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家庭教育中如何正确的教育孩子
导读:
在孩子的一生中,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对待孩子无外乎三种情况:一是事事管、时时管,但事倍功半;二是什么都不管,什么都不做,放任自流,不闻不问,结果更不...
在孩子的一生中,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对待孩子无外乎三种情况:一是事事管、时时管,但事倍功半;二是什么都不管,什么都不做,放任自流,不闻不问,结果更不好;三是也管但不全管,做得不多,但都切中要害,能事半功倍。如何正确的教育孩子,杰出的父母选择要知道“有所为有所不为”,只做好这三件事就行了。
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父母什么时候与孩子关系好,对孩子的教育就容易成功;什么时候与孩子关系不好,对孩子的教育就容易失败。而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其关键在于“定位”:
孩子的内心世界丰富多彩,父母要积极地影响与教育孩子,不了解其内心世界便无从谈起。而了解孩子的第一要诀是呵护其自尊,维护其权利,成为其信赖和尊敬的朋友。
即父母对待孩子,要像“律师”对待自己的当事人一样,了解其内心需求,并始终以协助当事人维护合法权利为惟一宗旨。多观察,多沟通,多听听孩子的想法,给孩子独立决断的机会,给孩子独立成长留足空间。
在人生竞技场,孩子只能自己去努力。父母做孩子的“拉拉队”,既要善于发现和赞美孩子,还要引导孩子正确面对失败,在挫折前做孩子的战友。
孩子只有认识自己才能战胜自己,但他们通常只能依据他人的反馈来认识自己,这时父母的“反馈”作用即镜子的作用就很重要了。
不做“驯兽师”,学做“镜子”,才能帮助孩子提高自我意识,才能让孩子不害怕父母的“权威”,转而和父母沟通。
教育是三分教,七分等。“耐心等一等”是很有用的,给孩子一个感知、觉醒、提高的时间。同时也给孩子倾诉的机会,和孩子有效地沟通,不需要太多的说教就能很好的解决问题。
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再也没有什么比习惯养成更重要了。父母如果不注重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无疑是在葬送孩子美好的未来。
养成教育是管一辈子的教育。智育是良好的思维习惯,德育是细小的行为习惯,素质教育更加体现在人的细小的行为上。
习惯是个大问题,是大智慧。良好习惯的养成绝非一日之功,其主要原则是:低起点,严要求,小步子,快节奏,快反馈,勤矫正。一般习惯养成关键在头三天,决定在一个月。父母要充分尊重孩子的权利,让孩子在习惯养成中发挥主人作用。
习惯与人格相辅相成,习惯影响人格,人格更会影响习惯。正派、诚实、责任心、爱心、合作精神、讲究效率等品格都可以通过习惯培养来铸造。
放任不管,任其随性而为;数落埋怨,肆意打骂;代替包办,过于干涉等,若采取如此种种不明智的做法。孩子不爱学习只是表面现象,背后一定有原因。找到背后的原因,家长应从自已做起,协助孩子走出厌学的阴影。
孩子缺乏求知欲,并不是父母的影响或者严格要求不够,而是阻塞了孩子的兴趣,孩子兴趣点、成就感,得不到应该有效的正向反馈,扼杀了他的求知欲。
孩子要想有一个好的学习成绩,必须要掌握一些具有决定性作用的好方法,如:制定计划并按时完成、学会知识梳理并整理错题等。
现在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步入了一个新的误区,即盲信盲从一些所谓成功教子的家教经验,但这些经验听着容易,做起来难。并且很多现成的经验没有“可迁移性”,如果只是一味的克隆、模仿,不但不能使自己孩子的有所提高,反而会形成“邯郸学步”,适得其反。其实教育孩子并没有父母想像的那样复杂,抓好了亲子关系,成为孩子可信赖的朋友、培养好的生活习惯,塑造孩子良好的品格、引导孩子爱学习,会学习这三件大事,您的孩子一定将会成为你为之骄傲的资本。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