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

开启“垃圾分类”贵在习惯养成

原标题:开启“垃圾分类”贵在习惯养成

导读:

  》将正式实施,根据条例,如果个人没有将垃圾分类投放,最高罚款200元,单位混装混运,最高罚款5万元。囧事天天有,段子满天飞,眼下,垃圾分类已成为上海人民生活中的头等大事。 ...

  》将正式实施,根据条例,如果个人没有将垃圾分类投放,最高罚款200元,单位混装混运,最高罚款5万元。囧事天天有,段子满天飞,眼下,垃圾分类已成为上海人民生活中的头等大事。

  上海作家六六对上海人民高涨的热情这样写道:“喜欢上海的理由:所有行政手段行政命令,最终都会变成家喻户晓的段子歌曲,全民津津乐道,你不参与就有被社会抛弃的孤独感。”

  不过,先别偷着乐,谁都有份,今年起,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将全面启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到2020年底,全国46个重点城市,要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这46个城市就包括太原。到2022年,各地级城市至少有1个区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

  看着这样的时间表,你觉得“垃圾分类”离你还远吗?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湿垃圾)、其他垃圾(干垃圾),这四大生活垃圾分类,你是不是要提前热身学习一下呢?上海上到80岁老人,下到幼儿园的小朋友,已经迸发出空前的学习热情。类似于“湿纸巾,不管多湿都是干垃圾”的令人懵圈的垃圾分类,更让人们陷入了一种“解锁”新知识的狂欢。

  垃圾分类让人无比抓狂,且成本巨大,为什么必须要做?看看一些官方数据,上海目前每人每天产生的垃圾已经超过1公斤,每天垃圾产生总量超过2.6万吨,每半个月的生活垃圾就能堆出一幢421米高的金茂大厦。2018年,住建部统计数据显示,中国600多座大中城市中,三分之二城市都已陷入垃圾包围之中,四分之一城市已没有堆放垃圾的合适场所。而天量的垃圾焚烧或填埋对环境带来的污染,专业人士动动手就可以写一篇洋洋万言的科普文章。毋庸置疑,如果我们前期能做好垃圾分类,甚至减少垃圾的产生,就是在为自己的健康而战,为子孙后代的人居环境而战。

  事实上,对于垃圾分类,人们并不陌生,去过日本、新加坡、瑞士等国家的人们,更是能真切地感受到这些发达国家对垃圾分类的强制程度、严格程度、不可思议程度。早在2000年,我国就在8个城市开启了垃圾分类收集试点。但时至今日,垃圾分类仍然面临很多尴尬。不仅是人们分类意识不强,习惯尚未养成,更令人泄气的是垃圾“先分后混”的问题让人觉得分类毫无意义。不是吗,当你看到垃圾车把所有的垃圾统统装在一个大斗里拉走,你还有分类的动力吗?从今年起,这个状况将会得到极大改观,46个重点城市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生活垃圾处理系统正在逐步建立,并将继续投入213亿元加快推进处理设施建设。

  这次,人们之所以一惊一乍,就是因为垃圾分类真的是要跑步到来了,那些让人眼花缭乱的分类指南真的就要成为“城市新时尚,你我新日常”。

  这是一场声势浩大的新生活运动,从上海出发,很快就会席卷全国。起初的抱怨、质疑、无所适从,都可以理解,任何人跨越舒适区都需要一个过程,所以人们用段子来消解垃圾分类带给生活的不便,用小猪佩奇笼统却不失趣味地概括垃圾分类的窍门。但是热闹之后,必须要身体力行,矫正渗透到我们骨髓里的并不良好的习惯。上海有媒体推出“论习惯的养成”系列专栏,不仅是上海,每一个城市居民,都应该对这个议题进行认真思考,而后知行合一。

返回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共55人参与)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