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

如何防范粪口传播?专家吁养成良好卫生习惯防“病从口入”

原标题:如何防范粪口传播?专家吁养成良好卫生习惯防“病从口入”

导读:

  中新网北京3月4日电 (记者 孙自法)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4日公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在传播途径中增加“由于在粪便及尿中可分离到新型冠状病毒,应注意粪...

  中新网北京3月4日电 (记者 孙自法)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4日公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在传播途径中增加“由于在粪便及尿中可分离到新型冠状病毒,应注意粪便及尿对环境污染造成气溶胶或接触传播”,病毒粪口传播的可能性正式列入诊疗方案备受关注。

  那么,什么是粪口传播?如何预防?在中国科协组织的网络采访中,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消化科副主任医师李军博士对此予以科普解读,强调公众要养成良好卫生习惯,谨防“病从口入”。

  李军介绍说,新冠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是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此前也有研究团队从病人粪便标本中检测到病毒毒株,这让大家担心可能存在粪口传播。

  特别是2月19日学术期刊《柳叶刀-胃肠病与肝病》刊登一篇述评,探讨新冠病毒通过粪口传播的可能性,这被有些人简单粗暴地理解为“吃别人屎”,而在网上广为传播。所有这些,让“粪口传播”这个相对比较冷门的医学专业词语进入了公众的视线,以至于有人除担心“吃别人屎”外,也担心放屁能不能传染新冠病毒。

  尽管2月29日发布的《中国-世界卫生组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联合考察报告》认为,“粪便排毒已在一些患者中得到证实,少数病例粪便中还发现了活病毒,但根据现有证据,粪-口传播似乎并不是新冠肺炎传播的主要传播方式,其在新冠肺炎病毒传播中的地位和作用仍有待明确”,但粪口传播途径还是引发公众担忧。

  李军指出,粪口传播主要是指细菌、病毒、寄生虫等通过大便排出体外污染环境,然后又进入人体消化道感染人。粪口传播的传染病主要是消化道传染病,经过消化系统感染、传播,如霍乱、痢疾、沙门菌腹泻、甲型肝炎、戊型肝炎、伤寒、手足口病,还包括一些寄生虫疾病,比如绦虫病、蛲虫病、蛔虫病等。

  她强调,粪口传播的传播途径事实上比较复杂,并不是“吃别人屎”这么简单。人畜粪便中的致病微生物,没有得到有效的处理,污染了周围的环境,包括水、土壤、昆虫等生物等,进一步污染了人们有可能接触的物品、食物、手,最终进到人们的口中,导致疾病的发生。这其中有一个前提条件,就是这些致病微生物的生命力足够强大,能够在环境中长期存活。

返回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共35人参与)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