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

家庭教育重要的两点是什么?

原标题:家庭教育重要的两点是什么?

导读:

  今天我们这个社会与其说面临孩子教育的问题,不如说面临父母教育的问题,是父母的问题,不是孩子的问题。正如东华寺今天培养弟子这么困难,我面临的不是徒弟们不知道怎么做的问题,而是...

  今天我们这个社会与其说面临孩子教育的问题,不如说面临父母教育的问题,是父母的问题,不是孩子的问题。正如东华寺今天培养弟子这么困难,我面临的不是徒弟们不知道怎么做的问题,而是我这个做师父的不知道如何做好师父的问题。如果我会做师父,一定会培养好弟子。

  我们经常听到一些父母说:“孩子长大了,不听话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孩子小的时候没有思想,没有形成自我,父母说什么,孩子就附和、听从,所以我们就说孩子听话。当孩子长到十三四岁,开始独立思考了,尤其到了十七八岁,形成了个人的思想,父母跟他说什么,他会分析、判断、选择了。

  尤其是现在的孩子信息来源非常广,比父母了解的还多,父母说什么,他们都能对上几句,甚至有时还会把父母辩得哑口无言,对答不上。但是他们的思想并不成熟,了解的信息很杂很乱,掌握的知识也是零星半爪,不够全面、深入、透彻,所以很容易偏激,走极端,甚至有时候会和父母对抗。这时候做父母的就生烦恼了,说孩子叛逆、不听话。其实孩子小时候也不是听话,长大了也不是不听话,而是父母不了解孩子,不懂孩子的心理,不知道如何引导孩子,如何与孩子沟通。

  如果父母各方面都做得很好,善于言传身教,懂得儿童心理、青少年心理,懂得如何教育孩子,如何正确引导孩子,而且知识渊博,孩子提出的任何问题都能回答,就不存在孩子与父母对抗的问题了。即便孩子表现出叛逆的行为,你也知道如何正确地引导。人家说知子莫若父,知女莫若母,最了解孩子的就是父母,其次才是老师、朋友、同学、同事。

  但是现在做父母的都是为了自己所谓的事业,把孩子忽略了。甚至有时候做父母的连所谓的事业也没有做成,或者有一小部分做成了,回过头来看孩子,孩子的教育已经荒废了。想要亲情,亲情也离他远去了。这时候他才幡然醒悟自己忙于事业,对家庭照顾不够,把孩子的教育忽略了,才对孩子生起愧疚之心。

  其实,你追求事业成功,不就是想要得到幸福,享受天伦之乐吗?结果你所谓的事业成功了,也没有享受到幸福和天伦之乐。如果你能预见到这样的结果,就会在做事业的同时,抽出一部分时间、精力照顾家庭。与家人、孩子相处、沟通,你就已经在享受天伦之乐了,而不是功成名就之后再回来享受天伦之乐。

  这个时代成功的机会特别多,只要你了解了社会,了解了自己,端正了你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进入社会后,二十年专注地做一件事,你一定会功成名就,在你的领域里成为代表性人物。一个人能二十年坚持做一件事,没有做不成的。但是,今天的人都心浮气躁,不要说二十年了,一年就改了好几个目标和方向。其实人最难的就是确定自己的人生方向,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

  好多父母由于年轻的时候不了解自己,不了解社会,做错了选择,没有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到了四五十岁时,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真正喜欢的是什么,于是就让子女按自己的意图选择专业、职业或者事业。

  他们忽略了一个问题:你孩子的心理状态和你当初二十来岁时的心理状态是一样的。我们小时候一会儿看不到父母就哭了,长大了却不愿意和父母住在一起,总想离父母远远的。父母说少了我们不听,说多了又伤感情。所以父母很伤心,说孩子不孝顺,大逆不道。

  我们在青少年时期不就是这样吗?什么时候我们能了解父母、理解父母,体会到父母的不易和伟大呢?只有当你自己做了父母,而且还要到了一定年龄,比如过了四十岁,才会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尽管有时候父母的做法是错的,但是,就如同我们佛家所讲的,他们的动机、出发点、起心动念是好的,是为了子女。只是他们不了解子女,不懂孩子的心理,所以总想让孩子按他们的意图选择人生。

  那么,如何与孩子沟通,帮助孩子做出正确的人生选择呢?你不需要做孩子的主,但是孩子所选择的人生方向,你要为他分析、判断,跟他一起探讨,最后让他自己做决定。因为孩子在十五六岁的时候,对真理的认识正处于朦胧阶段,好奇心非常强。据我观察,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是非常讲道理的,只要你讲的有道理,他肯定听、肯定服。

  但是做父母的,就如同我做师父的一样,对事情看得清、看得透,所以就不愿意跟他讲道理,而是让他听我们的,按我们的想法去做。因为你跟他讲半天,他也听不懂。所以有时候干脆把他吼一顿、骂一顿:你就按我说的做,不按我说的做就不行!一来二去,和徒弟的距离就越来越远了。

  如果你能花一定时间与孩子沟通,就不至于将来孩子与你的距离越来越远,乃至不会觉得孩子的教育成长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但是现在的父母都忙于自己的事业,等到孩子有问题了再来处理,已经晚了。孩子三岁到十岁是最佳的教育时期。

  师:你说的这种情况确实大有人在,但这不属于我们今天讲的真爱,而是溺爱。溺爱是无知的爱。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要什么,父母就给什么,在父母身边从来没有听到过一个“不”字,都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到社会上之后,会发现社会和家庭有很大的出入,在社会上处处碰到“不”字。

  所以在教育弟子上我有一种思想:我不让他在我身边受气,他到了社会上就要受伤、受害。相反,在我这里受过气,到了社会上就会知道如何与人相处,如何化解矛盾,化解怨怼。如果他来到我身边,来的时候是这样,走的时候还是这样,那不是他的悲哀,而是我的悲哀,不是他的过错,而是我的过错,我经常感受到自己的悲哀和过错。确实有些信徒来的时候背着包袱,走的时候还把包袱原封不动地背回去。这是我的慈悲和智慧不够,没能让他释怀,他带着问题来,又带着问题回去了。

  我们现在学佛,要懂得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很大。很多父母嘴巴里骂人,很多父母只顾自己不顾孩子,如此种种,实际上就是把治 国平天下的根本给忘记了。

  如果一个人的思维不对,就容易误导孩子。如果父母的思维是对的,教育孩子就不会错。我们学佛就是要学佛菩萨的慈悲心,要培养孩子的慈悲心。很多听众都把孩子带到台长这里来,4岁的孩子会背《心经》,7岁的孩子会背《大 悲 咒》,10多岁的孩子、20多岁的孩子全部都在念经,全部都在拜佛。

  我们生活在这个社 会中,为什么很多人心思不集中?为什么很多人心想不能事成?为什么很多人每天都做着不开心的事情?又为什么很多人一辈子都是烦恼陪伴?所有的这些,都是在于我们人的心啊。现在人的心是越来越乱,人的心是越来越杂,人的心是越来越贪,人的心是越来越难控 制了。心本善,心本来是自己的,为什么很难控 制呢?

  就是因为贪念太多。今天贪了,就不得安宁了。所以台长告诉大家,很多事情不是求来的,应该让它自然来。一个人如果能够过上平静的生活,没有对比的生活,那才是你自己真正的生活。你拥有自己的生活,你想快乐,你不应该和人家的生活去对比。举个例子,你今天住着小房子,你自得其乐、很开心。

  台长经常给大家讲,做人要懂得自责,自己做错了,要能够责备自己,因为责备自己,自己才能够进步啊。如果你不能够责备自己,说明你对自己所做的错事还没有一个认识。所以我们要经常自己修自己,然后再教家人。我们只有自己修好了,才有权 利和能力去教 诲家人啊。犹如自己步入圣贤之域而不自知啊。也就是说,自身学好了,已经步入了圣贤的领域,自己的境界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

  孔夫子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这个身就是你自身,你自己的条件。台长跟大家讲,我们要不断地提升自己的境界,要不断地完善自我,真正的圣贤之人是遇事不怒,自己碰到的事情都会井井有条地处理好。他有智慧来处理这些事情,他本身已经列入了圣贤之域了。

  天下之本在国。一个国 家要搞得好,它的根本在于老百 姓的家,老白姓的家要搞得好,就在于老百 姓自身的修为。孔夫子此言并非专为有觉 悟者言啊,并不是为每一位有地位的人来说这句话的。实际上就是说国 家兴亡,匹夫有责。学佛就是学小家和国 家。自古以来,有很多人用佛法 治理国 家,也是很好的。如果当今社 会风气不好,没有做好事情,每个人都是有责任的。那么,在国 家里、在整个宇宙之中,要如何选拔、如何治理天下这些混乱的事情呢?

  首先,需要的是人才,那么人才又从哪里来呢?天下人才,必从家庭中 出,也就是说,要有好的教养才能够出好的人才。很多家庭有善教,懂得教育孩子,孩子自然贤惠、善良了。很多家庭缺乏善教,子女即使富有天资,也是习为狂 妄,不会懂得好好修行,不会懂得好好处事待人。

  对于家庭缺乏善教的人,加上天资匮乏,就会痞于顽恶。这些人间的道理,都是应该为国 家、社 会所明白的事情。

  我们现在学佛,要懂得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很大。很多父母嘴巴里骂人,很多父母只顾自己不顾孩子,如此种种,实际上就是把治 国平天下的根本给忘记了。如果一个人的思维不对,就容易误导孩子。如果父母的思维是对的,教育孩子就不会错。我们学佛就是要学佛菩萨的慈悲心,要培养孩子的慈悲心。很多听众都把孩子带到台长这里来,4岁的孩子会背《心经》,7岁的孩子会背《大 悲 咒》,10多岁的孩子、20多岁的孩子全部都在念经,全部都在拜佛。

  试想一下,这些孩子将来会是什么样的人才?他们会为国 家、为社 会、为家庭做出很多的贡献。这些父母就很懂得善教。很多父母和孩子前世有怨结,他们教育不好孩子,但是他们带着孩子学佛法,求菩萨给孩子智慧,这些孩子就能够茁 壮成长,这些孩子今后就是国 家的根本啊。要让他们知道,这个世界任何物质和精神物质都是因果报应,因为种下的因,就一定会有果报;

  因为有恶 习,所以很多事情都不顺利;因为有善良之心,所以在社 会上活得很潇洒,谁都很喜欢。所以我们要懂得辅助教育之要道,我们要懂得用佛法来帮助和教育下一代。

  台长接下来继续给大家讲,我们心里想着佛菩萨都是心念佛,学佛要生出真心、发出切愿、志诚恳切。我们学菩萨、学佛念经,要生出真诚的相信之心,发愿要发得真切,意志要诚恳。要记住,心诚则灵。学佛也是要心诚。我们要用观心念法,有时候要用摄心念法,所以叫都摄六根。六根要干净。念佛时,心也就是意根,要想得清清楚楚。口叫舌根,要念得清清楚楚。耳根要听得清清楚楚。所以,眼睛就不会东张西望,鼻子也不会嗅出其它的气味,身 体也不会懒惰懈怠。

  这就是都摄六根,是念经很重要的方法。让心能够静下来,让耳朵不乱听,让心不乱想,让口念经时清清楚楚,嘴巴不要乱说话。都摄六根念经虽然不能够全无妄念,很多人念经时不能够完全抛弃杂念,但是必须努力把心安静下来,

  心中清净,就是说意念不要动,口 中不要乱讲话,耳朵要听自己念经,要听得清清楚楚,只有净念,念经才会出效果。

  如果我们很干净地在念经,如果我们能够一直坚持下去,那我们的心自然可以归于一处了。因为我们念经时都摄六根,耳朵、意念、舌 头虽然都很集中,但是意念可能会有百分之二十的散乱。如果我们今天念经还有百分之五十的不安定,如果继续坚持,从不间断,第二天可能就只有百分之四十的不安定,第三天就只有百分之三十的不安定,到了最后,心就会归于一处了。

  我们学佛,就是学修心。如果我们的心能够把事情想得浅一点、简单一点,任何事情都不要去追根问底,我们的心就得到安定了。

  举个简单例子,很多人看到人家在交头接耳,看了自己一眼,他的心马上就会不安定了。他的第一个感觉就是别人可能在说他什么,第二个感觉就是会恨人家,第三个感觉就是他必须反击这个人。这一念之差,因为想把问题搞清楚,想刨根问底,接下来给自己带来的危害也会很深的。所以,学佛之人,要把问题看得浅一点,要把心看得淡一点,要把智慧要想得深一点,要把这个世界看得假一点,把复杂的事情看得简单一点,别人说自己不好时,要把别人想成在说自己好话。

  明明这件事情伤害到了你,你就把它看成是自己的因果报应,可能你前世欠了他,也可能你今世没有做 好 人。

  学佛之人,要懂得自责,要经常生惭愧之心,要想到我很惭愧。当一个人经常感到自己很惭愧的时候,他才能够进步啊,他才能够永远地向前进。当一个人被人诬陷的时候,当一个人被人欺负的时候,这个人要懂得这是在消自己的孽障啊。要学会把别人任何对你的不好都看成是你修心的增上缘。一个人要想进步,就必须学。

  学什么呢?就是学菩萨的境界,因为当一个人的境界提高了,他才能够看得远、想得开,犹如我们站在一个小山坡上,你的视线还会被前面的高楼大厦所阻挡,只有当你站在更高的山峰上的时候,你的眼前才会是一片的光 明,你的眼前才会是一片的空白。你的心情随着你的境界在走,这才是学佛修心之人啊。

返回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共54人参与)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