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全力推进体能训练 夯实技能提升基石
导读:
疫情期间,省体操运动管理中心认真落实局党组决策部署,统筹推进疫情防控训练备战工作。今年2月以来,根据国家体育总局、省体育局关于开展体能训练测试竞赛工作的指示,结合体操、蹦床...
疫情期间,省体操运动管理中心认真落实局党组决策部署,统筹推进疫情防控训练备战工作。今年2月以来,根据国家体育总局、省体育局关于开展体能训练测试竞赛工作的指示,结合体操、蹦床、艺术体操等项目特点和备战实际,狠抓运动队基础体能训练,抓基础促专项,在省科研中心体能专家团队的科技助力下,掀起了运动队体能大练兵热潮。
2019年末、2020年初,省体操运动管理中心先后2次组织了队内体能摸底测试,为今后体能训练提供了基础数据。根据省体育局“备战办”工作部署,3月31日体操中心组织了首次基础体能测试工作。省体育科研中心体能专家团队为本次测试提供了科技助力。3月30日,对运动员进行了生理生化指标血样采集;3月31日,进行了功能性动作筛查(FMS),并利用Gymaware、Smarspeed等先进设备对运动员12项基础体能进行了细致测试。
测试发现,运动员基础体能水平较2019年冬训前有明显提高,印证了教练员、运动员对基础体能重要性认识得到深化,开展基础体能训练产生了积极效果。但是,对比国家体操队、蹦床队测试标准,我省运动员在心肺功能、无氧能力、肌肉爆发力、稳定性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这些问题在专项训练技术动作进展缓慢、难度提升出现瓶颈、成套动作不稳定、伤病频发等现实情况中得到印证。目前,各队组训练计划都融入了基础体能训练内容,但仍不够科学、系统。有的缺乏阶段性规划,有的执行不到位,有的训练不够科学、手段不够丰富,与项目结合不紧密。基础体能评价标准也需进一步修改完善。本次测试未对应分值,无法达到量化评价目的,有的测试成绩对应得出的评价结果出现了导向性偏差,优秀、良好、合格三级评价标准亟需细化量化。
4月2日晚,省体操运动管理中心召开体能训练座谈会。会上,科研中心反馈了前期队伍体能测试的有关情况,并同运动员就体能训练、伤病预防、康复理疗等21个与训练相关的问题进行交流互动。此次会议,省体育局“备战办”成员,竞技体育处副处长郝丕彪、科技宣传教育处副处长李剑平、科技宣传教育处主任科员陈洋到会指导。
车志刚主任要求,一是坚决贯彻落实张柄臣副局长在我中心训练工作会议上的各项要求,立说立办,注重实效。要以体能大比武为契机,充分认识开展体能训练,特别是基础体能训练的重要性;二是教练员要根据本次测试结果及专家意见重新审视自己训练计划,将更多更新的体能训练手段方法融入到日常训练计划中,不断丰富完善,做好打基础与突专项的结合;三是要进一步加强学习,勤思考善总结,要把体能训练作为自己本职工作的重要环节抓细抓实,把体能训练理念、方法真正学到手,入进脑,切实提高训练水平。
根据受疫情影响年度比赛有所变化的实际,中心对各队组周训练计划进行结构性调整,改进训练方式,提高训练效率。从目前情况看,省体操运动管理中心各队组在周训练计划上有了结构性变化,体能馆、田径场等基础体能训练内容所占比重大幅提高。自4月起,省体操运动管理中心将到体能馆训练8个队组整合为男子体操、女子体操、男女蹦床3支队伍,将体能训练改为专家讲授体能训练现场课,以整合优势资源、提高训练效率,使教练员掌握基础体能训练的理念和方法,力争在全部体能训练现场课结束后,能够独立带领运动员开展体能馆训练。
进一步修订完善测试内容指标。在完全遵照国家队测试项目标准(2020年2月版)基础上,加入了与项目结合紧密的3项基础体能测试内容。根据转体等技术动作需求,在腹背肌测试基础上加入侧肌(左、右)耐力项目,主要测试腰腹力量对空中动作控制调整能力;根据自由体操、单杠等项目常用技术动作需求,在腹肌耐力基础上,加入平躺举腿项目,主要测试腹肌连续爆发力;加入跳绳双摇项目,主要测试运动员躯干稳定性、身体协调性及相关小肌肉群强度。
对测试项目评价标准进行了细化量化。为提高体能测试成绩参考价值,将各项基础体能评价标准由原来的优秀、良好、合格三级评价标准细化为0-10分量化赋分。体能测试满分的75%作为达标分值。为适应十四运参赛形势,在总分达标基础上,将深蹲、引体向上、3000米跑作为重点测试项,此3项任何一项未达到要求成绩,总成绩不得确定为达标。
严格测试稳定性、平衡性及无氧能力。在3月底体能测试FMS(功能性动作筛查)中,发现部分运动员在稳定性、平衡性等方面存在不足,存在不同程度的伤病隐患。无氧运动能力相对较弱,对专项中连续难度动作支撑不足。新版体能测试标准中,将大年龄组运动员无氧运动能力(板块体能)作为必测项,与基础体能合成总成绩;将稳定性、平衡性测试作为常测项。
进一步完善《体能测试方案》,明确领导架构和工作机制,将测试成绩与运动员教练员奖惩挂钩。省体操运动管理中心成立了以车志刚、郑念军为组长的体能测试工作领导小组,吸收省体育科研中心体能专家作为小组体能顾问、技术指导,各队组教练员、领队、队医为小组成员,明确训练竞赛科为日常办事机构。体能测试每月必测。为激发运动队积极性,将测试成绩作为运动员、教练员奖惩依据之一。对体能测试成绩达到优秀标准的,进行通报表扬,对运动员实行特别奖励,教练员年度考核按照规定加分。体能测试不达标的,视情况进行通报批评、暂缓装备配给、停发奖励性训练奖、取消年度比赛参赛资格,直至离队处理。根据训练工作实际,体操中心计划按新测试标准于5月上旬组织再次组织体能测试,并以此次测试为新起点,推进队伍体能训练测试工作的扎实有序开展。(来源:山东省体操运动管理中心))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