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

好习惯比好成绩更重要!请帮助孩子养成这10个好习惯!

原标题:好习惯比好成绩更重要!请帮助孩子养成这10个好习惯!

导读:

  一些家长教育孩子时,过分的看重成绩,忽视孩子其他的方面的教育,家长过分的看重孩子成绩,希望自己的孩子赢在分数上,到底对孩子好不好呢?  孩子学习压力大,在学习生涯中离不开“...

  一些家长教育孩子时,过分的看重成绩,忽视孩子其他的方面的教育,家长过分的看重孩子成绩,希望自己的孩子赢在分数上,到底对孩子好不好呢?

  孩子学习压力大,在学习生涯中离不开“分数”,小升初,看分数分班;初升高,看分数选学校;考大学,一分便能超越千人。“分数”当道的同时,往往也给孩子、家长带来了无限的压力,这也就导致为什么那么多家长过分看重的分数的主要原因了。

  过分的看重分数,就会很大可能的忽视孩子其他其他方面的教育培养,一旦成绩不达标,家长不满意,孩子也会感到沮丧、生气,这让孩子感受不到学习的快乐,让孩子只是为了学习而学习。

  作为家长的我们更应该看重孩子的综合素质,多观察孩子的除了学习以外还有哪些优势,培养孩子的综合能力,特别是平时一些好习惯的培养。在日常教育过程中,要引导他们用正确的的标准来要求自己,让他们自己形成一个良好的习惯。习惯对人的影响是无形的,坏的习惯,使人贻害终身,好的习惯,能够让孩子受益终身。

  但是大家都知道,习惯的养成并不是那么容易的,需要长年累月的积攒、反复练习,正是因为这样,我们更应该提早帮助孩子养成对她们有益的习惯。

  新冠肺炎打乱了这学期的教学节奏,开学推迟、高考延期,所有这一切变化让不少学生和家长感觉紧张、焦虑。加上这个假期格外长,个别学生一时无法适应学校生活,心里着急但是学习上却拖拉散漫,缺乏计划性和目的性。

  其实,拖延症是很多学生存在的通病。但是如果每天都有事情拖到第二天再去解决,总有一天会堆积出问题,从而变得焦虑。因此,家长培养孩子“今日事今日毕”的习惯非常重要。

  家长要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让孩子明白什么时候应该做什么事情,今天的事情绝对不能拖到明天去做。

  对待每天要完成的事情先要有一个具体的计划,做事最好能够按计划行事,这样孩子也会在一天内做完该做的事情。

  疫情期间,在武汉“方舱医院”里,一位年轻人躺在病床上专心看书的照片走红网络,被称为“读书哥”,无数人从这张照片中感受到阅读的力量。

  新学期伊始,让孩子多读书,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是一件有益于孩子长久发展的事情,阅读书籍可以培养孩子的耐心,还可以丰富知识、开阔眼界。

  孩子能从书中能够了解和认识很多有趣的事物,还可以提高我们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话道破了阅读对于写作的重要性!

  不可因为这学期的时间紧,学习任务重就忽视阅读的作用,大量阅读书籍可以提高孩子的写作水平,学习一些好的句子、段落、表达方式。

  在孩子阅读书籍之后,家长可以多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来增强孩子思考能力、沟通和表述能力。

  预习是求知过程的一个良好开端,是自觉运用知识的能力,是对一个新的认识对象预先进行了解、求疑和思考的主动求知过程。

  预习是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同时也是激发学生求知欲、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手段。

  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能够对孩子学习新的知识有一定的帮助。课后复习对于孩子掌握新的知识同样重要。有一句话说,每天课后用半小时复习,效果要胜过做两个小时习题。

  质疑就是孩子自己提出问题,鼓励他们大胆质疑。任何事情都有一个“为什么”,都值得去问。大量的事实证明,所有的事物都有“为什么”。

  老师和家长要充分挖掘孩子的潜能,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求知欲望,善于启发孩子大胆提问,敢于质疑问难,并逐步形成习惯。

  有些学生虽然也有错题本,但他们只是单纯地服从老师和家长的要求。他们不理解制作错题本的意义在哪里,误认为错题本就是抄录错题的本子,遇到了错题就记下来,但是却不会应用。

  中小学阶段,每个学期需要掌握的知识容量都是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设计的,学生遇到的知识点、题型和解题方法都是有限的。

  学霸的共同点,就是善于通过利用错题本,将平时容易犯错的知识内容掌握扎实,避免重复犯错,同时不断提升自己的思维水平、解题经验和技巧,使自己的学习效率成倍提升,学习效果自然会好。

  抗“疫”是场没有硝烟的“战斗”很艰苦,但是疫情中,却常见白衣战士的笑容,这些笑脸治愈了人们内心的伤痛,给人向上的力量。

  微笑是生活中最真实的语言,可以使饥寒交迫的人感到温暖,可以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慰藉,也可以使走入绝境的人重新看到希望。

  学会微笑,是一种笑对人生的心境。不管遇到什么样的挫折和困境,都能够以从容的气度和宽广的胸襟来度过难关。

  生活中,经常遇到一些充满负能量的人,他们会抱怨晨起没有赶上公交,抱怨煎饼果子里少放了调料,也会抱怨谁无意中踩到了自己的脚。

  这个学期对于很多人来说,是充满挑战的,学校在正常开展教学的同时,还承担巨大的防疫压力。对于身处其中的每个人来说,都承担着学习和防疫双重任务,学习或多或少都受到影响,不乏有些人怨天尤人。

  请告诉孩子,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你对它哭,它也对你哭。抱怨是一种心理暗示,也是越抱怨运气越差的原因。

  上海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在被问到治疗新冠肺炎最有效的药物是什么的时候,回应称:“最有效的药物是人的免疫力”。众所周知,规律作息、不熬夜,对提高免疫力来说,至关重要。

  受疫情影响,这个新学期开学时间一再延迟,对于有些地区的高三学生来说,刚开学就进入紧张的备考阶段,有的学生早早做好熬夜、不眠不休学习的打算,这种想法要不得。

  不管是主动熬夜,还是拖拖拉拉导致的“被动”熬夜,都会对身体造成伤害。眼下,新冠肺炎疫情尚未彻底消除,部分地区仍存在感染风险,提高免疫力、保持好的身体状态才是一切的本钱,才是学习的根本。

  新学期一开始,毕业年级的同学就马上进入紧张的学习状态。加上疫情原因,有的学校取消了室外活动,高强度的学习需要适当锻炼来调节,这在疫情期间显得更为重要。老师和家长可以帮助学生规划运动的项目和时间,选择合理的运动方式。

  运动和不运动的人,差的是好好生活的底气。经常保持运动习惯,不仅会身体健康,精力充沛,学习效率也提高。

  在此,小编提醒,为确保运动安全有效,运动强度必须适宜——强度过低没有锻炼效果,但是长时间、大强度的运动也会导致身体机能失调,免疫功能下降,运动损伤风险增加,特别忌讳平时不运动,锻炼搞突击。

  为预防新冠肺炎,勤洗手、戴口罩、不聚集,排队时自觉保持适当距离,咳嗽、打喷嚏时用纸巾掩住口鼻,外出就餐使用公筷公勺……这些必要的防疫举措,已日渐成为我们的防护习惯。

  复课后,学生回归到集体生活中,一定要认真了解新冠肺炎以及疫情防控的基本要求,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听从学校、老师的防疫安排。进校时要有序接受学校体温测量等健康检测,前后间隔一定距离,如有咽痛等身体不适要主动告知;在校期间加强手卫生,佩戴口罩前、摘脱口罩前后、饭前便后、使用体育器材、学校电脑等公用物品后等情况下要洗手。

  上学途中学生应尽量采取步行或乘坐私家车上下学,如需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应全程戴口罩,保持手卫生;要留意周围人员健康状况,避免与可疑症状人员近距离接触。

返回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共55人参与)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