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2020安徽事业单位面试热点:警惕银行泄露客户隐私成为一种“习惯”
导读:
近日,脱口秀演员王某在网上发布声明,称某银行泄露其个人账户信息。该银行随后发布致歉信称,王某所反映一事属实,目前银行已按制度规定对相关员工予以处分,并对支行行长予以撤职。对...
近日,脱口秀演员王某在网上发布声明,称某银行泄露其个人账户信息。该银行随后发布致歉信称,王某所反映一事属实,目前银行已按制度规定对相关员工予以处分,并对支行行长予以撤职。对此,请谈谈你的看法。
个人信息是否被泄露,一直是大众较为关心的一个问题,随着关于银行为“大客户”提供个人账户信息事件的不断发酵,舆论再次将个人信息监管与保护的话题推向了风口浪尖,确实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这并不是一个小问题,银行泄漏客户个人信息,会严重损害用户个人的利益,甚至会造成用户个人严重的经济损失;同时信息的泄漏也会使群众降低对银行的信任,对于整个银行的信誉都会产生严重的打击,且难以弥补;最后银行敢于泄漏客户个人信息,可能会导致群众对法律权威性和执行力产生质疑,甚至对于其他国家管控行业也产生质疑,严重影响政府威信。
而出现此类泄漏用户个人信息的问题,首先可能是因为银行泄漏信息的违法成本过低,在此前曝光的银行泄漏用户个人信息的案例来看,虽然大多在事后执行了对个人和机构的双重处罚,但实际却多属于银行内部的行政处理。违规者本应承担的相应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基本没有具体执行落实,所以很难形成有效的震慑;其次可能是因为银行在保护客户个人信息的实操程序上,存在着监管死角和漏洞。在银行的实际业务中,存款业务、电子银行、信用卡业务、代理保险业务等都有自己的业务规定,看似形成了完整的客户个人信息保护机制,但实际却不是连贯的完整的监管体系,使得每一项具体业务都可能存在泄漏客户个人信息的风险;最后可能是因为群众对银行是否存在泄漏个人信息的行为并不知情。绝大多数情况下,如果出现个人信息被泄露,普通群众是很难察觉并进行的,正是如此才使得个人信息被泄漏的问题屡屡发生,难以根治。
所以想要扭转现在出现的银行泄漏客户个人信息问题,我们一方面需要对信息泄漏问题严肃处置,银保监会等政府主管部门应及时介入,严格按照相关法律要求进行处置,从严从重以达到威慑作用,从而杜绝类似事件的屡屡发生;另一方面,银行本身也应进行相应整改,对于客户个人信息的相应保护机制要进一步完善升级,形成全流程无死角的一体化监督管理机制,杜绝制度监管死角问题;最后我们也要有更加有效的追责机制,当个人信息被泄漏后,要追查到底,找到问题根源,从而避免治标不治本、只查表层不与深究的问题,让泄漏责任有迹可循,可防可控。
办法总比问题多,所以当问题暴露出来后,只要我们能够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总结,毫不避讳的主动改进,所有的问题最终都能解决。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