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囧妈们的烦恼如何提高孩子的社交能力?
导读:
经常会听到有的家长抱怨:“我的孩子不愿意跟别人的孩子玩,看到别人的孩子过来就跑开了”,“我的孩子非常想跟其他孩子玩,但是其他孩子不愿意跟他/她玩”。 不愿意跟他人进行社交...
经常会听到有的家长抱怨:“我的孩子不愿意跟别人的孩子玩,看到别人的孩子过来就跑开了”,“我的孩子非常想跟其他孩子玩,但是其他孩子不愿意跟他/她玩”。
不愿意跟他人进行社交、不懂如何与他人进行社交,我们都称之为社交障碍。社交障碍是自闭症的核心症状。
游戏是儿童学习一些无法由别人教导事物的方式。透过游戏,儿童练习人们复杂的生活和沟通方式,这是他们参与我们社会生活所必须掌握的。80%以上的自闭症儿童对游戏很敏感,因此,游戏治疗在自闭症儿童治疗中具有重大意义。
游戏的本质是儿童对他人社会生活的模仿性学习,因此,我们需要让孩子先参与成人游戏,之后再将游戏的对象转换成同龄玩伴。
现今,我们处在疫情防控期,对于我们绝大多数人来讲,待在家里便是对疫情、对国家最大的贡献。待在家里,孩子没有了同龄的玩伴,父母便是孩子最好的玩伴选择。
①玩平行游戏(注:2个或2个以上的幼儿在一起玩,他们操作同样/相似的玩具,开展同样/相似的游戏,他们不设法影响或改变同伴的游戏活动,各玩各的,有时幼儿相互模仿,但相互间没有任何联系,无意去支配别人的游戏活动,没有合作行为,没有一起玩的倾向,主要表现为相互模仿、给/取玩具、微笑、搭话);
孩子捂住眼睛,家长将东西藏在杯子里,然后让孩子去找,这时候孩子需注意到家长眼神,家长眼睛盯着哪个杯子,哪个就是东西的所藏之处。
向孩子展示几样有特点的玩具,然后让孩子捂住眼睛,家长将玩具藏在房间角落并用手机拍下来,让孩子根据照片寻找物体。
家长与孩子坐对面,家长喊摸穿着黑色裤子人的头(戴着手表的人的头、穿着绿色衣服人的头)。(刚开始可先从孩子熟悉的玩具,如背着背包的狗的头、穿着红色披风的狗的头,让其观察周边物品)
孩子与家长并排坐好,在孩子们前面5m的地方放置穿好报纸衣服的娃娃,让孩子依次给娃娃涂上一笔,涂完一笔之后迅速回到座位上,将彩笔传给下一个人,依次传递。
准备猫、老鼠两张卡片,家长下达指令,如猫抓老鼠,老鼠躲猫等,然后让孩子抽卡片,看到自己抽的是什么动物,抽到相应卡片的人执行指令任务。
准备几只小鱼玩具,家长做大鲨鱼,孩子做鱼妈妈,孩子需要趁着大鲨鱼眼睛闭上的时候,拯救小鱼到自己面前,规定一次只能拯救一只,当大鲨鱼眼睛睁开时孩子不能动,动了就被大鲨鱼抓住。
3对2张一样的图片,背面朝上,与孩子轮流翻两张,翻到相同的图片拿走得两分,翻到不一样的则放回去,最后分数多的人获胜。
家长在桌面上摆出123数字,告诉孩子一起玩抢数字游戏,说1抢1,说2抢2,抢数字卡片多的人可以得到奖励(进阶:变换规则,家长喊1,孩子抢2;家长喊2,孩子抢3;家长喊3,孩子抢1)。
孩子手上拿着棍棍,左边放红色积木,右边放绿色积木,孩子根据家长喊的颜色敲对应的积木(进阶:喊红色,敲绿色,喊绿色敲红色,喊白色,不要敲,喊黑色,两个一起敲)。
家长在孩子面前摇��,摇到几便拿桌上数字几放到地上,让孩子观察到这个游戏的进程,询问孩子要不要一起玩,然后看孩子能不能懂得规则,尽量不用语言提示(进阶:变换规则,摇到几把对应的数字放上去,或者拿几个雪花片放到桌上)。
袋子里装满各种卡片(有水果,动物)家长和孩子面对面坐好,刚开始家长连续抽牌,抽到水果假装吃掉,抽到动物把它放在桌上,做一个动物园,然后和孩子轮流从袋子里抽牌,让孩子明白规则。
家长向孩子展示气球的多种玩法,①给气球吹气然后放掉;②在气球上画笑脸、哭脸;③用手击打气球到空中;④挤压气球;⑤气球抛上空中,用嘴巴吹气球;⑥气球扔到空中,用棒子把气球打远;从这些玩法中选3个给孩子展示,然后后面几个玩法引导孩子做出来(引导词:气球还可以怎么玩呢?你看比如这样子,用动作提示孩子,让孩子说出意思,然后让孩子做出来)。
家长向孩子展示圈圈的多种玩法,①圈圈套手上转转,甩出去;②圈圈戴头上当帽子;③圈圈竖着放在地上推出去;④圈圈可以用来套地上的玩具;⑤圈圈放胸前做方向盘开车车;⑥圈圈套头上穿过身子从脚下拿出去;⑦套在身上摇一摇;从这些玩法中选3个给孩子展示,然后后面几个玩法引导孩子做出来(引导词:圈圈还可以怎么玩呢?你看比如这样子,用动作提示孩子,让孩子说出意思,然后让孩子做出来)。
家长在对孩子进行游戏疗法的过程中,一定要灵活,选择适应年龄和性别的游戏和玩具,否则将大大降低孩子参与社交游戏的机会。
家长在选择干预游戏时综合考虑家庭环境布置、儿童的性格特点以及自身的学历水平和职业特点等多方面因素;
[1]方夏鹏, 郑海颉, 孙惠婷. 如何运用游戏疗法提高自闭症儿童的社交能力[J]. 教育艺术, 2016(7):63-64.
[12]〔美〕里夫, 〔美〕麦克伊钦. 孤独症儿童行为管理策略及行为治疗课程[M]. 华夏出版社, 2008.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