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习惯养成APP调查报告:好习惯是一种生活方式
导读:
习惯是人们为了达成某一特定目的,而在某一情景下,不断重复相同的行为,直到产生行为与情景之间自动化反应的行为模式。 场景1:我想要省钱(目的),所以在每次消费(情景)时,我...
习惯是人们为了达成某一特定目的,而在某一情景下,不断重复相同的行为,直到产生行为与情景之间自动化反应的行为模式。
场景1:我想要省钱(目的),所以在每次消费(情景)时,我会强迫使用记账本,记录这笔消费,久而久之,每次消费时,我都会自觉进行记账(自动化)。
场景2:我想要减肥(目的),所以我再每次下班后(情景),我会去跑步,久而久之,我养成了跑步的习惯,即使不减肥,我也会再固定时间跑步(自动化)。
垂直类:专注某一垂直领域的习惯养成,运动健身的KEEP,背单词扇贝单词,主打女性生活方式的趁早。
由上图可以看到,广义的习惯APP种子习惯,在健身、跑步习惯养成的工具做不到Keep与咕咚的专业,导致用户流向了这两个APP,而自己的低频习惯量小,并且难以运营。
习惯有很多种,高频与低频,例如“每天坚持跑步”的人一定比“每天坚持画画”的人多,广义的习惯养大而全,虽然抓住了一些低频的习惯,但在这个过程中进一步强化自己的工具属性,但是在运营用户时,无法建立一个聚焦的优质社区,最终只能沦为工具,而作为工具,又不如垂直领域的APP专业,这种天生的矛盾意味着随着越来越多垂直领域APP的兴起,全品类的习惯养成APP注定要被淘汰。
Acquisition:在最初用户获取阶段,基本上都是以工具切入的,这也是吸引用户的核心,我最开始用你的软件,是为了养成习惯的,不是为了来交朋友的。
Retention:但工具类产品有个特点,就是使用率不高,用完即走,为了使更多的用户留下,必须建立社区加强用户间的关系,通过提供优质的内容,让用户更加沉浸在APP中
Revenue:当用户数量进入稳定期后,盈利的形式有多种,广告、课程、电商等等,从这也能看出垂直类APP的优势更有针对性的对目标用户变形。
可以看出,垂直类的习惯养成产品各项数据都更出色,说明相比大而全的养成APP,专注某一垂直领域的APP更容易获得用户的青睐。
小结:使用习惯养成类APP的用户,是希望利用自己空闲时间培养一项好习惯,提高自己生活质量的大学生与白领。
众所周知,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实现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阻碍,许多用户选择APP工具培养习惯也是寄希望于工具来克服自身的惰性
反馈机制,由于习惯的培养的长期性,且只有习惯养成后才能看到成果,所以许多人半途而废,通过进度条、打卡日历、运动轨迹记录等反馈机制,用户在使用APP的过程中,每天都能看到自己的进步,将抽象的过程形象的展示,无形中激励着用户坚持下去
分享机制,在完成每天的任务后,都会自动弹出分享页面,用户可以分享到内部社区、外部社交软件,从而获得成就感
社交机制,在社区中,认识志同道合的朋友,相互鼓励,并且可以成立小组,相互监督、相互鼓励一起打卡
互联网思维是快、创新、多元,众多习惯养成软件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后,以工具功能为核心,不断尝试了许多创新的方向。
场景1:小明为了减肥连续晚上跑了21天的步,21天后,小明养成了跑步的好习惯,这时小明想卸载软件,但是觉得APP可以记步,还可以看到自己跑步的数据,于是保留了APP并继续使用
场景2:小丽想要养成每天读书的习惯,于是加入了每日读书分享计划,在计划里她认识了许多朋友,外地的本地的都有,在21天后,虽然小丽养成了习惯,但仍然继续在APP里与朋友分享读书。
21天后,即使习惯养成了,用户也不会卸载软件,因为APP工具属性的存在,而最重要的习惯不是功利性的目标,而是一种生活方式,是一种兴趣。
好的,谢谢!但是牵扯到用户活跃数用户画像这些基本都是付费的,或者lz有指路的这方面有免费功能的吗?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是以产品经理、运营为核心的学习、交流、分享平台,集媒体、培训、社群为一体,全方位服务产品人和运营人,成立9年举办在线+期,线+场,产品经理大会、运营大会20+场,覆盖北上广深杭成都等15个城市,在行业有较高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平台聚集了众多BAT美团京东滴滴360小米网易等知名互联网公司产品总监和运营总监,他们在这里与你一起成长。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