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

将好习惯坚持下去你需要的不是意志力而是正确的方法

原标题:将好习惯坚持下去你需要的不是意志力而是正确的方法

导读:

  人们总是抱怨“我意志力薄弱”,认为自己“没有毅力才无法养成好习惯”。其实,养成好习惯,比意志力更重要的是正确的方法。  本文将分享科学养成好习惯的具体方法,希望能改变你对自...

  人们总是抱怨“我意志力薄弱”,认为自己“没有毅力才无法养成好习惯”。其实,养成好习惯,比意志力更重要的是正确的方法。

  本文将分享科学养成好习惯的具体方法,希望能改变你对自己的“误解”,重新建立起培养好习惯的信心,养成一个个受益终身的好习惯。

  世界知名的自我启发大师博恩·崔西曾说过:所谓习惯,就是对外来的刺激做出无意识的反应,或是条件反射式的反应。当身体学会某种行动,不用思考或努力就可以轻松做出反应,这就是习惯。

  心理学家也认为:人类有95%的行动是在无意识中进行的,而大部分的无意识行动都是通过习惯产生的。

  习惯不仅限于刷牙、洗脸、洗澡,还包括运动、读书、写作、早睡早起等,只要养成习惯,任何事都可以自然地持续下去而感觉不到丝毫压力。

  关于阅读习惯。查理·芒格曾说过:“我这辈子遇到的聪明人,没有不每天阅读的——没有,一个都没有。”可见阅读习惯是提升自身能力的重要途径。

  关于写作习惯。纳博科夫卡片写作法,也可以看做是一个写作的好习惯。如果将阅读领域的卡片阅读法与纳博科夫卡片写作法相结合,就能顺利拼接成精读文章,而无论是卡片阅读法还是卡片写作法,都可以看做是好的阅读习惯或写作习惯的产物。

  关于饮食习惯。我们看到的瘦子,通常都对美食浅尝辄止,这是因为瘦子有良好的饮食习惯。章子怡在《妻子的旅行》节目中,煮了一包方便面,只吃了一口,就直呼“饱了,饱了”,这就是瘦人思维,也是长年累月的饮食习惯。反观想减肥的自己,一包方便面可能还不够塞牙缝儿,其他零食更不在话下。

  我们深知好习惯的效果和影响,因此自己也经常计划养成很多好习惯:跑步、阅读、写作、学习、高效利用时间的习惯等等。但通常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往往以失败告终。

  正如我们年初做的计划一样,如今2020年已经过去三个月了,你的年初计划完成了多少,又实现了多少呢?Flag年年立,但到了下半年,还能记得多少?

  3.1 对于大脑和身体而言,并没有好习惯或坏习惯之分。它只是在一定时期内重复进行某项行动而已。在重复过程中,它们倾向于保持在固定的状态,对于变化,会被视为是一种威胁。

  正因为大脑和身体对“培养新习惯”的变化感受到了威胁,所以,大多数人对于新事物都是“三分钟热度”而无法勤奋地持续,最后就容易导致失败。

  3.2 习惯的效果需要时间的积累。我们已经知道习惯的力量,就算小小的行动,一旦长期重复积累,成果就会以指数级倍增。习惯的作用跟理财领域的“复利”效果相似,通过时间的持续,会产生惊人效果。

  因此,如果想养成好习惯,既要让大脑和身体认为这项习惯“跟往常一样”,又要在心里暂时接受“习惯的效果并没有那么明显”的事实。

  古川武士是日本习惯培养大师,担任日本习惯培养顾问公司董事长。他独创了习惯培养理论与思想,以习惯培养为主题在日本面向个人和企业进行咨询和培训。根据大量实际案例,他总结出了一套极具实践性的习惯培养方法。

  本书重点讲解如何养成好习惯,近期我还将分享他的《如何戒掉坏习惯》一书,只有改掉坏习惯,才能更好地巩固好习惯,期待大家关注。

  我们经常听说21天养成好习惯,100天行动计划等等,根据作者的实践结果,养成习惯所需的时间长短由想培养的习惯的种类而定。

  行为习惯即每天规律的行为,养成一个好的行为习惯一般需要一个月。例如,读书、写日记、整理、节约、记录家庭收支等。这些行为习惯根据工作或生活环境不同,比较具有弹性,所以对人类而言,培养行为习惯难度不大。

  身体习惯是与身体节奏相关的习惯,养成一个好的身体习惯一般需要三个月。例如,减肥、运动、早起、戒烟、肌力训练等。相较于行为习惯,培养身体习惯带来的变化对人的影响较大。

  思考习惯是与思考能力相关的习惯,养成一个好的思考习惯一般需要六个月。例如,逻辑性思考能力、创意能力、正面思考等习惯。思考习惯与当事人的性格有关,所以对于变化所产生的抵抗也最强烈,培养习惯的时间也最长。

  在《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一书中,作者提到“火箭升空的最初几分钟、几公里内所耗费的能量远多于后来几天、几十万公里旅程中所耗费的能量。”

  发射火箭时,最困难的阶段在于穿过大气层,这个过程要克服地心引力,因此需要巨大的能量。而一旦火箭进入太空,脱离了地心引力的影响,只需要很少的能量就能够前进。

  培养习惯的过程与之类似。在习惯形成之前,要克服“习惯引力”的作用。“习惯引力”就是维持现有状况保持不变的力量,只要有机可乘,“习惯引力”就会让人停止前进。而一旦习惯形成之后,只需极少的精力就能够让习惯持续进行。

  第一阶段 反抗期(第1天~第7天),失败比例42%。第二阶段 不稳定期(第8天~第21天),失败比例40%。第三阶段 倦怠期(第22天~第30天),失败比例18%。

  由此可见,第一阶段时间最短,失败率最高,我们常说的“三分钟热度”通常就是指这个阶段。相反,如果坚持完第一阶段,则成功了四成。

  例如,我们知道减肥的不二法则是:控制饮食+运动,定好计划却总以失败告终?减肥20年失败20年的我,现在终于顿悟。减肥失败的原因正是因为我们听信了“管住嘴、迈开腿”。

  规则本身没错,但双管齐下就要求我们同时改变两个习惯:饮食习惯和运动习惯。这是最典型的高失败率的例子。

  习惯引力会针对不同的习惯产生作用,如果同时培养多项习惯,就会承受多倍“习惯引力”。因此,除非你的意志力坚强过人,或是迫不得已,否则这样是很辛苦的。

  从这个原则来看,如果原本既没有运动习惯,又没有健康的饮食习惯(通常肥胖者,都是两者兼具),那么,在决定减肥之初,只能先从改变一个习惯开始。比如,只改变饮食结构而不运动,或者只运动而不改变饮食结构。

  当一个习惯养成并巩固之后,再去增加新习惯。因此,减肥不能图快,不是21天或28天能彻底解决问题的。如果不科学减肥,极容易反弹。

  在电车上练听力每周上两次英语对话课利用零碎时间背单词晚上花1个小时学语法周六、日花 5 个小时念托业(TOEIC)

  还是以减肥为例。如果你每天都称体重,看到体重几乎没什么变化就会感到焦急。这时你可能会为了早点达到目标而不吃中餐,或是每天只摄取 1200 大卡甚至更低的热量,采取极端的减肥手段。

  当然,这么做可能暂时收到成效,但有过体验的小伙伴一定知道,随之而来的是让人更不能忍受的反弹。

  因此,减肥期间,并不建议大家每天都称体重,这样往往看不到效果,通常建议大家一周称一次体重。而且,在减肥过程中,即使1个月体重只减1公斤,以这样的速度持续推进计划,六个月就能减 6 公斤,这也是很大的成果,而且还不容易反弹。只是很多减肥者,还没有坚持到六个月就早已放弃了。

  第一阶段为反抗期。在反抗期,新习惯很难维持,几乎随时都有放弃的念头。这一阶段,“完成目标”并不是最重要的,“撑下去”逐渐适应新节奏才是行动的关键。克服反抗期的策略,一是以“婴儿学步”开始,二是简单记录。

  荀子《强国篇》曰:“能积微者 速成”。这个“积微”跟我们之前介绍的《微习惯》中,养成微习惯的过程类似,都是指通过微小的改进,日积月累,获得卓越成就。有时候“慢就是快”,只有着眼于小的改变,形成好的习惯,每日坚持,假以时日,才能学有所成。

  举个例子。比如你想培养慢跑的习惯,完全不运动的你,如果开始就设定一天跑一个小时,显然门槛太高而容易放弃。如果改为穿好运动装备,出门走一圈,则比较容易坚持。过一段时间,当身体习惯走路之后,再将走路逐渐改成跑步。

  这与养成“微习惯”的方法相同。所不同的是,在养成“微习惯”时,这个方法贯穿始终,而在本文所讲的习惯养成方法中,它仅被应用于第一阶段。

  量化自己的行动并将行动视觉化,从而产生自信、提高动力。记录内容因行动不同而各不相同,以内容简单好记为宜。

  第二阶段为不稳定期。在这一阶段,最重要的是找到适合自己的行为模式,建立持续行动机制。克服不稳定期的策略有3个:模式化、设定例外规则和设定持续开关。

  在反抗期中执行的“婴儿学步”计划,比实际想培养的行为习惯简单许多,进入不稳定期之后,要把执行难度提高到自己本来要求的程度。

  假设原来计划的是每天学习英语2小时,那么第一阶段可以先从每天学习30分钟开始,但从第8天开始,就要严格按照每天学习2小时来执行。

  比如某天心情低落、疲倦时,可以只读一页书,只学5分钟;某天加班太晚,导致行为中断,则可以在第二天或者周末补上。

  学习时,有人会奖励自己以提升干劲;有人会把目标分数写在纸上为自己加油打气;还有人认为跟朋友一起用习才有效果,或者把自己的计划告诉别人,形成外部监督机制。

  慢跑等运动也是一样,有人报名参赛以追求成绩和记录;有人定好跑步的时间,每天孜孜不倦地往目标前进;还有的人设定好理想的身材,每天看着模特儿的相片以提高干劲。

  书中作者为大家提供了 12 个“持续开关”供参考,分为“糖果开关”和“处罚开关”。大家可以把“开关”组合在行动中,建立自己的行为机制和“例外规则”,这样既能兼顾到不稳定期中影响行动的各种“不稳定因素”,又能确保行动持续进行。

  我在近期“逼迫”自己读书更文的过程中,就采用了“对大众宣布”的“处罚开关”,承诺10周读20本书,分享20篇读书干货文,如果不是“广而告之”,可能早已不了了之。

  第三阶段为倦怠期。为了对抗重复行为所带来的倦怠感,倦怠期需要注入新的因素,加上变化,让变化带来活力,克服“习惯引力”的最后反抗。

  如果你能成功坚持21天,那么恭喜你,你已经成功了82%。这也是为什么有人说,21天养成一个好习惯。但在第三阶段失败的案例也为数不少。

  这是“习惯引力”为了维持现状而设法抵制你所做的一切而做出的最后反击。也是身体已经逐渐习惯新习惯的时期,如果这时疏忽大意,很可能以失败告终。

  变化的内容可以自行确定。比如,对于学习外语,此时可以从改变教材开始;如果是跑步,可以从改变路线入手;如果是在节食,则可以考虑变更食谱等。

  在培养一个习惯的过程进行到八成时拟定下一项习惯计划,不仅会提高现阶段的动力,还能以新的心情投入新的行动。

  在倦怠期最后阶段计划新习惯就是为了建立习惯的连贯性。你要不断地为培养习惯投注心力,如此才能获得良好习惯所带来的甜蜜果实。

  事实上,掌握了培养习惯过程中的这三个阶段中人们的心理特点,再按照科学合理的方法规划自己的行动,不需要非凡的意志力和超人的耐心,一个月后,你就能将新的行为习惯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鸿雁,阅读与写作的践行者,多平台原创作者。硕士研究生,70后二胎宝妈,致力于读好书、写美文、为你荐书。

  关注富心学习号,为你分享个人成长、育儿、理财、心理学好书和干货,与你一起终身学习,终身成长。

返回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共59人参与)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