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健康幸福过大年】寒假“万兽出笼”! 比熊孩子更可怕的是儿童意外伤害!
导读:
孩子贪玩,自我保护意识差,是受伤害的重点人群。有的孩子好奇心重,喜欢点燃爆竹丢入下水道中、埋在土里、空心砖的孔里、啤酒瓶里,极其危险,对这种行为,家长要告诫,一旦发现及时制...
孩子贪玩,自我保护意识差,是受伤害的重点人群。有的孩子好奇心重,喜欢点燃爆竹丢入下水道中、埋在土里、空心砖的孔里、啤酒瓶里,极其危险,对这种行为,家长要告诫,一旦发现及时制止。
家长应尽量不让儿童接触烟花爆竹,如需燃放,则必须有大人陪同;对于点燃未爆的烟花鞭炮,告诫小孩千万不可冒失凑近查看,更不能手持或近距离观看,以免发生意外。
1.皮肤烧伤:用清水清洗伤口,用冷水冲洗伤口,可防止烧伤面积扩大;对伤口的处理,送医前不要往伤口上涂抹药水、药膏,以免影响医师观察伤口、判断病情和造成感染,最好由医生处理。
3.手足部炸伤:应迅速用双手为其卡住出血部位上方,敷些止血药物;如出血较为严重,可在出血部位上端用布条扎紧止血,并急送医院治疗。
春节是孩子们最开心的时刻,家里都摆放着各类坚果、糖果、零食等。加上孩子们在一起,打打闹闹,容易发生食物卡喉及异物吸入的情况,这种情况非常危险,也非常急迫,如果家长不懂得该如何处理,往往会引起孩子窒息,甚至导致悲剧发生。
不要使劲拍孩子的后背,这样可能把异物振到气道的更深处;不要把手伸进孩子的嘴里,尤其不能伸进咽喉部位,这样可能把异物推到更深部位。
如果孩子咳一阵没能排除异物,甚至出现咳不出声也哭不出声的情况,脸色也开始变青了,需要立即采取海姆立克急救法进行急救,直到救护车来。
经过急救,即使宝宝咳出了异物,恢复了正常的呼吸,仍需要带他去医院,请医生诊断异物是否已经完全排出,如果在支气管里残留有小块的异物,可能会导致肺炎。
高处跌落伤是导致14岁以下儿童致残与致死的主要意外伤害方式。寒假期间很多家长要上班,无力看管孩子,只能让孩子孤身一人在家,意外跌落时有发生。家是发生儿童意外伤害最多的场所,阳台、楼梯、高架床等对儿童来说是危险源,家长不要大意。
家长要对居家环境进行安全排查,窗边切忌放置孩子可以攀爬的桌凳;窗户、露天阳台应安装防护网;加强对孩子的安全教育,告诫他们不可攀爬手扶电梯或在低矮的护栏、窗户边玩耍;带孩子外出时,在高空危险区域要提高警惕。
当发生高空坠落,家长应拨打120急救电话,原地看护,不要随意移动孩子,如果孩子无反应无呼吸,立即实施心肺复苏,直至医护人员赶来。
春节放假期间,走亲访友机会很多,孩子们也会特别闹腾,烫伤的人也相应增加。开水烫伤的事件每年都有,一出事都是大事,对孩子终生带来影响。应对建议:烫伤烧伤时要掌握好家庭急救,谨记“冲、脱、泡、盖、送”的五步骤,情况紧急时要赶紧送医院救治。切忌自己在家乱涂乱抹东西,反而给后期治疗带来影响。
“冲”就是伤口用流动的自来水冲洗或浸泡在冷水中,直到局部冷却并疼痛减轻,或者用冷毛巾敷在伤口处至少10分钟。
“脱”就是先用冷水浇在衣服上降温,充分泡湿伤口后小心除去衣服,将粘着的衣物留在皮肤上以后处理,以防污染。
“泡”指的是继续浸泡于冷水中至少30分钟,可减轻疼痛。但当患者意识不清或叫不醒时,停止浸泡,尽快送医院救治。
“盖”是指用无菌纱布轻敷在伤口上。如果没有,让小面积伤口暴露于空气中,大面积伤口用干净的床单、布单或纱布覆盖,不要弄破水泡。
近年来,养宠物的潮流导致动物抓咬伤成为假期儿童意外伤害又一原因,大多数家长和宠物主人没有足够的知识和经验来保护小孩的安全。家长要告诉孩子不要离宠物太近,也不要主动去逗和吓宠物。
如果孩子被猫狗抓、咬伤,首先用肥皂水(或其他弱碱性清洗剂)和一定压力的流动清水交替清洗咬伤和抓伤的每处伤口至少15分钟,然后赶紧去接种疫苗。
寒假孩子们在外活动频率增多,发生交通意外的隐患也大大增加。作为家长,首先要提高自身交通安全意识,言传身教。教育孩子不闯红灯,不在道路上追赶嬉戏,注意眼观六路;横穿马路要走斑马线、人行天桥等,不得在马路中央骑自行车;注意文明乘车,排队上下车,乘车时要系好安全带或抓牢扶手,不能将头、手伸出窗外,车未停稳不得靠近车辆。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