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十种好习惯的养成
导读:
十种好习惯的养成。. 教育的“关键期”,是指人生学习的最佳时期。在这个年龄段培养孩子的行为习惯 成效最大。如果在这个年龄段对孩子实施某种教育,可以事半功倍,而一旦错过 了这...
十种好习惯的养成。. 教育的“关键期”,是指人生学习的最佳时期。在这个年龄段培养孩子的行为习惯 成效最大。如果在这个年龄段对孩子实施某种教育,可以事半功倍,而一旦错过 了这个年龄段,再进行这种教育,效果就明显差多了,有
. 教育的“关键期”,是指人生学习的最佳时期。在这个年龄段培养孩子的行为习惯 成效最大。如果在这个年龄段对孩子实施某种教育,可以事半功倍,而一旦错过 了这个年龄段,再进行这种教育,效果就明显差多了,有时不只是事倍功半的问 题,甚至终身难以弥补。 小学生阶段是培养习惯的关键期,一二年级又是关键的关键期,爸爸妈妈们别大 意啦!小学生习惯养成主要包含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两个方面的内容。 01 学习习惯养成 1、学会倾听的习惯 (1)上课不做小动作,不玩玩具及学习用品,不做与学习无关的事。 (2)认真倾听其他同学发言,看他们发言是否正确,有没有需要补充的。 (3)要倾听老师讲解,并按要求认线)上课专心听讲,认线)善于发现,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对不懂的问题要主动向教师请教。 (3)课前预习知识,不明白的问题提前做好标记。 3、敢于提问的习惯 (1)勤于思考,敢于质疑,与人交流,不怕说错。 (2)发言时,站得直,口齿清,讲普通线)主动和同学、老师合作,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共同解决问题。 (2)与同学交流时,要尊重别人的意见和观点。 5、自主读书的习惯 (1)养成边读边想、圈点勾画、写读书笔记的良好习惯,注重知识的积累。 (2)乐于读书,愿意和书交朋友,养成阅读的好习惯。 (3)爱护书籍,不在公用书籍上乱写乱画。 6、认真书写的习惯 . . (1)读写姿势端正,会正确执笔,做到“三个一”--眼离书本一尺,胸离桌子一 拳头,执笔处离笔尖一寸。 (2)书写端正大方,保持卷面洁净,不乱用涂改液和修正纸。文字和符号都要规 范,格式要美观。 7、搜集资料的习惯 (1)能利用查阅图书、上网浏览、实地考察、走访调查等渠道主动搜集与学习相 关的材料,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2)对搜集的各种资料能进行分析、归类、整合。 8、动手操作的习惯 学生能独立完成教科书上所要求的各类操作实验,操作步骤正确。 9、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 (1)能复习巩固当天所学的知识,认真完成并细心检查作业。 (2)注意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自己的各种能力。 02 行为习惯养成 1、举止文明的习惯 (1)热爱祖国,升国旗奏国歌时自觉肃立。 (2)见到老师、客人主动问好。 (3)自觉使用“请”、“您好”“谢谢”、“对不起”、“再见”等礼貌用语。 (4)在接受别人的帮助时,要微笑着向别人致谢。 (5)向别人请教,态度要诚恳。 (6)不打架,不骂人,公共场所不喧哗。 (7)不给同学起绰号,不歧视身体有残疾的同学。当同学答错问题时,不起哄、 不嘲笑。 (8)集合做到“快、静、齐”,观看比赛文明喝采。 2、诚实守信的习惯 (1)诚实守信,说了就要努力去做。 (2)答应的事确实难完成的,应向对方说明原由,用诚挚的态度向对方表示歉意。 (3)借了别人的东西要按期归还,说线)耐心听他人说话,不随便打断他人说线)用心听对方说话,不要一边听一边考虑自己的事。 (3)听到别人的批评时,不要激动,平静地听他把线)不打扰别人的学习、休息、工作和生活,一旦妨碍了他人要及时道歉。 (5)未经允许,别人的东西不乱动。 (6)学会保护自己的隐私,自己的家庭情况不能随便告诉别人。 4、守时惜时的习惯 (1)晚上按时睡觉,早上按时起床。 (2)放学后按时回家,不在马路上溜达玩耍。 (3)回家后,马上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当天事当天毕。 (4)做事有计划,不盲目、不拖沓 。 5、懂得感恩的习惯 (1)听从父母、老师的教诲,不顶撞父母、老师。 (2)体会父母、长辈的艰辛,主动给老人洗脚、捶背、夹菜等。 (3)主动替父母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 (4)孝敬父母,以优异的成绩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5)要尊重环卫工人、交通警察的劳动。 6、勤俭节约的习惯 (1)爱惜学习用品,不在课本上乱写乱划,不随便撕扯作业本。 (2)不随便向家长要钱,不乱花钱买零食、玩具等。 (3)珍惜粮食,不挑食,不浪费饭菜。 (4)节约用电、用水,做到人走灯灭,水龙头用后随时关紧开关。 (5)对自己、他人、集体的财物要爱护,轻开关门窗,轻拿轻放物品。不在桌子 上凳子上乱写乱划乱贴。 7、遵守秩序的习惯 (1)上下楼梯,轻声慢步,靠右边行。 (2)上下学排路队,红灯停,绿灯行,不乱穿马路,不在马路上追跑打闹。过路 口,注意避让车辆。 . . (3)购物、上车时自觉排队,不加塞,集会时按指定位置就座。在公共场合遵守 纪律,不大声喧哗。 (4)爱护学校、公园花草树木和公共设施,不乱踩绿地,不随手折花枝,不乱涂 乱划。 8、勤于动手的习惯 (1)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整理书包、收拾房间叠被褥,自己洗衣物。 (2)利人利已,用过的东西放回原处。 9、锻炼身体的习惯 (1)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和课内外文娱、体育、科技活动,上好“两操两课”。 (2)学习运动常识,做好自我保护。 (3)在运动中要听从指导教师的安排,在活动中不做带有危险性的动作,不参加 危险性较大的活动。 10、讲究卫生的习惯 (1)勤洗澡洗头,勤剪指甲,勤换衣服,睡前刷牙、洗脸,指甲内无污垢,身体 无异味。 (2)饭前便后洗手。 (3)定期整理和清洗书包。 (4)爱护环境,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杂物。见到废纸等垃圾物要主动捡起放到果 皮箱里。 (5)不在墙壁上乱写、乱画、乱贴、乱挂。 (6)不吃变质食物、不吃学校门口卖的三无食品,不喝生水。 培养好习惯需要用加法,持续 21 天就会开始养成;矫正坏习惯则需要用减法, 逐步减少不良行为的次数。 我相信,每一个父母和教师只要有爱心和恒心,都可以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完 全有希望培养出孩子的良好习惯和健康人格。 11 种方法帮低年级孩子快速记忆生字!赶快收藏! . . 小学生是汉字的初学者,掌握的词汇有限,需要学习的词汇很多,所以如何学快 速记忆生字,扩大词汇量是关键,对语言表达和其他功课的学习都有帮助。 ■ 简笔画识字 象形汉字的一个特点就是描摹实物,有些字就是一幅画,加“山”字、“眉”字等都 可以以简笔画的方式识记。 ■ 实物识字法 实物识记就是让孩子直接看到实物进行认字,使孩子了解字义,从而记住生字。 如为了让孩子记住“铃铛”这两个字,父母可拿出一个小铜铃铛,让它叮叮当外地 响,再把“铃铛”两个字写在纸上,从而让孩子记住这两个字和金属有关,进而记 住这两个字。学“手”字,可以让孩子伸伸手,拍拍手;看到鼻子的“鼻”字时,说 说鼻子在哪里等。一个盘子里放一个苹果,另一个盘子里放很多苹果,经过比拟, 孩子知道了“多”“少”,这种方法也值得自创。还可以把“墙”字贴在墙上,把“冰箱” 二字贴在冰箱上,这也是实物识字方法。(学英语单词也可以采用这种方法) ■ 表演识字法 . . 根据字义做动作,也有利于孩子识字。如学习“看”字,让孩子把手放在眼睛(目) 上方,表示可以看到很远的中央;学习“跑”字,可让孩子扮演一下跑的举措,孩 子就会明白跑是用脚的,所以是“足”字旁,这样不但让孩子记清了字形,而且弄 懂了字义,孩子学得很积极。 ■ 猜谜语记忆法 根据字的形或义,可以编一些谜语来帮助记忆。如“三日”(晶),“三口”(品)“长 女的妹妹”(姿)等等。 ■ 故事记忆法 可以根据某些字的特殊形义编一个小故事来记忆。 如“裹”字,可编故事为:有个小孩,摘了不少野果子,回家时不好拿。他灵机一 动,脱下身上的衣服,把野果子包起来,高高兴兴地提着回家了。这就是“果”之 所以在“衣”中的缘故。 如“休”字,可以这样讲故事:一个人走路走累了,正好看到路边有棵树,他就靠 着树歇一歇,这个字就是“休”。 “闻”字可以编成这样的小故事:有人听到门外边有动静,就把耳朵贴在门上听一 听。 ■ 拆字记忆法 可以把一个较繁的字拆成几个单独的字来记忆。如“赢”字拆成亡、口、月、贝、 凡,“腐”字可拆为广、付、肉等。这类字有:路、明、冀。 ■ 对比记忆法 这是根据字的间架结构相近或字音相同、相近来归类、对比而记忆的一种方法。 例如“跑”“抱”“袍”“炮”这四个字,字形、字音相近,容易混淆,若归类、比较后, 可编成顺口溜加以区分。如“有足就是跑,有手就是抱,有衣就是袍,有火就是 炮”。 ■ 编儿歌识记 儿歌、顺口溜朗朗上口,易记难忘。如识记“青、清、睛、晴、请、情”这几个字 时,可以用这首儿歌协助孩子记忆:“山青青,水清清,要看山水用眼睛,太阳 一笑天气晴,说话嘴边常带请,你我都有好意境。” . . ■ 熟字带生字法 有些生字可应用学过的字加一部分或去一部分得到,协助孩子记忆。如“每”字加 “木”是“梅”,“今”字加“、”是“令”字,“竟”去一横是“竞”字等。 偏旁归类识字 这种方法可以协助孩子找到识字规律,运用规律识字。孩子学过局部合体字后, 基本了解了常用偏旁所代表的含义。如“木”字旁,大多是与树木有关的字松、柏、 桦、林等;“扌”多与手有关的字提、抬、打等,“犭”代表与动物有关的字猫、狗、 猪、狐狸、狼等。这样的形声字还有很多,知道了偏旁的意义,看看声旁就大约 知道这些字的读音和含义,这样孩子有了认字的积极性,有些字即使没学过也能 大约了解字义和读音。 ■ 给字宝宝治病识字法 父母故意把一些易错、易混的字写出来,让孩子指出缺点。如“暖暖的阳光”写成 “嗳嗳的阳光”,把“漂”字的左边写成要,把“游玩”写成“放玩”,把“疑问”写成“颖问”, “效果”写成“交果”等让孩子识别。 .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