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河东区孤贫儿童心理辅导志愿者服务团汤头团为孤贫儿童点燃希望之光
导读:
志愿者手牵手,心连心,以奉献者最美的姿态,将蓬勃的希望传递,用信念来呵护,用行动来浇灌,让一片片爱心的绿叶,交织成生命中最繁茂的青藤。 救助一个孩子,就能拯救一个家庭,河...
志愿者手牵手,心连心,以奉献者最美的姿态,将蓬勃的希望传递,用信念来呵护,用行动来浇灌,让一片片爱心的绿叶,交织成生命中最繁茂的青藤。
救助一个孩子,就能拯救一个家庭,河东区关工委孤贫儿童心理辅导志愿者服务团汤头团志愿者们的爱心脚步始终从未停歇,用心陪伴孩子,为孤贫儿童重新点燃人生的希望之光。
今年10月底,汤头团的两名孤贫儿童小斌和小欣在志愿者的陪伴下来到寄宿制学校宿迁飞龙文武学校就读。暖暖的阳光洒在孩子们脸上。志愿者相信,他们未来的日子一定如暖阳般明媚。孩子的父亲当天和志愿者们参观了孩子的学习环境,表示非常放心,感谢志愿者们的帮扶。
“十分感谢市服务团帮孩子们协调了学校,真的是给他们帮了大忙。”到汤头团采访时,志愿者郑云杰向记者介绍了坎坷的帮扶过程。
志愿者摸排到小斌姐弟俩的信息时,他们刚跟着父亲孙某从外地乞讨回来。孩子的母亲去世后,由于孙某患有间歇性精神疾病,不让孩子去读书,每日锁在家里。精神状态稍微好点时,孙某才会出去打工养家糊口。这个家庭处在风雨飘摇中。志愿者从村民口中了解到,孙某经常骑车带着两个孩子到全国各地乞讨,行程达数万公里,姐弟俩就这样风餐露宿地跟着父亲过日子。
每当一家人回家时,村“两委”成员就会上门给孙某做思想工作,希望他能在村里打份工,别再四处流浪了。但是,话还没说几句,一言不合,孙某就会将上门来的人用棍棒赶出去。近年来,经常有志愿者给他们家捐衣、捐物,但是却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家庭的现状。
郑云杰、李培高、赵兰菊等志愿者得知孩子们的困境后,耐着性子一遍遍上门,希望孙某能送孩子去正常上学。“刚开始我们都不敢上门,怕他突然犯病打人。”志愿者赵兰菊说。
一遍不理,两遍还是不理,第三遍烦了开始骂,第四遍好不容易能进门了,孩子们也不愿意跟志愿者沟通……“门真的是很难进啊。”赵兰菊说,可是想想志愿者的职责,就是再难也得让孩子们去读书。就这样,不记得多少次之后,孙某终于能听进去志愿者的话了,孩子也愿意跟志愿者聊天了。从躲着到主动倾诉,没人知道志愿者倾注了多少心血。功夫不负有心人,孙某愿意让孩子去上学了。
由于孙某的病是间歇性的,志愿者觉得有必要让孩子去读寄宿制学校,于是费用又成了一大难题。正当为难之际,郑云杰接到市团下发的通知,宿迁飞龙文武学校可以免费让部分有精神疾病病人家庭的孩子就读。
带着这一好消息,志愿者再次来到孙某家,可是孙某不愿意让孩子去外地读书。做了好几遍工作没做通,后来,志愿者建议孙某跟孩子一块去学校看看。这一提议得到了孙某的同意。
10月23日,志愿者、孩子和孙某一起来到了宿迁飞龙文武学校,看着整齐的宿舍、优美的教学环境,孙某彻底放心了。在回程的路上,孙某一个劲地说着感谢志愿者的话,也答应志愿者好好工作,不再带孩子四处流浪了。
看着孙某一家难题得到解决,汤头团的志愿者们都松了一口气。“这么难的‘硬骨头’都啃了,还有什么孩子不能帮扶呢?”志愿者王海华说。
如今,汤头团有志愿者100多名,对接帮扶60多名孤贫儿童,基本每个村都有志愿者。“我们的志愿者很多也都是村‘两委’成员,能更好地了解孤贫儿童家庭情况,更能够对症下药,解决帮扶难题。”郑云杰说,汤头团实行网格化管理,帮扶工作开展得非常顺利。
多少风雨历程,多少艰辛努力,多少拼搏创新,在岁月的光影印记中,在帮扶的画面里,志愿者们一同见证、一同奋进。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