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

《茉莉香片》:绣在屏风上的孩子

原标题:《茉莉香片》:绣在屏风上的孩子

导读:

  前段时间,张爱玲的《第一炉香》电影化主角人选引发了巨大的争议,她笔下塑造的男人女人们,特点鲜明,性格迥异,成为后世一代又一代人的谈资。说起张爱玲的小说,最易想起爱情,但她的...

  前段时间,张爱玲的《第一炉香》电影化主角人选引发了巨大的争议,她笔下塑造的男人女人们,特点鲜明,性格迥异,成为后世一代又一代人的谈资。说起张爱玲的小说,最易想起爱情,但她的笔下,又有几分是真讲爱情?形形色色的人与爱的背后,是一个又一个时代的线年,她发表的短篇小说《茉莉香片》中,就塑造了一个阴郁的少年聂传庆,借以剖析家庭、父母在孩童成长中的重要性。

  《茉莉香片》所讲的故事极短。中日战争后,聂传庆随父亲和后母从上海来到香港读书,在其父亲和家庭的影响下,聂传庆孤僻而瘦弱。在香港,他没有朋友,唯有学校言子夜教授的女儿言丹朱追着他说话。但很快,聂传庆在家里的旧杂志上发现了从未爱过父亲的母亲冯碧落在婚前与言子夜之间的爱,这份爱使他终日幻想自己变成言家的孩子,并疯狂嫉妒言丹朱。

  聂传庆与言丹朱,便是这篇小说中塑造的两个主要人物,一个孤僻阴郁,一个活泼开朗。聂传庆所有心理、人格的形成,与他的家庭密切相关。他出生于一个古板的旧式家庭。他的家庭富裕而封建,父亲因母亲不爱自己而将仇恨加诸于年幼的孩子身上,他从小没少受父亲的打骂与奚落,父亲在母亲死后另娶了一位后母,家里终日充斥着鸦片的味道。这种环境下长大的聂传庆成了一名阴郁的少年。他纤弱、老态,还带有一些女性化特征,这些都暗示了他病态的内心。

  在他母亲死后,聂传庆则似乎成了母亲生前的影子,他印着母亲的痕迹,毫无悬念地长大,不可避免地腐朽着。“她不是笼子里的鸟。笼子里的鸟,开了笼,还会飞出来。她是绣在屏风上的鸟——悒郁的紫色缎子屏风上,织金云朵里的一只白鸟。年深月久了,羽毛暗了,霉了,给虫蛀了,死也还死在屏风上”。聂传庆的母亲如此,他又能好到哪里吗?并不,他成了一个更为深重的牺牲品。“传庆生在聂家,可是一点选择的权利也没有。屏风上又添了一只鸟,打死他也不能飞下屏风去。他跟着他父亲二十年,已经给制造成了一个精神上的残疾,即使给了他自由,他也跑不了”。相比较任何束缚,精神上的禁锢才是最可怕的。逃不脱的原生家庭,在聂传庆成长的二十年里细密地在他周围织着网,到最后,他完全成为了这个封建古旧的家庭中的一员。

  张爱玲在《茉莉香片》中塑造的这个阴郁的、病态的、聂家最拿不出手的儿子,不单单是一个独立存在的个体,也是40年代上海那一代的“阴郁少年”影像。

  反观言丹朱,文中虽没有具体交代她的家庭环境,但从寥寥几句里,便能看出她生长于一个知书达理的书香人家,接受着开明的教育,长成了单纯而无邪的少女。这样的两名少年人之间的遇见,在某种程度上就成了旧式家庭与新式家庭之间的碰撞。

  这两个人之间有相当多的互动。言丹朱见聂传庆不爱说话,便缠着他说悄悄话,但聂传庆对这位开朗的小姐却并无好感。一开始,他对言丹朱冷漠无视,在发现母亲与言父曾经的爱情后便开始疯狂嫉妒言丹朱,甚至想通过与其谈恋爱成为言家的一员——他觉得自己本就应是言家的孩子,而言丹朱抢了本属于他的东西。他也想成为那样一个氛围友好的家庭中的一员,觉得自己会比言丹朱更加优秀,却偏偏生在了一个灰暗的家庭中。

  小说的结尾,是聂传庆在送言丹朱回家的路上,希望能与言丹朱恋爱以成为言家一员,在被言丹朱拒绝后,聂传庆恶狠狠地殴打了她——他心中所有的不满与扭曲的欲望在这一刻达到了顶峰,他想让她死。但“丹朱没有死。隔两天开学了,他还得在学校里见到她。他跑不了。”《茉莉香片》用了这样一个耐人寻味结尾。聂传庆逃不了的只有言丹朱的身边吗?不止于此,他也逃不脱令人窒息的家庭,放不下自己扭曲的欲望,因为他的精神已经被桎梏住了。

  张爱玲以聂传庆的心理变化为主线,细致地描写了他对言丹朱、言子夜感情的变化,用一种近乎病态的方式表达了家庭在孩童成长中的重要性。而聂传庆的经历中,也隐约带着几分张爱玲童年的影子。张爱玲年幼时,由于继母挑拨自己与父亲的关系,曾遭父亲痛打。这种在旧式封建家庭中司空见惯的关系,也正是中国传统婚姻体制下的产物。

  茉莉香片花香袭人,甘芳满口,但张爱玲的这一壶却是多了些苦涩之味,这是40年代的许多少年人,避不开的苦,就如同那个绣在屏风上的孩子,逃不掉。(式微)

  新的征程已经起步,我们要振奋精神,闻鸡起舞,始终保持那么一股劲、那么一腔热情、那么一种精神,向着美好的朝阳出发,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前进。

  走过70年的历程,新中国教育成就斐然。在历史的坐标轴上观察中国教育的发展,从国家重大政策的演变中加强对教育事业的规律性认识,可以为中国教育的持续发展铸好磐石之基。

  充分利用5G的技术领先优势,让5G成为媒体传播的“硬抓手”,更好地诠释优秀文化、传播精神价值,切实提高媒体传播效果。

  如果我们可以推进全球优秀人才向中国移动,就能够快速提升我国产业结构的水平,缩小与发达国家在收入和福利上的差距。

  《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大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力点,深刻体现了新时代的新要求和新特征。

  在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逆风再起的背景下,中国在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方面的角色日益突显,越来越成为国际社会的聚焦所在和信心与动力源。

  第六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组委会发布《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概念文件,旗帜鲜明地倡导“共同发展”价值,为反思历史、检视当下、走向未来提供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要对中印关系把舵定向,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规划中印关系百年大计,为中印关系发展注入强劲内生动力,携手实现中印两大文明伟大复兴,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赋予中印关系新的内涵。

  70年来,党领导人民经过艰辛探索,找到了一条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紧密结合起来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向全世界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70年来,几代中国人准确把握世界大势,不断调整内外政策,推动我国实现从封闭半封闭向全方位开放的伟大转折,谱写了中国和世界共同发展进步的历史篇章。

  在一体化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如何适应深刻变革的产业发展新特征,并以此为契机进行产业转型升级战略调整,是现阶段面临的重要问题和紧迫任务。

  当前,尽管中国经济发展面临新的风险挑战,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但主要宏观经济指标保持在合理区间,经济运行继续呈现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发展态势,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积极因素增多。

  互联网的独特魅力、强大吸引力和广泛渗透力与年轻党员的旺盛创造力等“诸力共鸣”,使得中青年党员成为“互联网党建”的中坚力量。依靠这支队伍推进新时代的互联网党建,已经成为普遍现象。

  当前,香港极端势力的行为早已越过底线,不仅严重挑衅“一国”底线,也会进一步撕裂香港社会,伤害大陆与香港之间的感情,给香港法治带来巨大危害。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贡献给世界的“大国智慧”“大国方案”,更需要“大国话语”来为其保驾护航。必须进一步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对外话语体系的构建与译介传播。

  全党必须高度重视这些来自国内外、党内外的重大风险,不断强化忧患意识和风险意识,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中继续磨砺初心,切实提高进行伟大斗争的能力和本领。

  中国革命精神是我们的一个精神源头。如果没有源头,也就没有后来的水流。同时,还必须认识到,加强中国革命精神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当代价值。

  受国内外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影响,民间投资活动还较为谨慎,存在较大释放空间,这就需要打好组合拳,多措并举激活民间投资活力,扩大民间投资的关联效应和乘数效应,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动力。

  一篇篇文章在系统数据库中汇聚起来,一位位专家不断“通关”,成为积极公正的评判者。提升网络理论表达活跃度,激活网上舆论引导正能量,iWaes的初衷,随之逐渐实现。

  2019年上半年刚刚收官,中国经济交出的成绩单备受关注。尽管外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有所增加,经济面临下行压力,但中国经济继续运行在合理区间,延续总体平稳的基本面,呈现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大趋势。

返回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共59人参与)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