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

如何培养儿童语言能力?若虹妈妈告诉你

原标题:如何培养儿童语言能力?若虹妈妈告诉你

导读:

  书香润泽心灵,阅读点亮智慧。在去年大热的央视文化类节目——《中国诗词大会》飞花令环节上,16岁才女武亦姝从容吟出:“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惊艳了...

  书香润泽心灵,阅读点亮智慧。在去年大热的央视文化类节目——《中国诗词大会》飞花令环节上,16岁才女武亦姝从容吟出:“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惊艳了全场观众,也惊艳了全国人民。这句诗来自《诗经七月》,全篇诵记不易,武亦姝的信手拈来鲜活地诠释了“腹有诗书气自华”的真正涵义。文化类节目的走红,也带动了许多父母对儿童国学培养的重视。

  近日,中国江苏网记者采访了汉语言文学教育硕士——南京的若虹妈妈,毕业于南师大的她是江苏省普通话水平测试员,曾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十多年。近十年来,若虹妈妈坚持为孩子们讲故事、诵古诗、播种知识,由她主讲的《若虹妈妈讲故事》音频栏目在多个网络平台免费分享,收获了一大批忠实小粉丝,其中,《给孩子们说古诗》《给孩子们说二十四节气》等系列已编著成书,广受读者好评。作为专业的儿童语言工作者,若虹妈妈认为,不仅仅是古诗词,儿歌、绘本、故事等所有和阅读有关的学习,最终都是为了对孩子进行语言培养,提升与发展孩子的语言能力。

  知性、温柔、典雅,是记者对若虹妈妈的第一印象。谈起从事儿童语言教育工作的初衷,若虹妈妈回忆起十多年前女儿小时候的经历:“当时市面上儿童读物已有不少,但品质良莠不齐,适合小朋友阅读的非常稀缺”,她说,如何筛选出优质的儿童读物是难点。得益于自己语文老师的职业敏感,若虹妈妈带着女儿一步一步去筛选、整理,并在亲子共读中和孩子一起思考。长年的坚持有了成效,她的女儿若虹今年刚刚以杰出的成绩和综合素质被南外高中优录。

  在多年教育工作中,若虹妈妈意识到语言的培养对孩子非常重要,“孩子越小,学习语言的效果越好”,她解释道,同样背诵一首诗,也许父母记忆的速度会比孩子快,但过段时间就容易忘记,而孩子却仍然记得,“这是由于幼儿的机械记忆能力特别强。”因此,父母应当在孩子幼儿时期有意识地进行这方面培养。

  许多父母热衷于给幼儿报早教机构,对此若虹妈妈认为,“从语文的角度来说,父母的作用大于早教机构。学习语言是一种日积月累的持续性过程,早教机构一周一两次课的频率完全不能满足孩子的需求。而父母长期和幼儿说话相处,父母的读书声就是最好的早教,从小被优质阅读‘喂食’长大的孩子,沉淀的文化底蕴和知识储备必将会对以后的人生有巨大帮助。”

  “孩子在阅读过程中,能获得一种性情的培养和熏陶,这才是阅读深层次的意义。”若虹妈妈说,一个在童年大量阅读的孩子,他的人生是丰满的,他会比别人多很多非物质的金钱难以购买的幸福,这是孩子在任何的技能培训中都无法得到的宝贵财富。

  那么,怎样的书能对幼儿的性情进行熏陶呢?若虹妈妈认为首选是绘本。中国家庭目前已经比较注重绘本阅读,但还远远不够。据了解,发达国家中产家庭的孩子在幼儿时期人均阅读绘本的数量在400-500本。“如果数量暂时达不到也没关系,现在公共资源很丰富,大型图书馆都有少儿区,孩子上小学之后也可以慢慢弥补。”若虹妈妈发现,优秀的绘本能通过各种情境来培养孩子的性情品行,比如爱心、合作、宽容、乐观、责任、勇气、感恩……并且不排除生气、害怕、愤怒、恐慌、报复、嫉妒等负面情绪,包含了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多种情绪,自然而然地引导孩子处理情绪、解决冲突、学习面对问题,“绘本没有任何说教,但对孩子起的积极作用却很有效。”

  除了孩子熏陶性情,语言培养还需提升技能。哪些书籍能对这项能力的培养有帮助呢?若虹妈妈依据儿童的不同年龄给出了不同的推荐,当然,不局限于年龄,适合自己的孩子最重要。

  “低龄儿童可以从读儿歌开始。”若虹妈妈说,儿歌朗朗上口,低龄儿童会被其韵律和节奏所吸引,对字词句的积累、语感的培养很有帮助。同时,儿歌也能带给孩子奇特、新鲜的想象力,塑造出很优美的意境,同时陶冶情操。

  “市面上的故事书琳琅满目,家长需要选择一些经典、优质的书,因为这些书字词用句都很规范”,若虹妈妈深有感触,“有些书编写得不专业甚至粗糙,无法给孩子带来字词句的积累和塑造。”

  怎样算是优秀的童话故事书?若虹妈妈以经典故事《小蝌蚪找妈妈》作例子:“小蝌蚪尾巴掉了,想要去借一条尾巴,它先后爬到小河边问小鱼姐姐、爬到大树上问老牛伯伯、爬到屋檐下问燕子阿姨。整篇故事有三个场景,读完故事妈妈可以给宝宝提问‘小蝌蚪分别去了哪些地方?’‘分别见到了谁?’‘又是怎么说的?’因为小蝌蚪在问别人事情需要用疑问句‘小鱼姐姐,您把尾巴借给我好吗?’这样,孩子既可以学到疑问句,又能知道问别人借东西需要有礼貌。”家长们可以以优质出版社、高素质作者为标准来选择书,如果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选择,若虹妈妈认为最保险的方法是选择经典的童话故事书。

  “古诗词的诵读必不可少,古诗词文化内涵丰富,在对孩子语言培养方面的作用比现代文大很多。因为古诗文往往是单音节字词,讲究字词的精准到位。如果古诗文都能够深刻理解、通畅阅读,现代文的阅读就不会有问题了。”若虹妈妈表示,古诗文的诵读没有想象中那么高大上,也可以很有趣味,“家长可以从一首诗的背景,或是与诗人相关的故事开始讲解。比如王维的《相思》中,红豆为什么能表示思念?传说古代有一位女子,因丈夫去边疆打仗,她便日日去村口守候,后来得知丈夫牺牲了,女子哭于村口树下而死,后来大树结出了红红的豆子,于是人们又称呼它为‘相思子’来表达思念情感。”若虹妈妈说,教这首诗的同时还能融入一些科普知识,比如:诗中的红豆与我们吃的红豆不一样,它很漂亮可以作装饰品,但有剧毒。这样,一首古诗就拓展了许多知识,通过这种方式孩子能对古诗更感兴趣。

  此外,为了有助于理解,父母也可以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情况对古诗进行模仿改编,如“独坐幽篁里”改成“独坐卧室里”,这样孩子就能明白“幽篁”是一个地点。若虹妈妈觉得,学古诗一定要和孩子切身联系起来,而且要融入生动有趣的内容。需要注意的是,学古诗忌一蹴而就,须要有梯度,“先从内容简单、有故事情节的开始,再到抽象的;先从五言绝句、七言绝句开始,再到五言律诗、七言律诗等。”

  在若虹妈妈看来,小学低年级的儿童可以选择改编版名著如《西游记》《三国演义》等,这样的作品古文色彩淡一些,而且情节更具有吸引力,能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接触古文性质的文字,对古诗文的正式学习起到铺垫作用。原著可以等到小学高年级再给孩子读。

  “年龄稍大一点的孩子可以适当加入一些儿童文学作品进行阅读,如《小王子》《夏洛的网》《绿山墙的安妮》等,”若虹妈妈说,如果家长不知道如何选择,可以上网搜国际获奖小说。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最好的精神食粮,幼儿阶段是孩子语言培养的黄金时期,家长们莫错过。

  近日,中国江苏网记者采访了汉语言文学教育硕士——南京的若虹妈妈,毕业于南师大的她是江苏省普通话水平测试员,曾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十多年。近十年来,若虹妈妈坚持为孩子们讲故事、诵古诗、播种知识,由她主讲的《若虹妈妈讲故事》音频栏目在多个网络平台免费分享,收获了一大批忠实小粉丝,其中,《给孩子们说古诗》《给孩子们说二十四节气》等系列已编著成书,广受读者好评。作为专业的儿童语言工作者,若虹妈妈认为,不仅仅是古诗词,儿歌、绘本、故事等所有和阅读有关的学习,最终都是为了对孩子进行语言培养,提升与发展孩子的语言能力。

返回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共31人参与)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