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论亲子之爱_百度文库
导读:
论亲子之爱 舔犊之爱,人之常情。世上最伟大的爱就是父母对子女的爱,爱子女,必然忧其前途命运, 养成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之急切心理。然而,爱无差等,爱的方式却有千种。如果说家庭...
论亲子之爱 舔犊之爱,人之常情。世上最伟大的爱就是父母对子女的爱,爱子女,必然忧其前途命运, 养成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之急切心理。然而,爱无差等,爱的方式却有千种。如果说家庭教 育是一门艺术,孩子则是父母们打造的最优秀的艺术品。如何打造、何时打造、打造的力度 和方式都有着千差万别。基于现代社会的压力、名利诱惑,社会培训顺势成为诸多父母共同 选择的打造方式之一。 培训是对孩子技能的培养,是快速增进孩子技能的有效手段。 “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教育理 念诱导培训班大肆盛行。但正因为有效,往往使培训注重目的,忽视过程,陷入急功近利的 误区,存在不少值得商榷的地方。 一、培训内容偏失 “鹦鹉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 ,现代社会对孩子的教育往往侧重才能教育, 造成道德教育的缺失, 能歌善舞是鹦鹉, 巧言佞色是猩猩, 倘若我们把孩子培养成这样的 “人 才” ,与飞禽走兽又有何异?在急功近利的社会氛围影响下,琴棋书画班琳琅满目、升学预科 班车水马龙,不说这些培训目的不纯,培训质量也难以保障,孩子在这些培训机构真正能学 到什么,恐怕只有数着大笔学费的经营者最为清楚。与这些培训相比,培养孩子团队合作能 力的夏令营、 增进友爱之心的亲子班似乎更为健康。 “善歌者使人继其声, 善教者使人继其志。 ” 比起培养孩子的技能,培养孩子伟大的志向、高尚的道德情操更为重要。而这些正是培训班 无法教给孩子的。 二、培训时间繁多 孩子的教育分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大类,培训属于学校教育,学校教育占用 家庭教育太多时间,孩子与父母的亲子时间、孩子的游戏互动时间都大为减少,无疑是不利 于孩子身心发展的。如何还孩子一个快乐健康的童年也是社会讨论的热点,倘若没有那么多 培训时间,让孩子走进大自然、嬉戏游乐场,又何愁孩子不会快乐,不会欢笑。适当的培训 犹有利弊,过多的培训则必然百害无一利。不管是因为家长没有时间照看孩子,还是希望孩 子多学到东西,这种填鸭子的方式会极大地伤害到孩子,给其带来不可估量、难以弥补的身 心损失。 三、培训方式死板 孩子的天性在于好动,孩子之所以是民族的希望,正是在于他们的未知性和无穷的可塑性。 而现代培训的方式往往是将孩子束缚在一个特定的环境,灌输相同的内容,这样培训教育出 来的孩子只是工业线上的成品,而不是赋有灵性的人。最有效的教育是言传身教、最有效的 学习是感同身受。强迫孩子去学琴,不如让孩子去听一场震撼的演唱会;强迫孩子去画画, 不如让孩子去看山水美景,被感染后的孩子有了自愿的去学习的动力才会事半功倍。而比起 坐在教室学习,不如寄情山水、和着鸟儿歌唱、伴着蝴蝶起舞。激发孩子的灵性,往往比一 门才艺更能让孩子受用一生。 培训的弊端显而易见,却因为其不可替代的地位世风日长。在不否认培训价值的前提下,应 当化弊为利,引导其向健康积极的方面发展,为孩子提供更多的成材途径。 一、加强社会价值观的正确引导 一种社会现象的出现与盛行,必然与当时的社会背景密不可分。在提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 设的今天,很多工作依然任重而道远,对孩子精神世界的培养,更是远远不够。 “爱其子而不 教, 犹为不爱也; 教而不以善, 犹为不教也。 ” 现代社会的问题不在于不教, 而在于过多的 “教” , 且“教不以善” 。社会价值观的形成,非一日一夕之力,从根本上提高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提 高教育水平和社会公民文化素质, 通过潜移默化的社会宣传、 多种成材路径的成功事例引导, 以及家长工作单位提供足够的亲子时间,多种方式引导,才能扭转不正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