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

光明网评论员:改变人际交往行为方式需要设时限么

原标题:光明网评论员:改变人际交往行为方式需要设时限么

导读:

  新冠病毒在全球范围内扩散之后,许多地方的人们被迫改变了人际交往方式。这些改变中,居家隔离和限制外出固然起到了外在强制作用,但是病毒借助人际交往传播的事实及其可见且可怕后果,...

  新冠病毒在全球范围内扩散之后,许多地方的人们被迫改变了人际交往方式。这些改变中,居家隔离和限制外出固然起到了外在强制作用,但是病毒借助人际交往传播的事实及其可见且可怕后果,恐怕是比人为施加的强制更具强制性的力量。在这种强制中,什么习俗习惯,什么传统传承,统统都被摧枯拉朽般地动摇和荡涤。一个显例,就是一些将健康者戴口罩视为怪异、以致戴口罩者甚至被歧视的地方,在新冠病毒传播的威胁之下,也改变了长期以来的既有看法。并且,不仅改变了看法,而且还新设了强制性规范,强迫人们必须戴口罩出行。

  新冠病毒大范围传播的事实,又一次将人际交往中的行为方式问题突出了出来。从公共卫生的角度讲,不同地方的传统习俗和行为习惯,对公共卫生环境的塑造和形成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在疫情冲击之下,所有受到疫情影响的人们,都不能不检视自己及其所居社区、所属族群和所在国家的既存人际交往方式,以改变人际交往行为方式的“牺牲”,来阻断或最小化病毒的扩散和传播。

  今天(4月17日)有媒体报道说,哈佛大学的公共卫生专家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关于新冠病毒预测的报告。该报告显示,对新冠病毒感染肺炎,“由于没有可用的药物治疗,干预措施主要集中在接触者追踪、检疫和保持社交距离上”。因此,人们可能需要在全球范围内,间歇性地“保持社交距离”直至2022年。报告以数据分析说明,“保持社交距离”和“避免肢体接触”使中国的新冠病毒繁衍数量下降了50—60%,在深圳这样的大城市,病毒有效繁衍数量估计减少了85%。当然,“长时间的社会隔离很可能会对经济、社会和教育产生深刻的负面影响”。

  从行为方式的角度看,社交距离的行为规范在人际交往方式上的体现,在不同地方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在西方许多国家,它是以戴口罩的形式体现出来的。相对而言,这种人际交往方式的改变,所需的社会成本并不大,也并未从根本上改变人际关系的实质性内容。在中国,正如人们早在SARS疫情发生就指出过的那样,人们以往在公共场合的一些行为方式,比如打喷嚏不掩口鼻、吃饭张嘴出声口屑横飞、不论家庭还是社交场合聚餐很少分食、彼此交谈很少对视距离却过近等等行为习惯,都有改变的必要。

  有追考西方国家分餐制形成历史的论述说,分餐制的形成,固然与食物匮乏时家庭内部的餐食计划和分配有关,但其定型并作为习惯传承,确是历史上爆发流行的瘟疫所致。若此,为此次疫情所改变的人际交往行为方式,还有必要设限么?

  疫情期间,高科技成为疫情防控的一支特殊而又关键的力量,这其中我们尤其要发挥好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数字技术优势,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支撑。

  要将广东、浙江等地支持中小企业复工复产的有力举措和实践经验在全国推广,各地结合实际、取长补短、互通有无,真正做到全国“一盘棋”。

  一个国家的制度和治理能力在应对风险和挑战中受到考验。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集中体现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

  法律的实施会面临很多复杂情况,需要充分发挥执法者的才智。每次突发事件的发生都有自己的独特性和内在规律,应对措施不仅必须在法律授权范围内,还要符合突发事件的性质和规律,具有针对性和特殊性。

  考虑到消费需求在我国总需求结构中的地位提升,以及服务业在我国产业结构中的地位提升,加上每年一季度我国经济对消费需求和服务业增长的高敏感性,此次疫情对我国整体经济的影响会显著大于根据历史经验所做的分析。

  疫情是否为在线日,教育部号召“停课不停学”,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和企业纷纷响应,但也有一些人将此看做在线教育发展的重要契机。在疫情的“拐点”还未来临之前,在线教育是否已迎来“拐点”已经成为讨论的热点。

  无论是在宏观层面,还是在微观层面,当前南南合作都处于较好的发展时期,如何把握住有利机遇,同时应对好相关挑战,应是坎帕拉首脑会议在讨论南南合作时要着力解决的核心问题。

  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标是共同富裕,消除绝对贫困的主战场在农村,全面小康的突出短板在“三农”。纵观世界,资源禀赋的多少并不能主导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的质量和水平。

  我们应牢固树立“文化自信”,深刻把握“各种文明交流互鉴”的大势,又要重视“不同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现实,深入推动中国同世界深入交流、互学互鉴。

  新的征程已经起步,我们要振奋精神,闻鸡起舞,始终保持那么一股劲、那么一腔热情、那么一种精神,向着美好的朝阳出发,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前进。

  走过70年的历程,新中国教育成就斐然。在历史的坐标轴上观察中国教育的发展,从国家重大政策的演变中加强对教育事业的规律性认识,可以为中国教育的持续发展铸好磐石之基。

  充分利用5G的技术领先优势,让5G成为媒体传播的“硬抓手”,更好地诠释优秀文化、传播精神价值,切实提高媒体传播效果。

  如果我们可以推进全球优秀人才向中国移动,就能够快速提升我国产业结构的水平,缩小与发达国家在收入和福利上的差距。

  《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大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力点,深刻体现了新时代的新要求和新特征。

  在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逆风再起的背景下,中国在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方面的角色日益突显,越来越成为国际社会的聚焦所在和信心与动力源。

  第六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组委会发布《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概念文件,旗帜鲜明地倡导“共同发展”价值,为反思历史、检视当下、走向未来提供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要对中印关系把舵定向,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规划中印关系百年大计,为中印关系发展注入强劲内生动力,携手实现中印两大文明伟大复兴,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赋予中印关系新的内涵。

  70年来,党领导人民经过艰辛探索,找到了一条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紧密结合起来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向全世界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70年来,几代中国人准确把握世界大势,不断调整内外政策,推动我国实现从封闭半封闭向全方位开放的伟大转折,谱写了中国和世界共同发展进步的历史篇章。

  在一体化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如何适应深刻变革的产业发展新特征,并以此为契机进行产业转型升级战略调整,是现阶段面临的重要问题和紧迫任务。

返回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共50人参与)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