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

0~18岁孩子怎样教育?《重庆市家庭教育大纲》看完秒懂

原标题:0~18岁孩子怎样教育?《重庆市家庭教育大纲》看完秒懂

导读:

  2016年9月1日起,重庆施行《重庆市家庭教育促进条例》,开启了重庆市家庭教育的新篇章。2017年,受市政府委托,重庆市妇联以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专家团队开展《重庆市家庭教育...

  2016年9月1日起,重庆施行《重庆市家庭教育促进条例》,开启了重庆市家庭教育的新篇章。2017年,受市政府委托,重庆市妇联以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专家团队开展《重庆市家庭教育大纲》草拟工作,形成《重庆市家庭教育大纲》送审稿,并于日前通过。作为《重庆市家庭教育促进条例》的配套规定,《重庆市家庭教育大纲》将指导全市广大家庭,以及相关部门、社会组织开展家庭教育。

  本大纲一方面依据《中华人民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行政法规,遵循《全国家庭教育大纲》的指导精神并参照其编写体例和文本结构,坚持家庭教育的科学化与规范化,倡导“儿童为本、家长主体、多向互动”的基本原则;另一方面,重庆辖区因城乡二元机构的经济特征具备“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并存”和“家庭教育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特点,在内容上新增“常见问题及解决策略”部分和“自闭症儿童”和“语言障碍儿童”,以及新增了每一类特殊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常见问题为导向,针对每一部分内容进行细化和阐释,突出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在家庭教育指导观念方面,向家长普及了儿童发展理论、终身教育、生命教育和法治教育的理念,提出了 “以儿童为本,科学引导”“理性施爱,严慈相济”“榜样示范,言传身教”“注重家风,立德树人”等原则。在实践操作方面,引导家长根据不同阶段儿童的身体、心理和社会性发展特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生动的案例向家长阐释了家庭教育的重点内容及具体的实施建议,归纳了家庭教育的常见问题及其解决策略。

  一方面以传承良好的家教家风、立德树人为价值导向,践行“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的家庭美德;另一方面,根据时代特征以保障儿童权益为宗旨,将生涯教育、生命教育、法治教育、亲职教育、家校社区一体化的现代教育理念贯穿始终。作为《条例》的配套规定,《大纲》将指导全市广大家庭,以及相关部门、社会组织开展家庭教育。

  《大纲》有五条指导原则:即“儿童为本,科学引导;严慈相济,理性施爱;言传身教,榜样示范;注重家风,立德树人;依法治教,全面培养。”

  如果家长乱扔垃圾、乱撞红灯,孩子可能就会模仿;如果家庭有良好的家风,家长非常注意自己的言行,孩子也会学着做。

  此外,家长要言传身教,做好榜样,承担家庭教育义务,履行家庭教育职责。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者形成教育合力,才能让孩子养成强健的体魄、良好的品德、健全的人格。

  部分0―3岁婴幼儿主要由祖辈照看,父母缺位尤其父亲缺位严重。隔代教养存在育儿观念不一致、溺爱或打骂行为,不利于良好亲子关系与儿童良好性格的形成。

  建议:父母应认识到养育孩子是自身的责任,学习掌握科学的教养理念和方法,与祖辈多沟通协商,与儿童多互动。

  婴幼儿2岁左右进入“第一反抗期”,说“不”是其成长的重要标志,表现出调皮、任性、爱顶嘴。部分家长可能采取警告、呵斥、责打或一味迁就等方式。

  建议:家长要理解与征询孩子的意见,尊重孩子的合理要求和物权意识,不轻易干涉或强迫分享;面对孩子的不合理要求,采取温和而坚定的拒绝或冷处理。

  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部分家长将知识储备等同智力发展,过分注重单纯记忆和操作式学习,忽视婴幼儿的情感和社会性发展。

  建议:家长应提供丰富的环境和材料,关注婴幼儿的心理需求,正确认识玩耍与游戏是婴幼儿学习和建立自我认知的主要方式,鼓励及陪伴孩子观察、阅读、游戏,通过丰富的感官刺激促进智力发展。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个别家长把电子产品作为幼儿的玩具,滥用电子媒体对幼儿进行智力开发,严重影响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建议:家长要多陪伴幼儿,创造幼儿与同伴交往和游戏的机会,寓教于乐。正确引导幼儿使用电视、手机、平板电脑等,严格控制时间和选择内容。

  个别家长让幼儿参加各种特长训练,既占用孩子自由玩耍和休息时间,让孩子产生厌恶和恐惧学习的情绪,又忽视了幼儿运动、认知、社会性、艺术审美等方面协调发展。

  建议:幼儿4岁后出现某种能力发展倾向,家长要在尊重孩子意愿的基础上,依据幼儿的兴趣和年龄特点,综合考虑师资水平与学习环境因素,理性选择兴趣班。

  建议:家庭成员间沟通协商,建立可行的家规,共同遵守执行。尤其是父亲要深刻认识自身对儿童成长的独特影响力,履行亲职责任。

  建议:家长要树立责任意识,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多陪伴儿童,关注儿童的生活和学习状况,用巧妙引导代替训斥打骂。主动和老师沟通协商,促进家校共育。

  有的家长担心儿童输在起跑线上,过度关注儿童学业成绩和特长培养,高强度、高难度学习占用儿童玩耍和休息时间,影响儿童健康成长。

  建议:家长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保障儿童的玩耍时间和活动量,督促儿童参加体育锻炼;注重培养儿童的学习习惯和兴趣爱好,合理安排学习任务,劳逸结合,给予儿童成长的时间和空间。

  建议:家长要正确对待儿童的拖延行为,与儿童共同制定学习和生活计划,合理安排学习任务,帮助儿童掌握必要的生活技能。严以律己、以身作则,引导儿童树立正确的时间观念,帮助儿童学会自我管理时间。

  建议:尊重儿童独处的情感需要,给予儿童足够的宽容和个人空间,提供合理的宣泄途径。建立平等对话的亲子关系,关心儿童的学习生活与成长烦恼,培育共同话题,减少代沟。

  建议:家校配合,普及网络安全法律常识,与儿童共同协商网络使用规则,引导儿童明确上网用途,合理安排上网时间,加强网络自我防范和保护意识。丰富儿童课余爱好,获得成功乐趣。

  建议:学校、家庭、社区要联动,培养儿童的法治意识和安全意识,构建平安健康的成长环境。家长言传身教,采用理性平和的方式解决冲突。

  高中阶段儿童自控力不强,部分儿童易受到网络游戏、网络暴力等不良网络文化影响,盲目模仿抽烟、酗酒、盗窃、打架斗殴、吸毒等不良行为。

  建议:家长以身作则,引导儿童了解负面网络文化的危害,与儿童协商上网规则并相互监督,增强儿童自我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帮助儿童树立正确是非观,观察儿童异常表现,及时干预,培养儿童自觉抵御负面网络文化侵蚀的能力。

  高中阶段儿童因学业压力过大,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浮躁、悲伤、无助等负面情绪倾向,严重影响正常学习和社会生活。

  建议:加强亲子交流,关注儿童的情感需要和社会性发展,注重能力的协调发展。引导儿童形成个性化的学习风格。家长通过寻求专业指导,掌握辨识、干预儿童异常情绪和行为的有效策略,缓解儿童的焦虑情绪,提高儿童的自我认知能力。

返回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共6人参与)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