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亲子节目“童星”热潮 济南有家长疯狂造“星”
导读:
摘要:随着《爸爸回来了》等明星亲子节目的热播,人们既乐于捕捉节目中的搞笑糗事,也关注到了童星越来越受家长追捧的现象:在济南,也有不少家长搭上精力、财力,试图将自己的孩子培养...
摘要:随着《爸爸回来了》等明星亲子节目的热播,人们既乐于捕捉节目中的搞笑糗事,也关注到了童星越来越受家长追捧的现象:在济南,也有不少家长搭上精力、财力,试图将自己的孩子培养成可以上台表演的“童星”。专家表示,在这背后,既有艺术培训机构的推波助澜,也投射出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普遍心理。“适当发展孩子的特长无可厚非,但不可急功近利,否则容易适得其反。
随着《爸爸回来了》等明星亲子节目的热播,人们既乐于捕捉节目中的搞笑糗事,也关注到了童星越来越受家长追捧的现象:在济南,也有不少家长搭上精力、财力,试图将自己的孩子培养成可以上台表演的“童星”。专家表示,在这背后,既有艺术培训机构的推波助澜,也投射出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普遍心理。“适当发展孩子的特长无可厚非,但不可急功近利,否则容易适得其反。”小学生童模周末赶4场演出
“我的愿望是能去电影院看场叮当猫的大电影。”刚结束了一场选拔比赛的淇淇(化名),今年上4年级,与同龄的孩子比起来,她更成熟自信,但也多了一些疲惫。“周末比较忙,不仅要写作业、上钢琴课、表演课和游泳班,还要参加节目表演,有时候还要去栏目组面试。”淇淇的妈妈说,在她看来,女儿“看电影”这个简单的愿望本周是难以实现了,“下周吧,妈妈一定抽时间带你去。”
才6月初,小文(化名)整个暑假的行程都敲定了,要到各地去拍照片。在学校,小文的身份是一名小学生,出了校门,她是一名童模。在淘宝网儿童服装店、平面杂志,能看到她的身影。“有的时候一个周末能赶4个场。”小文妈妈说。
民意中国网和网易曾进行过调查,结果显示当前社会儿童参加商业活动的现象较多,过度消费儿童现象严重。调查中,98.9%的受访者坦言,当前社会存在过度消费儿童的情况,其中48.0%的人感觉这一情况“很严重”,76.0%的受访者反对儿童参加商业活动。
“孩子身体条件很好,是可塑之才,系统培训后,你说不定就是新一代的星爸星妈。”这不仅是淇淇妈妈坚持的动力,也是“未来星爸星妈圈”里的“名言”。在这句话的激励下,济南有些家长带着自家的宝贝辗转名为“童星培训班”的学校中,除了接受一个又一个电视节目“面试”,还致力于参加各大海选,希望能拉近孩子与“童星”间的距离。
采访中,济南市民周女士告诉记者,如今家长的思想也很多元化,新闻中“那些丝毫不顾孩子学习,想一味地将孩子培养成童星”的只是一部分家长的想法,很多家长还是很理性的。但她同时也表示,理性中的家长也有盲目的一面,就是只要学了才艺,就急于让孩子上台表演,甚至掏钱为孩子“买”上台表演的机会。“这也侧面反映了他们另一种急功近利的想法,急于获得成绩,而不是真正替孩子着想。”济南一家小学的六年级班主任于女士告诉记者。
专职芭蕾舞教师陈女士颇有感触,“不得不说,芭蕾是舞蹈中最具贵族气质的,能塑形和培养孩子气质,但现在有些学生的家长急于让孩子上台表演,认为那才是锻炼,而忽略了舞蹈或是乐器真正能带给孩子内在的东西。”陈女士并不能为学员提供充足的表演机会,于是有家长就转投别的培训班了。陈女士说,甚至有些上台机会是家长“花钱”买来的,因为培训班都是盈利性的,要承办或组织演出势必要场地费和人工费,这都需要钱。
市民乐先生最担心的是,孩子知道这些机会是“买”出来的,那将起到负面作用,“儿子认为这是对于自己能力的肯定,但如果与钱挂钩,怕是会打击孩子的积极性。”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