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这5个家庭的故事传遍巨鹿!
导读:
“清白家风不染尘,冰霜气骨玉精神”。良好的家风、严格的家教,如同无声的教诲,不仅会在言传身教中帮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更会在润物无声中助孩子立起人生坐标,让人终身受...
“清白家风不染尘,冰霜气骨玉精神”。良好的家风、严格的家教,如同无声的教诲,不仅会在言传身教中帮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更会在润物无声中助孩子立起人生坐标,让人终身受益。也正因此,习强调:“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
即日起,巨鹿发布将推出“古郡好家风”系列故事,带您品读优良家风故事,让更多的人重视家庭建设。
“忠诚爱国、勤劳节俭,这是我们左家的优良家风,大家一定要牢记并传承下去。”为了让晚辈们更好地继承左家的优良家风,90岁的左宝珍决定召开家庭会,向儿孙后代讲述祖辈、父辈的故事,让优良的家风薪火不断、代代相传。投资百余万建“爱华翰苑碑林”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在过去20多年的时间里,左宝珍倾尽家资,投资百余万元,建成了“爱华翰苑碑林”。碑林树碑238方,把民族英雄、抗日名将的经典诗句刻在碑上,让人们铭记历史、热爱祖国。为使碑林世代相传,左宝珍写了《诫勉训言》刻成碑,他要求左家后人世世代代修建碑林不止,并强调,子孙后代只许建设不准损坏、只许奉献不许索取。
“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爱国情怀,缘于左宝珍不同寻常的家庭背景。左宝珍7岁就参加了抗日儿童团,亲身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谈起往事,老人说:“抗战时期,我们全家12口人,共赴国难,投入抗日救亡运动。我的爷爷多次冒着生命危险掩护八路军和抗日工作人员;我的父亲早在1933年就加入了中国,长期从事地下抗日救亡活动;我的姑姑原名左若琳,抗战爆发后更名左爱国,担任村妇女抗日救国会主任;我的大伯父为八路军当向导,在北陈庄村被日军炸成重伤……”
左宝珍还建起了家史陈列室,每到过年家人团聚时,他总会把死难亲人的照片拿出来挂在墙上,让子孙缅怀亲人,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左宝珍育有三子两女,孙辈15个,再加上外甥、侄子等,整个大家庭有63口人,“我们家孩子都热爱自己的工作,没有出过一个调皮捣蛋的。”这是最令老人自豪和骄傲的。
在“传承优良家风家庭会”上,左宝珍老人说:“从小就听奶奶说,‘要有耧田的耙子,还要有盛钱的匣子’,现在生活好了,你们挣钱也多了,但什么时候也别忘了勤俭持家。”说到这里,老人从箱底翻出一条小被子,“这被子是我母亲八十岁时,用捡来的小碎布一块块拼起来做成的,一共是460块,这就是我们的‘传家宝’……”这条被子左宝珍用了30余年,在场的后代抚摸着这件特殊的“传家宝”,纷纷表示要用它来教育自己的子女。
“爱国如命,赤胆忠心。勤政敬业,抓铁有痕。遵纪守法,玉洁冰清。与人为善,举目皆亲。珍惜生命,科学养生。”这是左宝珍老人在此次家庭会上为后代写下的“嘱语”,他将“嘱语”装裱起来,亲手送给晚辈们。同时,他还每人赠送一本《做最好的党员》。
捧着爷爷亲笔写下的家训和赠送的书籍,40多岁的沈书恩说:“作为孙女女婿,成为这个大家庭的一员已经20多年了,爷爷从来舍不得为自己花一分钱,却在教育后代的问题上不马虎。爱党爱国、勤劳节俭、宽容他人、敬老爱幼,他身上这些好品质都在潜移默化影响着我们。”
我叫张平敏,是一位小学老师,我的爱人是姚计虎,他是公务员,在县政府工作。在这里,我想夸一夸我家先生,他自己出钱,硬化胡同的路面,惠及乡邻,方便了大家,这勇于担当,无私奉献的精神,我觉得挺骄傲的。
我家住在一条深深的胡同里,胡同里是土路,晴天是土,雨天是泥,雨大了就成了河,大家出出进进,十分不便。我爱人说,不如跟邻居商量一下,一起碰钱修公路吧。事倒是可行,可是商量的结果呢?修路,大家举双手同意,但是掏钱,却没有人回应。没有钱呀,都是普通人,哪里有那么多钱?怎么办?我爱人一咬牙说,路一定要修,自己掏钱也要修。虽然我们两个人都上班,但是工资也不多,还有两个上学的孩子呢。生活压力也不小,他就这样做出了决定,我觉得挺突然,没想到他竟然要自己担负起来这事。不过我也没有说不乐意,还是支持他的。
说话简单,做事挺麻烦。因为毕竟路太短,没有工程队接这个活儿。只能自己到处找工人,找机器,抽人家的空,给我们做。那个暑假,他没空在家陪孩子,把心思都用在铺路上了。首先要找工人和挖掘机,挖下水道。自己计算长度,联系下水道管,经过对比选择,下水道管要粗的,这样才能保证不会堵。在他的带动下,邻居们都响应起来,拿起铁锹,把下水道通往自己家。大家互相帮忙,把管道铺好,这样雨水和生活废水可以通过下水道集中流出,不会再在胡同里四处漫流。为了让下水道管畅通,要让胡同里面的管道铺设高些,靠外的低些,在大街上正好和下水道主干相接。他在胡同里来来回回走过多少遍,真没数了,又是计算,又是丈量,每天晚上都听他在念叨这些。然后是硬化,大罐车拉来混凝土,一拃厚的水泥,远远超过胡同的需要了。连工人师傅都说,这路走去吧,没个坏,过大车也没问题。我爱人说,不修就算了,修,就修好!
路终于修好了。那天把路面的保护膜揭开,我们胡同里所有人几乎都出来了,大家兴高采烈,就像参加首映礼。呵,这条路笔直、平坦、挺括,漂亮,走上去,踩两脚,蹦几下,真好!我也在那一瞬间,理解了我爱人,这钱花得值!
现在,小孩子在这里学骑自行车,老人在这里散步,旁边胡同的人也愿意从这里路过。路边还有我们种的花草,还有爬秧的菜。现在这条路越来越美了。邻居们之间的关系也特别好,前院的大嫂自己炸的油条,后院大娘送来几根白萝卜,我请大家尝尝酸甜的李子。为什么别人的东西格外好吃,大概是因为吃出来一份善意。
我爱人这番举动,在我意料之外,细想,也在情理之中。因为什么样的家庭培养什么样的孩子。我再说说我爱人的父亲,老爷子1949年生人,和新中国同龄,艰苦奋斗,努力拼搏是时代给他们的烙印。老人家当了一辈子的村支书,替乡亲们忙活了一辈子。带领乡亲们种西瓜,载果树,走上致富之路,又盖学校,发展教育,一心扑在工作上。现在老了,从农村来到县城,该享受天伦之乐了,可是他还在世纪康城担任社区经理,继续发挥着余热。他是替大家干点事心里还踏实。他总是说,人,哪能光享福,就得干点什么!老人的话很朴素,却很实在。敢于担当,乐于奉献,他的品行影响了孩子们。因为有这样的父亲才会有我爱人修公路的举动。
在我们的小家庭里,无私奉献渗透在每个人心里。我在自己的教育岗位上,也恪尽职守,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好的家风犹如一块沃土,孩子们的成长受到润物细无声的熏陶,扎根在优良传统的家庭中,孩子们才更容易成长为参天大树。让我感到欣慰的是两个孩子,女儿考上大学,在大学里担任班长和助教,她积极参加学校的活动,总是把“我要为祖国做贡献”当做人生目标。儿子现在还读高中,他关心集体,团结同学,学习努力,他的老师无不欣赏他善良的品性。家长的身体力行,就是在教育,不用再用语言说教。无私奉献的种子也在孩子们心里扎根,发芽,必定会引导他们走好以后的路。
无私奉献本来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这也是一件很小的事,本不值得夸耀。能为别人做点什么,说明自己还有一点能力,可以帮到别人,这样的人生才充实,有意义。自己心里很坦荡,很踏实。奉献,其实也是对自己人生价值的体现。奉献的同时,其实也在收获着。我把我的家风故事分享给大家,并祈愿我们的社会更加美好和谐。
优良的家风可以培养出优秀的人,同时优良的家风也可以在父辈的感召和响应下世代相传。陆游家训中说到,“切须常家简束,令熟读经学训以宽厚恭谨,勿令与浮薄者相处,自此志趣自成,不然,其可虑事,益非一端。”陈毅亦有家训,“如是无产者,简勤俭是吾宗”。他要求孩子们从小养成勤俭朴素的生活作风,衣服总是大的穿了小的,穿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还时常告诫儿女:勿学侉子而变成“白痴龙”。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中国历来重视家族的传承与家庭教育,自古以来就有许多家训,甚至直到今天,个别有名望的大家族依然延续着祖上的谆谆教导,一提起这些家风,家训来聊聊时,自然会别有一番滋味和特别自豪的情感。虽然对比别人家中, 我家并没有什么具体的家训,但是在家风这方面,我的父母却在自己的行动中不知不觉间传递了给我,若要对自己的家风作一个总结,那就能总结出以下几点:坚持、珍惜、感恩。
关于坚持,我的父母总会告诉我,只要坚持才会有胜利。本着落后就要挨打的理念, 告诉我,只有努力坚持,不断向上,不断前进,不断超过一个又一个的人,我才能够不落在后面,不“挨打”。不被这个不断向着现代科技化进步发展的社会淘汰。
在坚持向着梦想奔去的道路上会遇到许多困难,但只要能坚持下来,你,就是成功的那一个。奥黛丽.赫本曾说过,“没有什么事情是不可能的,不可能的意思是‘不,可能”。很多时候我们的选择并没有什么对错而言。有些事看起来似乎遥不可及, 那只是因为你没有努力坚持下去。试想, 如果你在成功的道路上坚持下去了,没有半途而废,那么结局会不会是不一样的呢?坚持是一小步一小步拉近现实与梦想之间的差距,坚持是沟通梦想与现实之间的桥梁。
当然,坚持不只体现在坚持努力和坚持梦想上,同时还要坚持自己的正确理念。记得在放假前一天,我们在生物课上学了植物的根茎叶的区别,回到家中时正好要做莲藕排骨汤,看着那白花花的莲藕我想,莲藕到底是根呢还是茎呢?说它是根吧,它会长出枝茎和叶子,说他是茎吧,它又长在地里,“应该……是茎吧……”我小声嘀咕着,没想到被爸爸听到了,但他认为莲藕是根。于是我们就在餐桌上展开了一场辩论会,我为“正方”,爸爸为“反方”妈妈就为我们当“裁判”,至于弟弟嘛,他就安心的坐在一旁吃零食当个“观众”吧!“首先由正方辩论, 为什么你认为藕是茎呢?”我回答:“那当然是因为莲藕符合茎的一切特征! ”我迫不及待的站起来回答。“接下来由反方开始辩证。”“茎怎么会长在地下,长在地下的当然是根了。”我的“对手”不紧不慢的回答。
这场小型的辩论赛如火如茶的进行着,我们却也分不出一个结果,到最后表决时由于人数不够,所以我们选了一个特别的“选手”一一百度。因为我们的裁判说,既然谁都说的有理有据,那就搜索一下吧。搜索结果出来了,结果是一一地下茎,哈哈,果然是茎,我想的真的没错。这件事让我感受到坚持自己正确的意见是不会错的,也告诉我学习更多的知识才能更有利于追求真理,不至于犯很多的错误。
关于珍惜,是在生活中的一点一滴中做起,珍惜一朵小花,珍惜时间,珍惜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幸福时刻,这些都是值得我们珍藏的瓶瓶罐罐,虽然它们只是一些很小很小的小星星,但只要汇集起来就可以组成满天星空。看墙上的那些照片是什么,啊,有一张是我们一起做家务的照片。当时是新年的大扫除,我们各自忙碌着拖地,擦桌子……其乐融融。到最后虽然很累,但是到最后看着干净整洁的家心里也总会洋溢起一丝甜蜜。当我从集市上买回一只小宠物,父母也会非常仔细的叮嘱我一定要照顾好它,不能因为它只是一时兴起买的宠物,怕麻烦就将它丢弃,它也是一个生命,和我们的生命一样珍贵。而我因为受到了他们的劝导,也会认真仔细的为小鸡准备一个温暖的小窝,为它按时准备适量的食物和一些水,即使最后它还是死了,也会郑重的将它葬在土里。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这是父母常对我说的话,在不断的耳濡目染之下我也学会了珍惜时间,不怨恨过去,不忧怀未来,努力过好当下,走好人生中的每一步路。
关于感恩,我的父母也经常教育我,要学会感恩周围的一切:感恩父母让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感恩老师传教给我们知识,感恩国家为我们的成长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就像《追风筝的人》中所说的“我望着灰蒙蒙的天空,为空气感恩,光芒感恩,为能活着感恩。”
家风是人格的传递,是前辈对后辈的细细叮嘱,家书一封,寄托着父母对儿女的指引,良言一册蕴含着父母对儿女的开导。无数的事实证明, 家风的树立并不是靠一纸空文,也不是靠空洞的说教,最根本的是实际的行动,父母的言行总会在无意中影响着我们,我们的身上总会存在着父母的影子,家风如诚信者,接人待物时时处处保持诚信,如此,家风中便有了诚信这一条。
在我们成长过程中,家风对我们的影响很大,不能忽视。它是春雨, 拥有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品德和力量,家风无时无刻不在净化着每一个家庭成员的心灵。传承和继承美好的家风,给明天一个优秀的自己。
家风是什么?“家风”,又称门风,指的是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风尚、生活作风,即一个家庭当中的风气。家风,是一个家族代代相传沿袭下来的体现家族成员精神风貌、道德品质、审美格调和整体气质的家族文化风格。
自幼父母就给我讲很多有关诚实守信的故事,什么《曾子杀猪》啊,什么《一饭千金》啊,什么《小樱桃树的故事》啊,什么《宋庆龄》啊等等,这些故事就是埋在我心中的诚实守信的种子。
随着年龄的增长,诚实守信的种子也在慢慢的发芽生长,促进诚信枝芽生长的营养是父母的言传身教。记得那是一个冬天,天阴沉沉的,像是灌了铅似的直向人们的头顶压来,凛冽的风也嚣张的吹着口哨,张牙舞爪的撕开人们的衣襟。父亲戴好帽子,将外衣的拉锁又往上拉了拉,硬着头皮就往外走。妈妈边递过来手套边说:“他爹,晚一天再去吧,今天冷得都快把人的耳朵冻掉了。再说他二舅说了,不急,反正现在也用不着这钱。”“那怎么行啊,说好了今天还给人家的,这是个信用问题,也是尊重别人的 表现。如果说话做事不讲信用,失信于人,怎么可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啊。”说完,爹走了出去。
这年我已经十四岁了,父亲的话让心中那颗诚实守信的芽苗生根长大,同时也滋生出不少的叉。这不这些叉叉很快被父母给剪掉啦。
有一次,我去奶奶家里时,奶奶给了我一把糖果,那些糖果的糖衣十分漂亮,我经不住诱惑,剥开一颗放进嘴里,味道由舌尖到舌根,再滑到喉,顺着食道进了胃。“嗯,好甜,好香!”再来一颗,再来一颗,……我吃着吃着,冷不丁一看,“啊!就只剩下了两三颗了,不行,我得留着,明天再吃。”我便把剩下的糖果装进兜里。我被爸爸接回家后,便把我还有糖果的事情忘得烟消云散,直到午饭后,妈妈让我刷碗,我才想起来还没吃完的糖果,于是,我把糖果从兜里拿出来后,笑着对妹妹说:“妹妹你要不要帮我刷碗呀?你要是帮我刷碗,我把剩下的糖果都给你。”我看着妹妹心不甘情不愿的表情,就拿着糖果在他面前晃啊晃啊。最后妹妹还是抵不住糖果的诱惑呀!噔噔噔的就去刷碗啦!我看着手里漂亮的糖果,心想,“都给了妹妹?那我吃啥?不给她,可是,已经答应她了呀,那就给。我真的还没吃够,唉,有了,给她一颗,不算我食言吧。嘿嘿,聪明最数我。”于是我把最后剩下的三颗糖果偷偷的藏起来了两颗。妹妹刷完碗后,迫不及待地跑到我身边对我说:姐姐,我刷完碗了,你可以把糖果给我了吗?”说着还眨巴眨眼睛,我心虚的把剩下的一颗糖给她。果不其然如我所料,当妹妹看到报酬只有一颗糖果的时候,十分委屈的问我“姐姐,怎么就只有一颗糖果呀?你说要全给我的。你怎么说话不算数。”看着妹妹快要流眼泪了。这一切早被妈妈看在了眼里,过来说:“妹妹年纪还小,只会学别人的样子,今天你欺骗了她,玷污了她的心灵,明天她就会欺骗你、欺骗别人,这多危险啊。”一个人只有讲诚信,才会成功,诚信是成功的种子。我羞愧了,赶紧拉着妹妹的手说:“闭眼”,将另外两颗糖果放在了她的手里,妹妹立刻露出了快乐的笑容,那笑就是一朵花。
如果我们是花儿,诚实守信就是花儿的花瓣,没有了花瓣,花儿不再美丽;如果我们是一支笔,诚实守信就是一支笔的笔芯,没有了笔芯,笔便没有了价值。可见,诚实守信对我们的重要性。我们的习主席在讲话中强调:“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诚者,物之始终,不诚无物。是故君子诚之为贵。我们应该清楚的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对于自己的承诺,应真诚,坚决,直著的去恪守,才会拥有光辉的未来,取得真正的成功!
要说,就从奶奶说起。我奶奶这把年纪,也是忙个不停。在我们各自外出学习、工作之时,她就利用时间,在家里左洗右刷,从没闲着。
早晨,奶奶都是起得很早,她帮我们准备好早餐,就开始干其他活儿。我起床目视奶奶的一举一动,她拖地时声音十分轻,似乎生怕打扰我的睡眠。
我知道,奶奶的身体不是特别的硬朗。干体力活过久,对身体有些许的影响。她为我们,累垮了身体。瞧,奶奶的动作缓慢,但她拖地拖得很干净,如果一些地方她还认为脏的,要重复着拖来拖去,不拖干净决不罢休。如果实在不行,她会皱紧眉头,摇摇头,拿来洗洁精拖而再,再而拖。奶奶,为我们付出这么多!我们都心疼奶奶,感激奶奶!
在奶奶的影响下,妈妈也是一位珍惜时间的人。是我们值得一提的人。她白天在单位认真工作,正因为这种态度,每年都被评为“优秀职员”。妈妈下班后,我总能听到她匆匆的脚步声和气喘吁吁声。妈妈一手提着包,一手提着为我们准备晚餐的菜。她表现得没有特别的夸张,只是为了避免引起人家的注意,只是小声喘气。晚饭后,妈妈放弃了娱乐项目,也没有倒头休息,而是帮着家里做家务活。白天奶奶干,晚上妈妈抢着干,让奶奶休息。
一天深夜,我不知怎的,惊醒。模模糊糊中,我看见书房里闪着微弱的灯光,妈妈还在收拾书架!左一擦,又一理,持续不断。我看见妈妈脸颊旁流下豆大的汗珠,一滴一滴……。妈妈的背微微驼着,曾经引以自豪的直背,今儿怎么有些驼呢?我的睡意全无,书房里的灯依旧亮着。妈妈,白天在单位工作,晚上还要不辞辛劳在家整理家务。妈妈不愧是我们的珍惜时间的榜样!
我在奶奶、妈妈的耳濡目染下,也学会了珍惜时间。在学校我可是卫生部长,不仅劳动响当当,学习也不例外。
一次,数学老师布置作业,很多,并且要求我们认真完成。那次我写了两个小时!完成的很认真,坚持不懈,没有浪费一分一秒。别的同学都没有完成作业,都觉得时间不够。那次作业,我被当众表扬,那是珍惜时间的结果呀!
在我的心里,家是菜园,我是菜苗,一个茁壮成长的苗,而陪伴了我十三年的家风则是甘露﹑雨滴。是家风耐心的历经春夏秋冬滋润我,没有家风的滋润,我就不能够茁壮成长。
家风伴我从懵懂无知坐向成熟,一步步在人生的阶梯上踏上脚印,是它塑造我的无形力量―家庭的生活方式。在模糊的记忆中,妈妈教我懂礼貌,尊老爱幼,诚实守信,助人为乐等等。品质方面严格把关。
时间不紧不慢的流逝,事情一次一次的发生。外面闪耀的阳光直直的射进了窗户,我们家的争议声又一次直逼耳际:
“你说你都多大了,干什么都干不好。瞧瞧,让你给你倒杯水,干嘛倒那么满,撒的到处都是。”一向宠爱我的妈妈一边擦着桌上的水,一边又开始唠叨了。虽然说,妈妈的“话匣子”有点烦人,但勉强算得上是“音乐”。就听下去吧。原来今天早上我家来了位做客的阿姨,妈妈命令我去倒一杯水给阿姨喝,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不料,我的手不小心抖了一下,水就倒满了。有点不小心,不过我不是故意的。阿姨走后,妈妈的“低音小喇叭”开始不停地的播放,做事稳重,不要三心二意。我只得改正。
“那么大了,连点规矩都不懂,客人来了也不知道打声招呼,只顾忙自己的。”妈妈一送走客人,回来就又“赠”了我一句。我怎么这么倒霉,“……!”长篇大论过后,妈妈竟然一点点也不累:“要知道尊重别人,得有礼貌。”从此以后,家里来客人我一刻也不敢怠慢,急忙左一声“阿姨好,”右一声“叔叔好。”
我在妈妈的话匣子里学到懂礼貌,尊重他人,做事专心……我伴着岁月,年龄不断增长,妈妈却毫不松懈。告诉我:“这些事情虽然微不足道,是‘鸡毛蒜皮’的小事,但可以直接影响你的成长。”我的家风由我的妈妈培养出来,一步一步,一件一件。
没错,无形中好的家风的养成,是正能量的传递,也是以后对自己教育的回馈,只要家风好了,国风才会好。
我们家的家风,愿它常驻我家。愿那不辍的改进之风飘在中国民族的上空,飘进千家万户之中。愿我的家庭会因它变得更充实,更美好!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