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

学龄前儿童特点

原标题:学龄前儿童特点

导读:

  学龄前儿童特点_育儿理论经验_幼儿教育_教育专区。儿童的认识能力具有哪些特点 本文 Tag 标签:早期教育 父母应知道,儿童的认识能力具有哪些特点: 1、从感觉和知觉来看,...

  学龄前儿童特点_育儿理论经验_幼儿教育_教育专区。儿童的认识能力具有哪些特点 本文 Tag 标签:早期教育 父母应知道,儿童的认识能力具有哪些特点: 1、从感觉和知觉来看,三、四岁的儿童还不能进行有目的、有组织的观察, 他们感知的是事物的外表,喜

  儿童的认识能力具有哪些特点 本文 Tag 标签:早期教育 父母应知道,儿童的认识能力具有哪些特点: 1、从感觉和知觉来看,三、四岁的儿童还不能进行有目的、有组织的观察, 他们感知的是事物的外表,喜欢观察具。体的、突出的、鲜明的东西。只有到了 五、 六岁的时候, 才逐渐具有目的性: 才能逐步地按照预定的任务和成人的要求, 有意地进行感知和观察活动。 2、学前儿童的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有意注意正在逐步形成。有人曾经作 过这样的实验:带小班和大班的幼儿到动物园去观察“狼和狐狸”。老师先向幼 儿提出了观察任务, 要他们注意狼和狐狸在外形上有那些区别。刚到动物园的时 候, 由于周围有许多吸引孩子兴趣的动物,许多孩子立刻把注意集中到喜欢嘻戏 的猴子身上,无意中忘掉了观察“狼和狐狸”的任务。虽经老师重复提出要求, 小班儿童仍不理会,不愿离开猴笼,大班儿童在老师的引导下,比较能够控制自 己,有意地把注意转移到观察“狼和狐狸”身上,继续执行原定的观察任务。 3、学前儿童的记忆带有很大的直观形象性和无意性。凡是与儿童生活有直 接联系的、印象鲜明、能引起儿童兴趣的具体事物,他们就容易记住。如儿童过 生日,过“六·一”节等。单纯以记忆作为一种专门的有目的的活动,他们就感 到有困难, 特别是小班儿童的困难更大。 例如, 要小班儿童复述 《披着羊皮的狼》 的故事, 多数儿童都感到记不住, 讲不出来。 这是因为老师在讲这个故事的时候, 儿童不能有意地集中听,有的在玩手巾,有的在牵衣角或是看别的东西。心理学 研究说明,凡是要记住什么事情,必需先要注意那个事情。记忆是永远离不开注 意的。小班儿童的注意力不能随意集中,当然就记不住所听的故事。中班和大班 的儿童情况就不同了。他们能逐步地做到有意地记。例如老师在讲“披着羊皮的 狼”这个故事的时候,他们就听得很认真,基本上能够把故事的内容和情节复述 出来。学前儿童的机械记忆比较强,而意义记忆则比较差。例如,三、四岁的儿 童能背诵毛主席诗词五、六首,五、六岁的儿童能背诵唐诗十多首。尽管他们对 这些诗词的内容和意义还不理解,但是,只要通过多次练习就能记得住。如要他 讲出这些诗词的内容和意义那就感到困难了。 4、学前儿童想象的特点是:无意想象和再造想象占主要地位,创造想象正 在发展。学前儿童的无意想象表现在主题多变化。例如小班儿童在绘画时,一会 儿画一个人,一会儿又画一匹马,在小马上偶尔加上一些阴影线条,就可能变成 蝴蝶了。小班儿童的想象有时与现实分不清,如玩“猫捉老鼠”的游戏时,扮演 “猫”的小朋友常常把扮演“老鼠”的小朋友的手咬出血了。这个阶段儿童的想 象还具有特殊的夸大性。 他们喜欢夸大事物的某些特征和情节。例如一个幼儿画 一头奶牛, 他把牛的奶头画得比牛头还要大。这时幼儿的想象并不指向于一定的 目的,而是以想象过程本身为满足。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语言和思维的,发 展,·想象的,有意性才逐渐增加,并能服从一定的目的。例如大班儿童玩“开 汽车”的游戏时,他们的想象是围绕主题进行的。先是用凳子、椅子等搭成“汽 车”,驾驶室在前头,车厢在后头,然后分配角色,有的当司机,有的当售票员, 有的当乘客等等,这些想象都是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的。 学前儿童的想象主要是再造想象、创造想象才开始发展。小班儿童的再造 想象基本上是模仿成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动作,如切菜、做饭等。大班儿童 想象的创造性有了显著的增加, 他们能把过去接触过的事物在大脑里进行加工改 造,创造出新的形象来,例如在复述童话故事的时候,不是一句一句地重复,他 们可以用自己的想象来补充和丰富故事的某些情节。 5、学前儿童的思维具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和初步的抽象概括性。具体形象 是对摆在他们面前的,看得见、听得到、摸得着的具体事物才能进行思维。例如 在游戏中玩玩具时,做作业观察图片时,他们才能进行思维。幼儿初期这个特点 体现得更为明显。随着儿童知识范围的扩大,经验的增多,语言的发展,中、大 班儿童也能进行初步的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够掌握一些实物的概念和数的概念, 并能用概念进行简单的判断和推理。例如说:“黄昏是天快黑了,傍晚也是天快 黑了,所以黄昏也就是傍晚”。这是逻辑思维的初步发展。 儿童初步逻辑思维的一个突出表现是他们喜欢提问题。四五岁的儿童特别 好问“为什么树会发出沙沙的响声”、“太阳为什么发光发热”、“星星怎么晚 上才看得见”、“河里的水为什么不停地流”等等,真是“打破砂锅问到底”。 儿童能提出这些问题, 是他们对周围的事物发生了认识的兴趣,是好奇心和求知 欲的具体表现。正确地回答儿童提出的问题,是促进儿童智力发展的重要条件。 6、学前儿童语言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首先是口头语言有了蓬蓬勃 勃的发展。 儿童是从语言的实际运用中,从语言的习惯上逐渐学会掌握一定的语 法结构的。 三岁左右的儿童能使用简单句与周围的人进行交谈。四岁的儿童除使 用简单句以外,还可使用复合句。五、六岁的儿童不仅使用复合句的数量增加, 复合句的结构也变得更复杂,联合句、主从复合句的各种类型都有出现。儿童的 口头语言表达能力也很快发展起来。但学前初期的语言还带有很大的情境性,说 话缺乏条理,东一句西一句,要用许多手势和表情来帮助,离不开具体的情境。 在正确的教育下, 连贯语言在大班儿童中才逐渐取得支配地位。控个学前阶段儿 童口头语言的发展就是由情景性向连贯性逐步过渡的。 学前期儿童的内部言语开始产生。内部言语是一种无声的、简单的、压缩 的言语。 它是在对话言语, 也就是外部言语的基础上产生的, 它与抽象逻辑思维, 与有目的,有计划的行为有更多的联系。所以内部言语的产生,是儿童言语发展 到高级阶段的一个重要标志。 学前儿童还能初步掌握一些书面语言。对四、五岁的儿童可以开始进行汉 语拼音和识字教学。有的儿童经过四个多月的训练,学会了汉语拼音,能读、会 写一百多个独体字和二十几个合体字,能背诵十几首唐诗,会做 20 以内的加减 法。不少事例说明,大班儿童完全有可能掌握初步的书面语言。

返回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共6人参与)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