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尊重孩子找到适合他的方式
导读:
上周在北京,学大教育承办的2011年个性化教育国际会议上,杭州姑娘王淑怡作为会议的志愿者参与了志愿服务。 今年被浙江大学艺术设计专业录取的她,也是学大今年特别推出的首届“...
上周在北京,学大教育承办的2011年个性化教育国际会议上,杭州姑娘王淑怡作为会议的志愿者参与了志愿服务。
今年被浙江大学艺术设计专业录取的她,也是学大今年特别推出的首届“启明星计划”在杭州的唯一获奖者(启明星计划针对2011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并且素质全面提高的学生,给予精神、物质双重奖励,希望借此激励更多学子全面发展)。
本届个性化教育国际会议的主题是“个性化教育与学生全面发展——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的实践、理论与创新”。“我就是个性化教育的受益者。”王淑怡谈及自己的学习经验时,这样感慨。
王淑怡就读于杭七中的美术班。“我和很多艺术生一样,文化课和专业课成绩不成正比,这也是我们艺术生最大的苦恼。在艺术考之前,我们的重心总是
放在专业课上,等到结束艺术考直攻文化课时,才发现力不从心。总分要上线,语文和英语的单科线也要过。”王淑怡说,在学大50多天的集中训练,让她受益匪浅。
“我很快适应了快节奏的一对一的复习,不像在学校上课,不能及时提出不懂的问题,任何大脑里一闪而过的问题,老师都能细心详细地解释,最重要的是能让我深刻领会。主管老师还经常找我聊天,了解我的心理状况。”
学大的语文老师吕长英告诉记者,在和王淑怡聊起时发现,她的语文相对薄弱点在答题技巧和理解问题的思路上,在这两个方面特别为她设计学习方案,重点突破,节省了很多时间。
“一对一的个性化教学在她身上起了很大作用。”王淑怡的主管老师王洪芝在谈及经验时解释,“要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摸清长处和不足,才能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比如有些男生普遍好动,上午比较闹,我们就把重点科目辅导安排在下午。”
王洪芝认为,王淑怡不同于很多普遍浮躁的艺术生,她的性格很稳重,接受能力很强,也很刻苦,就比较能适应高强度的辅导和练习,所以教学计划也得以很好实施。针对薄弱环节进行查漏补缺,每天6个小时专门给她辅导,时间抓得很紧,然后按照高考科目时间安排模拟考,高考时就比较好适应。
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对于读高中的学生,王洪芝老师给家长们的建议是:“这个阶段的孩子的性格已经基本定性,不要想着非要改变他,而是尊重他的性格特点,帮他找到适合他的学习形式,这样就能事半功倍。家长还要好好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把负面情绪表现出来传递给孩子。”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