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初三女孩过于自卑不堪嘲笑和打击最终患上“回避型人格障碍”
导读:
小艾是一位初三女生,曾经有一个好朋友,但上了初中后,两人关系变淡了。她感觉这个朋友总是故意打击她,有时还会在同学面前嘲笑她。当小艾认真学习时,这个朋友又和其他同学讨论,“现...
小艾是一位初三女生,曾经有一个好朋友,但上了初中后,两人关系变淡了。她感觉这个朋友总是故意打击她,有时还会在同学面前嘲笑她。当小艾认真学习时,这个朋友又和其他同学讨论,“现在死读书没用。”小艾认为朋友是为了打击她,故意谈论这个话题,感觉很难过,两人关系更远了。最近,她们的座位比较靠近,小艾又很在意这个朋友的看法,因此受到朋友的影响,成绩有所下降。
小艾还存在其他情况,比如上台讲话会脸红,声音会发抖。若是晚上睡觉比较晚,总是害怕第二天上课没精神,担心失眠对身体健康有影响。小艾在妈妈的陪同下,去看了心理医生,最后诊断出小艾患有“回避型人格障碍”。
“回避型人格障碍”是指患者在受到他人批评或者指责之后,由于自尊心受到伤害,备受打击,并陷入痛苦之中无法自拔。患者不敢参加社交活动,害怕别人嘲笑或者打击自己,经常会处于焦虑不安的状态。其实,“回避型人格障碍”患者就是过于注重别人的看法,对于别人的批评或者不认同,很难接受,因此会产生行为上的退缩,逃避人际交往。而且,这类患者通常比较自卑,也很敏感,往往会夸大结果,不敢在别人面前展现自己,就怕自己出糗。
上文中介绍的小艾就是典型的“回避型人格障碍”患者,她感觉受到了来自最好朋友的打击和嘲笑,因此信心尽失,比较自卑,产生了逃避心理,也不敢去面对、去解决。
“回避型人格障碍”患者存在很强的自卑感,首先是自我评价比较低,会从他人的评价来肯定自己。若是他人对自己做了较低的评价,就会受到打击,会有很大的心理负担。患者经常会给自己一种心理暗示,比如“我不行”,自尊心会受到较大的打击,从而变得不自信。患者在受到困难或挫折时,抗压能力也比较低,即使是轻微的挫折,也会让患者受到严重的打击,并产生消极悲观的心理,比较自卑。“回避型人格障碍”症状严重的患者,可能会严重影响其社交以及正常的工作、生活。
“回避型人格障碍”患者应当克服自卑心理,多结交一些朋友,积极参加社交活动。在平时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多向别人学习,并积极提升自己,增强自信心,打破自卑、敏感的情绪障碍。在“回避型人格障碍”的治疗方面,主要是对因治疗,应向专业的心理医生进行求助,对逃避型人格进行心理疏导与心理治疗,可以帮助患者消除自卑感。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