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体能训练想说爱你很容易
导读:
引体向上不行?“吊着”;俯卧撑不行?“撑着”;深蹲起不行?“别停”……相信这是每一位经历过新兵营的战士都领教过的“老套路”,说起来这又是多少班长和战士流过的“辛酸泪”。 ...
引体向上不行?“吊着”;俯卧撑不行?“撑着”;深蹲起不行?“别停”……相信这是每一位经历过新兵营的战士都领教过的“老套路”,说起来这又是多少班长和战士流过的“辛酸泪”。
但今年,中部战区空军某装训联合地方专业体能训练团队开发出了一套新军事体能训练模式,被他们称之为“战必胜”训练体系。12月13日该新兵考核后,对比前两年考核数据显示:3公里合格率从去年的81.5%提升至100%,单杠合格率从71.6%提升至93.8%,俯卧撑合格率从72.5%提升至97.8%……“战必胜”训练体系可谓是大出风头。“战必胜”究竟是如何说到做到的?请随记者一同走进探寻这套创新体能训练模式的魔力所在。
“流血流汗不流泪,掉皮掉肉不掉队”。任何一个体验过或者是听说过新兵训练的人,都会有谈体能色变的经历。过硬的单兵体能素质是打赢的基本条件,体能强战斗力才能更强。但在以往的新兵体能训练中,班长熟练掌握一字诀——“练”,多练、硬练、苦练。这种缺乏科学性的训练不仅使成绩提升缓慢,还容易挫伤新兵训练主动性和积极性,甚至让训练伤成为新兵体能训练开展不得不提的伤痛。
针对多年来军事体能训练存在的顽瘴痼疾,党委研究后认为只有打破“套路”,拓宽军民融合的路子,将科学“请”进训练场,军事体能训练才能得到彻底的改头换面。今年起,该与地方专业体能训练团队合作开发的“战必胜”军事体能训练体系投入使用。还邀请体能教练担任新训骨干的专职军体教员,从基础动作模式、军事专项动作和训练损伤的预防、营养学等多方面开展实践教学,在新训前完成了对所有87名带兵骨干的理论和实践的全面培训,通过考核才准许上岗带兵。
“地方健身的女会员,训练一个月,引体向上拔3个没问题,为什么我们新兵猛干3个月拔9个都这么难,不少人还出现了训练伤。”班长刘丁直言,过去消耗体力和精力的“磨洋工”式训练非常消耗人的斗志,“在系统学习了‘战必胜’军事体能训练体系之后,我们才发现以前是真的不懂科学锻炼方法,蹲起、仰卧起坐、俯卧撑等训练动作不规范,特别是在负重的情况下,对腰椎脊椎和肢体的损伤很大,基础动作掌握不好,再进行高级战术的动作训练,‘死磕’下去就是训练伤。”
“战必胜”军事体能训练体系突出5个方面即训战一致性、全面性、高强度、健康性和个性化,且融合了现代体能训练理论的最新成果。比如引入“体能金字塔模型”,新兵从一入营就按体能测试成绩被分为3个小组,每个训练重点课目都有针对不同体能基础新兵的3种不同的训练模式。每个课目都分解成蹲、髋屈伸、推、拉、核心旋转和抗旋转等基础动作训练,每次训练时的热身、冷身等环节缺一不可,并结合新兵个人体能状态,合理设计每天训练内容,做到因材施教。
在新兵入伍教育训练信息管理系统中记者看到,新兵左思辰的下肢肌肉力量和脊柱周围力量薄弱,在高脚杯深蹲训练中,他每天的训练量比别人多了一倍。在系统中,每名新兵的体能短板都被详细标注了出来,并附有个性化的加练方案,同时还在这些新兵的饮食配餐上增加了牛羊肉和鸡蛋的供给。
曾是一名健身教练的夏康康早前听人说,部队新兵体能训练就是3公里、俯卧撑、仰卧起坐等课目反复练,对他来说肯定小意思。没成想,3个月前刚一入营,夏康康就被新训练模式来了个“下马威”,但这个“下马威”带来的更多是惊喜。
今年新引入划船机、阻力橇、吊环划船等新型训练器材,补充单双杠等原有基础器材。在与以往相同的空间范围内可同时容纳200人训练,用40分钟时间完成以往2个小时的训练量。同时还引入音乐训练法、心理训练法,极大地增强了体能训练的趣味性,活跃训练氛围。
新兵董晓春的改变连他自己都颇感吃惊:两个多月时间,他从184斤降到150斤,这是他从前都不敢想象的。“我现在完全爱上了体能训练,现在的我如果哪天不去练上几把,浑身都痒痒。”董晓春打开了话匣子,“其实,体能训练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董晓春入伍前并不喜欢运动,十分畏惧长跑。然而入营后,他发现体能训练并没有传说中那么“高不可攀”,每次都是只要他稍微努努力就能够得到的目标,不知不觉中,一次比一次努力,目标一次比一次高,第一周董晓春就瘦了5斤,第二次3公里测试他就能达到及格了,让他大呼“不可思议”!
“在以前,引体向上对新兵来讲是一个让人头疼的课目。”该训练处参谋张耀曜介绍说,“一味蛮练成果不高,还增加了许多训练伤,新训练模式将引体向上做了合理‘降价’,通过训练‘吊环划船’先是引起新兵的兴趣,让他们觉得引体向上并没有想象中可怕,然后再训练中储备做引体向上所需要的肌力,逐步增加训练难度和强度,通过阶梯训练模式帮助新兵在更快更好地掌握引体向上技巧的同时最大限度降低训练损伤。”
新兵辛旭阳入伍前是一名典型“宅男”,吃饭靠外卖,还特别热衷烹炸类食品,是挺着“小肚腩”走进军营的。像辛旭阳这样的战士还有不少,他们习惯了“网虫”生活,几乎不参加任何体能锻炼,初入军营时一提体能训练就大喊头疼,处于“体能金字塔模型”中的最底端,新体能训练模式的要求就是最先要激起他对训练的兴趣和热情,循序渐进,逐渐加码。“体能训练并不是‘洪水猛兽’,我都不知道我还能这么棒!班长最近还夸我更有兵样了。”训练场上的辛旭阳身材挺拔、目光炯炯。在一份问卷调查中,记者看到,有一半以上的新兵认为体能训练虽然辛苦,但是训练后心情十分放松。有三分之一的新兵认为,在体能训练中拉近了和班长、战友之间的距离。
“战必胜”军事体能训练体系的科学性、趣味性立竿见影,可它叫得最响亮的“战必胜”,真的能做到吗?“新训练模式特色就是多项目、多种类、随机且未知。”面对记者的疑惑,体能教练王天华侃侃而谈,“我们培养的不是单纯的体能训练‘机器’或是健美教练,而是将新兵培养成能随时随地应对随机训练任务和具有钢铁般精神意志勇气的真正强健战士。”
根据新训练模式的核心理念,训练全程都增加了对抗性,在训练中采取计时赛和计组赛相结合的训练方式,新兵的训练气氛“火药味”十足。记者在训练现场看到,一连五班正在进行计时赛对抗,20名新兵被分为4组进行俯卧撑、高脚杯深蹲等5个项目的比拼,完成速度最快的小组获胜,小组之间相互较劲,新兵们的训练兴致高涨,敢打必胜的训练热情被激发。
此外,该还在空军成立日当天组织新兵授衔暨军地体能对抗赛活动,刚佩戴上列兵军衔的新兵们和地方体能教练展开体能对抗赛,11名新兵对抗11名体能教练,随机抽取体能训练课目开展对抗。科学的体能训练为新兵成为一名合格军人打下了良好的体能基础,100公斤的阻力橇在11位新兵的手中轮流接力,比赛现场呐喊声加油声此起彼伏。新兵赵旭辉说:“我们把阻力橇想象成武器装备,将每一次体能对抗想象成实战,这样我们训练起来就更有力量、更有动力。”
前不久,知道自己在新训结束后将进行机务业务的学习,有的新兵在思想上就有了波动:我们又不是特种兵,对体能要求不用太高。“谁说机务战士就不需要良好的体能素质,体能是一切打仗本领的基础,体能好战斗能力才更强。”张耀曜在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立即在训练中针对机务兵的特点融入了模拟实战,“军事训练就是战争预演,任何一项体能训练都是为了打仗而准备的。”一场训练下来,新兵李航远颇有感触地说:“体能训练是为我们的身体打基础!若真上了战场,向前冲都比别人快。”
在新兵入伍教育训练信息管理系统中,一组数据有力地展示了新兵们入营以来的变化:从入营摸底和终期考核成绩比对来看,3公里测试成绩的合格率从18.4%上升到95.7%,单杠的合格率从14.17%上升到93.8%,仰卧起坐合格率从30.79%上升到99.2%,训练伤较往年下降了一半以上……而且,新训中政委沈刚发现,新的训练模式更是带动了战士们作风纪律的养成,“新兵从体能训练中看到了‘实惠’,所以他们对部队融入更快了,保持良好作息、一定的运动量自然就不在话下,战士们懂得了自律,方便了部队管理,也更有利于培养斗志昂扬的战斗精神。”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