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

幼儿园招生查家长工资流水公立校成机关子弟后花园?

原标题:幼儿园招生查家长工资流水公立校成机关子弟后花园?

导读:

  7月30日,河北石家庄井陉县第一幼儿园在招生公告中要求家长提供工资明细流水引发争议。很多人发出“穷人的孩子没资格上学”的质疑。  仔细阅读新闻才发现,看家庭财产并不是主要目...

  7月30日,河北石家庄井陉县第一幼儿园在招生公告中要求家长提供工资明细流水引发争议。很多人发出“穷人的孩子没资格上学”的质疑。

  仔细阅读新闻才发现,看家庭财产并不是主要目的,幼儿园看工资流水是为了确认家长真实工作情况,避免有人使用虚假工作证明占据入园名额。因为该园主要招收县直机关、企事业机关单位职工子女。

  知道真相的我更扎心了,原来想去这所幼儿园上学不是钱能解决的问题,人家要看的是“家长身份”。在学前教育资源紧张,教育公平早已深入人心的背景下,一所公办幼儿园打出这样的招生条件无疑触动了公众的敏感神经。

  从幼儿园工作人员的采访中可以确认,该园核实家长身份的操作一直存在,只不过此前是要求提供工作证明,因为有人造假,才不得不出此下策,要求家长提供2019年9月——2020年6月份的工资流水,以此来确认家长真实工作单位。

  这就很容易理解了,查看家长隐私都是小事儿,背后真正的问题是公立幼儿园的特权式招生。原本普惠公平是公办教育最起码的原则,井陉县第一幼儿园作为公办园,拿着财政的补贴,光明正大的把学位分配给体制内职工子女,将大多数普通孩子拒之门外,这样的区别招生是将家长的职业差异,逐渐演变为身份差异,是对教育公平的异化。

  在孩子们还没正式接受教育之前,就要先接受“体制内外”的挑剔筛选,公办幼儿园抢先给他们上了“非公职人员子女莫入”的第一课,不仅有违教育公平正义,同时也会加剧社会阶层固化的矛盾,这实在是教育的悲哀。

  体制内子女垄断了公立幼儿园的学位资源,坦白讲这也是一种腐败的表现。家长提出质疑后,教育部门不但没有主动纠错,反而力挺幼儿园称,暂时不会对入园规定进行调整。如果家长还不满意,教育局将派出工作人员协助幼儿园核实家长身份。

  听听这待遇,一个简单的幼儿园招生工作,教育局都准备亲自派人为各位家长服务了,如若不是身份的关系,普通人去哪儿享受这等特殊服务。总之,“家长身份”是一定要核实的,普通人家的孩子别妄想钻空子,“挤占”体制内子女的学位。

  教育局的态度恐怕早就忘了教育初衷。公平是国家基本教育政策,在学前教育资源的分配上,普遍采用“就近入学”策略,即便是学位紧张,也是采用摇号这种看起来相对公平的方式。一所公立园不该也不能以任何方式,对学生区别对待。井陉县教育部门应该认真思考到底是谁挤占了谁的学位,不能再错上加错。

  这种奇葩的特权式招生在现实中其实一点也不算怪,类似的潜规则甚至在各地都成了一种默许的惯例。2019年,福建漳州闽南师范大学附属幼儿园的招生条件中有一条是“在编在岗的干部其三代以内直系子女”,在普通人焦虑入学名额的时候,有些人早就进了绿色通道。好在舆论声中,涉事幼儿园取消了这一条件。但是否暗度陈仓,管理部门有没有监督到位,那就不得而知了。

  明里暗里调查家庭情况的学校实在让人反感,妥妥的“拼爹园”没错了,此次审查工资流水背后主要还是“不患寡而患不均”。即便取消招生条件仍不能彻底治本,重点还是应该全面取消这种特权幼儿园。即便是机关直属幼儿园,现在也是享受财政补贴的,学位理应公平分配,完全不该搞特殊,成为体制内的后花园。历史特殊时期的产物,早该退出舞台了,享受特权的瘾要尽快戒掉。

  另外,井陉县一幼表示有家长伪造身份,也正体现了现在普遍的学前教育焦虑。他们一股脑扎进机关幼儿园,说白了还是看中幼儿园的条件,人们天然地认为,在机关单位幼儿园,老师们不敢乱来。可见,这些“根正苗红”的孩子们从小就享受着普通人求之不得的待遇。此事也正好敲打教育部门,在办学质量上如果做到一视同仁,家长们又何必一心想进“特权园”。

  公办的幼教学位资源不能成为行使特权福利的地方,政策是否平等体现在教育部门的良心,让不被筛选的孩子,在同样质量的学校里学习,才算看到真正的教育公平。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返回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共57人参与)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