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

溺爱和满足不能解决一切问题教育出好孩子才是父母真正的责任

原标题:溺爱和满足不能解决一切问题教育出好孩子才是父母真正的责任

导读:

  人在生育孩子面前好像是平等的,毕竟父母生育孩子之前并不需要经过考试。可是当孩子出生,父母的“考试”才真正开始,做父母的责任并不是疼爱孩子就够了,思考如何培养孩子是每个父母重...

  人在生育孩子面前好像是平等的,毕竟父母生育孩子之前并不需要经过考试。可是当孩子出生,父母的“考试”才真正开始,做父母的责任并不是疼爱孩子就够了,思考如何培养孩子是每个父母重要的课题。

  有这样一个家庭,这个家庭有一个聪明可爱的男孩,可是男孩到了青春期开始看不起大人,觉得自己的母亲不够聪明,他开始不断跟母亲吵架,也沾染上很多其他的恶习。面对孩子的转变,父母没有选择纵容和溺爱孩子,他们求助于心理医生,想知道自己的孩子到底怎么了,心理医生告诉孩子的父母,他们的孩子进入了青春期,这个独立非常有主见,家长要采用一套更为独特的教育方式,才能帮助孩子得到真正成长。

  与心理医生的会谈,让这对夫妇知道父辈的教育方式以及以往对孩子的疼爱和满足已经不适用于孩子,过分的疼爱让孩子无法无天,并且父母的关爱可能让青春期的孩子觉得自己不被尊重,他们似乎更希望父母把自己当成一个成熟大人来看待,而不是一个孩子。

  这个父亲,发明了“家族奥运会”鼓励孩子的好奇心和创造意识,并且真正让孩子独立,给孩子机会完成一些发明创造,并且让他们和家中的成人同台竞技,这样以来不仅养成孩子独立思考、独立完成工作的习惯,更让他们觉得自己得到了尊重,是个大孩子了。

  这个孩子就是比尔盖茨,父亲激发创造性的教育让比尔盖茨养成了钻研思考的习惯,并且他从“家族奥运会中”获得灵感,创造了“微软游戏”的户外竞技活动,这是微软公司每年必不可少的重大活动之一。在回顾儿子的成长经历时,老盖茨感觉到很自豪,他说他很庆幸当时能够选择咨询心理医生,及时根据孩子的年龄和心理发育状况调整教育方式,而不是一味的溺爱孩子,如果没有那次心理咨询和日后对教育方法的反思,也就不会有比尔盖茨,更不会有微软。

  每个家长都疼爱孩子,可是有的家长更会爱孩子,他们懂得根据孩子的性格调整教育方式,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只有了解自己的孩子,才能因材施教,每个家长都要研究出一套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

  放任型家长通俗来说就是放养,他们对于孩子的事情不会干涉,对于孩子的成就也没有太多要求。这种教育方法的好处在于,孩子会渐渐学会自己完成一些事情,并且对事情有自己的看法。但是这种教育方式的风险较大,因为孩子的意志力较弱,没有家长的约束容易经受不了诱惑而误入歧途,并且孩子的价值观不够成熟,对于很多的问题他们有自己的看法,但是这种看法比较片面,没有家长的引导,往往会导致心智不健全。

  这种家长跟上面的家长不同,他们包办了孩子的一切,看似给了孩子最好的照顾,可是孩子却往往不怎么健康。这些家长往往总是把自己的孩子当作孩子看待,无论孩子几岁,他们认为孩子是没有自己的思想的,只有自己才能为孩子处理好一切。作为这种家长,往往还有一个特点,他们喜欢控制孩子,让孩子按自己的心意办事,这样的家长教出的孩子无法独立。

  这种家长介于以上两种家长之间,他们既不是完全不管孩子,也不是替孩子包办一切。他们尊重自己的孩子,认为孩子有独立的思想,愿意与孩子平等地沟通。这样的家长教出的孩子比较具有辩证思维,性格往往比较开朗,懂得尊重别人的他们在社交中如鱼得水。

  孩子受到最大的影响来自父母,父母的家庭教育塑造了孩子的性格,孩子的性格决定了他们的命运,所以说家长的教育方式冥冥之中影响着孩子的一生。

  很多家庭是独生子女家庭,孩子在家里享有最高的待遇,他们往往会认为自己理所当然享受所有自己想要的。这样孩子就会变得越来越任性,而到了学校和社会,他们可能无法享受这种优于别人的待遇,孩子唯我独尊的性格会害了他们。好的家长应该教会孩子回报亲人超量的关爱,不要认为被爱是理所当然的,养成孩子的平等意识,懂得感恩和回报。

  很多家长在孩子犯错时会包庇孩子,他们爱孩子,舍不得孩子受委屈,总是告诉孩子“没事,没关系,别害怕”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踏入学校和社会,总要学会承担责任,在父母的包庇下长大的孩子会缺少责任感。家长应该教会孩子,做错事要自己承担,及时改正。

  很多家长认为“有求必应”就是最好的父母,其实家长的纵容反而让孩子变得贪得无厌,不懂得珍惜和争取。家长应该教会孩子努力和拼搏,靠自己的能力去争取想要的东西。

  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特点,这也就决定了,对于不同的孩子要采取不同的教育策略。家长首先应该做到了解自己的孩子,不要认为自己的孩子哪里都好,也不要认为自己的孩子样样都不如别人家的孩子。家长应该客观看待孩子的优缺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

  孩子在学校的课堂教育是知识性的,这种知识性学习适合采取统一标准的模式。而孩子的性格培养应该是多样化的,并且是贯穿整个成长历程的,这也就决定了,孩子的性格培养只能由家长来完成。好性格不是统一的,家长要学会让孩子扬长避短,性格也决定了孩子职业生涯,内向的孩子往往爱钻研,在正确的引导下容易成为研究型人才,外向的孩子更适合从事社交性开放性的职业,坚持、善良、勇敢是每个孩子都必备的品质,这决定着他们离开父母后的生活。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胜”当然了,家长和孩子并不是敌人,但是家长只有与孩子进行沟通,走进孩子内心了解孩子,才能找到孩子真正的内在动力。聪明的父母懂得与孩子平等进行沟通,这样孩子有困难会更愿意求助父母,有心事也会更愿意与父母分享,这会让父母更容易发现孩子成长中的问题,及时对孩子进行教育。

  我是逗儿妈妈,也是一位家有萌宝的宝妈,每天会跟大家分享更多育儿知识,帮大家解决带娃的困惑和烦恼,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欢迎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哦!

返回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共5人参与)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