撑才罢休,让孩子越吃越胖。

  很多家长都忽略了孩子吃饭这件“小事”,认为孩子白白胖胖的才健康,吃得越多越好,其实恰恰相反。

  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肝病三科的李主任说:他这种情况很容易从脂肪肝到肝硬化然后转变为肝癌,我们之前都有很多治愈的病例,配合治疗是可以康复的,因此一定要早发现早治疗。

  大肚腩的腹部型肥胖尤其需要警惕,研究证明,腹型肥胖比全身肥胖的危害更大,因为前者的脂肪更容易的内脏沉积,容易得脂肪肝、糖尿病、心脑血管等疾病的风险。

  33岁的阿超(化名),朋友们都喊他“超胖”,因为过去的他真的很胖。过去的阿超身高172cm,体重约170斤,顶着一个“福气满满”的将军肚。

  后来阿超才知道,原来“将军肚”其实应该叫腹部型肥胖,指的是那些四肢和脸不胖,但肚子上脂肪明显堆积的人。

  当时的阿超压根不在乎身体健康问题,他是一名司机,每天24小时待命等老板指示出车,作息不规律,还有熬夜的习惯。

  2018年11月,阿超总是提不起精神吃饭没胃口,有时候还会胃胀、肝区疼痛,不仅如此阿超的脸色总是黄黑色的,十分憔悴。到家附近的医院检查,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B超报告结果显示阿超为肝硬化。

  为了更好的对症下药,市三院又重新为阿超做了“肝穿”。结果显示:阿超并没有肝硬化,诊断结果是非硬化性门静脉高压。

  了解阿超的情况,医生为他制定了个体化特色诊疗方案。阿超也积极配合治疗,改变自己的作息规律,不碰烟酒,坚持每天都去跑步运动。

  经过了一年的治疗,阿超的检查结果显示,门静脉的宽度恢复到正常;脂肪肝和“将军肚”一起消失。阿超的乙肝病毒也大幅度下降,从“阳性”转为“阴性”。

  不仅如此,阿超这一年来积极配合治疗,养成了规律的作息,不熬夜不喝酒,饮食健康坚持运动,让他成功甩掉了脂肪肝和“大肚子”,减掉了30斤,面色也恢复了正常肤色,说话底气很足。

  如果有胰岛素抵抗、遗传代谢问题、内脏脂肪沉积过多等因素,瘦子也可能会得脂肪肝。特别瘦或者短时间内快速减肥的人,肝脏脂肪代谢受到影响,容易发生脂肪肝。

  在脂肪性肝病治疗中,减重很重要。饮食方面要粗细杂粮搭配;运动要以游泳、慢跑、快走等有氧运动为主,每周应该3~5次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每次持续30min以上。建议在营养科专家的指导下进行。

  肝脏不好的患者,可能出现胆红素的代谢障碍,导致血中的胆红素水平升高,临床上表现为巩膜、黏膜、皮肤及其他组织被染成黄色。

  加压后即变成苍白色,解除压迫后又呈红色,掌心颜色正常,可看见大量扩展连片的点片状小动脉,不仅手掌有,脚底也有。

  鼻头部分毛细血管扩张形成的。虽然“红鼻子”并不一定是肝脏受损导致的,但女性在肝脏功能降低、荷尔蒙紊乱时容易出现“红鼻子”。

返回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共52人参与)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