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

体能训练分类整理(1)

原标题:体能训练分类整理(1)

导读:

  体能训练分类整理(1)_教育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体能训练 填空题:(20*1=20) 1. 体能训练学是研究和提示体能训练的一般规律和基本方法的一门综合性技术理论学科。...

  体能训练分类整理(1)_教育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体能训练 填空题:(20*1=20) 1. 体能训练学是研究和提示体能训练的一般规律和基本方法的一门综合性技术理论学科。 2. 体能训练的原则:系统性原则、从实际出发原则、全面性原则、结合专项原则

  体能训练 填空题:(20*1=20) 1. 体能训练学是研究和提示体能训练的一般规律和基本方法的一门综合性技术理论学科。 2. 体能训练的原则:系统性原则、从实际出发原则、全面性原则、结合专项原则 3.一力量发展敏感期:女子11~15,男子12~16 二速度发展敏感期:8~13。包括:反应速度、动作速度、动作频率、位移速度。 三耐力发展敏感期:男子 10~20,女子为 9~18。 四柔韧发展敏感期:5~12,不要过多的发展柔韧素质 五灵敏发展敏感期:6~13 4.力量训练方法 强度 发展最大力量 发展速度力量 发展小肌群力 量或增大肌肉 体积 发展力量耐力 60%以下 2~4 12以一 适中 3′~4′ 85%~100% 70%~85% 60%~70% 组数 6~10 6~8 4~8 每组重复次数 1~3 3~5 6~12 完成动作速度 快到适中 极快 适中到慢 每组间歇时间 3′ 3′ 3′~4′ 5.力量耐力的训练:极端用力法、等动训练法、循环训练法 6.速度的分类:反应速度、动作速度、周期性运动项目中的移动速度. 7.有氧耐力的心率是: 训练强度=安静时心率+(最大心率-安静时心率)*70% 高原训练法:2300米 8.力量耐力训练中的极端用力法的安排为强度50~70%、组次3~5组、次数10~12,组 间间隙3~5分。 9.结合各运动项目的专项特点和专项需要进行训练,是体能训练所必须遵循的基础原 则。 10.铅球训练中动作速度的发展主要是采用专门技术练习和变换重量的掷铅球练习来实 现的。 名词解释(5*4=20) 1.体能训练的概念:是运动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结合专项需要并通过合理负荷的 动作练习,改善运动员身体形态,提高有机体各器官系统机能的活动能力,充分发展 运动素质,促进运动成绩提高的训练过程。是运动员的机体的运动能力,包括:身体 形态、身体机能、运动素质。★★★ 2.系统性原则:是指运动员开始从事训练到创造优异成绩,直到运动寿命终结的长期过 程中,都应按照体能发展的内存规律作出相应的合理规划,持续不断地进行训练.★★ 3.结合专项原则:是指在一般发展的基础上,体能训练必须根据各运动项目的技术、战 术和专项能力的特点充分发展专项所需要的运动素质,以促进运动员直接创造优异的 专项运动成绩。★★ 4.运动素质发展的敏感期:是指每一种运动素质在儿童、少年时期有机体自然生长发 育的基础上,在某些特定的年龄阶段发展较快,呈现出发展的最佳时期。★★ 5.力量:力量是人体运动技能的一种表现形式,是人体或身体某部分肌肉收缩和舒张 时克服阻力的能力。★★ 6.动力性力量(肌肉收缩时,使身体或身体某一部分产生位移或推动别的物体产生运动 的力量,又叫等张收缩)、 7.静力性力量(肌肉收缩时产生的力量,可以完成某些静止不动的用力动作,或在整 个动作中肢体不产生明显位移的力量,又叫等长力量 8.最大力量(最大肌肉力量和最大意志收缩,对抗一种刚好能够克服的阻力时所发挥的 最高力值)、 9.速度力量(在特定的负荷条件下所表现出来的最大动作速度)、 10.力量耐力(在克服一定外部阻力时,能坚持尽可能长的时间或重复尽可能多的次数的 能力) 11.爆发力(指以最短的时间最大的加速度克服一定的阻力的能力)的训练。★ ★★★★ 12.速度:是指人体(或身体的某部位)进行快速运动的能力.包括三个方面:对各种 刺激快速反应的能力;快速完成动作的能力;快速通过某一距离的能力. 13.主动拉伸练习法:指运动员依靠自己的力量通过与某关节有关的肌肉的主动收缩, 来增加关节灵活性的方法。★★ 14.灵敏素质:是指运动员在各种突然变换的条件下,快速、协调、准确地完成动作的 能力。★★★★★ 15.运动素质的转移:是由有机体的整体性、动作结构的相似性、能量供应的来源的同 一性决定的。内在的机制是生理、生化基础。 16. 延迟转化: 简答(3*10=30) 1. 体能是什么? 01 指运动员机体的运动能力, 02 是竞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03 是运动员为提高技战术水平和创造优异成绩所必需的各种身体运动能力的综合。 2.影响力量提高的因素: 01. 神经冲动的强度与频率 02 血睾水平与血皮质醇的水平 02. 肌肉的形态组织结构、类型、生理横截面、肌纤维的数量与长度 03. 肌肉的反应特性:内协调能力、对于神经冲动的反应力、营养系统的供能状况、 发挥肌肉潜力的能力与技术 3. 力量训练的要求 01. 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 03.运用超负荷训练以获得超量恢复 05.要针对运动员个人特点进行训练 4.速度力量训练的要求: 01. 要尽最大可能提高肌肉的最大力量 02. 要在已经获得力量的基础上,在快速完成动作的过程中培养表现这种力量的能力 03. 应与单纯发展力量的练习相结合 04. 负荷重量要适宜5要严格区别对待动作速度) 5.速度训练的基本要求:★★ 01.7~13 岁是发展少儿协调能力的良好时机,努力提高动作频率、单个动作的速度及反 应速度。 02.速度训练应结合运动员所从事的运动专项进行。 03.速度素质训练应在运动员精力充沛,精神饱满,运动欲望强的情况下进行。 04.应注意适当采用发展其它有关素质的方法,以促进运动素质间的良好转移。 05.速度素质训练是经大强度无氧代谢为主的活动,需要有氧代谢训练为基础。 06.要考虑女子的身体形态特点。 6.速度训练的要求: ★ 1)要防止和克服速度障碍(防止和避免速度障碍的方法) : 02.要系统安排力量训练 04. 力量训练手段和专项动作应力求一致 06. 要针对女子生理特点进行训练 01.对少年运动员进行全面的体能训练 02.训练手段应多样化 03.采用极限速度训练时,应科学规定运动负荷; 04.采用极限速度练习后,应使肌肉得到放松 05.采用减少外部阻力的练习) 2)要预防和克服心理障碍 3)应充分重视肌肉放松的重要作用 7.请叙述核心力量的作用(核心柱力量) (7.8 二选一) 01 所有动作的基础:动力性与稳定性 02 解剖学部位:以胸椎、腰椎为中心,腰腹部位的身体核心区域 03 能量传递 04 连接身体其他部位,确保动作完成的质量 05 是功能性力量训练的前提与介质 8.为什么需要进行 FMS 测试 (功能性动作筛查),其目的是什么? 1)最快速评价运动员最基本功能性动作质量,寻找运动链薄弱环节 2)寻找可能导致运动受伤的最危险因素 3)根据动作链薄弱环节,制定纠正性练习改变代偿性动作模式 4)再调整、再评价,不断优化动作 FMS 测试的目的是 01 辨别代偿性动作 02 预防伤病 03 优化动作 论述 1:说明制定不同运动项目力量训练计划的依据。试述短跑的力量训练。 依据是:1.选择专项所需要的主导系统 2.选择专项相似的技术动作 3.选择合理负荷练习的训练方法。 短跑的力量训练: 1.短跑的主导系统是直接的供能方式(ATP-ATP-肌肉活动) 2.在力量训练中应选择快速力量方法;其安排采用中等强度、中等组数、中等次数, 发展与短跑技术相似的动作练习,其主要是爆发力、起动力、反应力的力量训练。 3.对于短跑技术,从生物力学角度看,身体主要参与的肌群有下肢(股四头肌、股二 头肌及小腿三头肌)、上肢(肱二头肌、三角肌)、躯干(腹、腰肌)。其技术动作 采用:杠铃练习、跳跃练习、跳深练习、疾跑练习,发展短跑的力量练习,以适应技 术需要。 论述 2:请紧密联系你的专业来阐述如何进行体能训练。

返回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共31人参与)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