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为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保驾护航山西推进“五项管理”落地见效
导读:
“孩子活动轨迹,家长随时掌握;如果身处危险,还能紧急呼救。”日前,山西省长治市紫坊小学负责人向记者介绍该校“电子学生证”使用情况时说。 长治市早在2018年12月起已全面...
“孩子活动轨迹,家长随时掌握;如果身处危险,还能紧急呼救。”日前,山西省长治市紫坊小学负责人向记者介绍该校“电子学生证”使用情况时说。
长治市早在2018年12月起已全面禁止学生携带个人手机进入校园,同时启动了智能电子学生证试点工作。目前,长治市智能电子学生证使用已覆盖该市192所学校、10万余名学生。
今年1月,山西省出台措施,要求各地把智能电子手表、电子平板等设备与手机管理统筹考虑,确保手机有限进入校园、统一保管、禁入课堂。
“目前全省11个市都已出台并实施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相关规定,各学校积极教育引导学生科学理性合理使用手机,得到了广大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山西省教育厅基教处负责人说。
针对学生课业负担重、家长烦恼多的现状,2019年山西省教育厅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山西省中小学生减负实施方案》,明确要求,严格控制学生家庭作业总量和内容,不给家长布置作业或让家长代为评改作业。
大同市出台《小学课后托管服务费使用管理办法》规定,每周二到周五17时10分至18时10分为学校的课后服务时间,在此期间,教师要辅导学生完成当天的家庭作业。
除加强作业管理外,近年来,太原市出台一系列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措施,从2009年开始,在全市小学确定每周三为“无作业日”,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同时小学试行弹性书面家庭作业制度。
“我们学校饭菜很好吃。”太原市第十九中学校学生牛净茹说,因为离家较远,从初一入学就申请了中午在学校吃午餐和午休。目前,该校像牛净茹这样申请午间留校的学生有300多名。
“1+X”是运城市课后延时服务实行模式,“1”即任课教师在教室辅导学生完成作业,面对面答疑、针对性指导;“X”指根据学生特点,组织开展书法、绘画、音乐、体育等集体活动。今年以来,运城市13个县全面启动课后延时服务工作,涉及325所公办非寄宿制小学,惠及73594名学生。
“五项管理”是长效工程,关键在于持之以恒抓落实。5月18日,山西省教育厅出台《促进中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十项举措》,将中小学生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五项管理”内容进行整合,并结合心理健康、学生安全、校外培训等方面形成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十项举措,同时将“十项举措”督导作为2021年责任督学的首要任务。
山西省教育厅厅长李秋柱表示,下一步,山西将按照实地督查要点,对所有中小学校进行专项督导,做到不落一校、不落一师、不落一生,进一步扎实推进教育部“五项管理”要求落地见效。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