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亲子英语启蒙第34天
导读:
孩子就是这么想的。有点认知能力的孩子,都烦的透透的,但是她还不知道自己这个情绪从何而来因何而生,只是单纯的不想回答。这个时候,爸爸妈妈或者看护的老人如果催促孩子:告诉阿姨呀...
孩子就是这么想的。有点认知能力的孩子,都烦的透透的,但是她还不知道自己这个情绪从何而来因何而生,只是单纯的不想回答。这个时候,爸爸妈妈或者看护的老人如果催促孩子:告诉阿姨呀,叫什么呀,几岁啦,回答叔叔呀。孩子那个郁闷啊,不会说话的苦于没法表达,会说话的苦于不敢拒绝。
真碰到这种情况,建议三岁前都不要逼孩子回答,父母代答。三岁后,主动询问孩子:想不想回答阿姨这个问题呀,想答就答,不想答咱就不答。
近些年,“精致利己主义者”的观念泛泛开来。这个词可以说了一大片,因为一旦较真了,仔细观察,有知识有文化的“聪明人”,得有一多半被沾边。
很多人只把自己的小日子过好,管好自己,不麻烦别人,也不愿被别人麻烦,对于不懂交际,不关心自己窗外事他人门前雪的人,很容易被认为是“精致利己主义者。”
不仅仅是出门见人寒暄式的提问,甚至在家里,也不建议问孩子问题。对于英语启蒙的家庭,尤其要注意这一点。
很多三代同居家庭,老人家起初是非常不赞同给孩子启蒙英语,觉得瞎胡闹,渐渐的发现孩子竟然能听懂,还能自由对话,深以为奇,比给娃启蒙成功的娃爹娃妈都兴奋,时不时就问宝宝:这个用英语怎么说,那个用英语怎么说,如果看电视的时候碰到英文台,又问:都讲的什么?
还有一种情况,在以后的绘本阅读课程里会出现,这里提前说一下,陪孩子读绘本的时候,可以适当提问,比如指着书里盛开的花问:What is it?但是,问完了要赶紧回答:It is a yellow flower.
刚开始的时候,偶尔的提问,孩子还觉得挺有趣,兴致勃勃的回答,这给负责启蒙的爹妈造成错觉,好像孩子很喜欢提问。但多来几次后,就会发现,孩子并不喜欢。
千万别用提问的方式让孩子学习,诚然,这种方式能更多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但是从长远看,会造成压力,降低积极性。提问半个月,孩子就不爱看书了。
自问自答是很好的方式,既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提示重点,又没有压力。读绘本的时候,可以通过自问自答实现和孩子互动。没错,虽然孩子没说话,但是她知道你在问她,不知不觉中就进行了互动。
受疫情影响,小娃娃们出门也要戴口罩,最近北京新疆大连接连复燃了,这个病毒太顽强了。口罩一时摘不掉,小娃娃们很奇怪,爸爸妈妈为什么要戴这个东东。认知无处不在,今天就和孩子随便聊聊。
Sometimes when daddy is sick,daddy sneezes too.爸爸如果病了,也打喷嚏
For example,if daddy catches a cold or the flu,daddy may sneeze.如果爸爸着凉或者感冒,会打喷嚏
Thats why mom and dad have to wear a mask almost everyday.所以爸爸妈妈总戴口罩
A mask can protect us from the pestilence.口罩能保护我们
When we go out,we need to wear masks.如果出去玩,就要戴口罩
除了专题场景,还有很多日常场景,可以随时和孩子说,比如宝宝哭,笑,叽歪发脾气,打哈欠,打嗝之类的。
Is it because daddy doesnt play with you?是因为爸爸没陪宝宝玩么
Oh,daddy has to scare Baby to stop the hiccups.得吓唬宝宝才能把嗝吓跑
The hiccups will go away in a few minutes.过一会嗝就没了
Oh,Baby is too young to eat an apple.可是太小吃不了呀
Daddy will make you some apple puree.爸爸给你弄果泥吃吧
When daddy grind the apple,it becomes puree.这样碾苹果,就是果泥啦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