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

如何培养孩子的性格?

原标题:如何培养孩子的性格?

导读:

  如何培养孩子的性格?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前途一片光明,特别是对于现在社会竞争压力越来越大的情况下,家长们都怕孩子以后“技不如人”,所以很多家长现在就会为自己的孩子报各种...

  如何培养孩子的性格?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前途一片光明,特别是对于现在社会竞争压力越来越大的情况下,家长们都怕孩子以后“技不如人”,所以很多家长现在就会为自己的孩子报各种英语培训班,其中少儿在线英语最受家长们的青睐。英语作为使用最广泛的一门语言,越来越受到重视,选择一家优秀的少儿在线英语培训机构来说,对孩子的人生有莫大的帮助,优秀的英语培训机构不仅能教会孩子英语,还能让孩子更了解西方文化。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已经进入小学,开始建立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对于语言符号系统的认知能力更强,同时,也有更多想法要表达,因此,这个阶段是扩大孩子词汇量,培养听说能力的好时机。

  孩子还在读小学的时候课业多,学习压力大,除了英语口语要学还有其他的科目要顾及。孩子自己约束能力差,线上英语口语培训班上课很难发现有明显的效果,一来一回路上要花费很多时间。因为一周只上一两节课,这个口语锻炼的频率太低,学习的效果并不显著。线下的培训班还是以应试英语培养为主,像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很难找到合适的机构,而且价格贵点,效果不明显。

  现在科技发达,资源丰富了,方便高效的线上英语口语培训课程成为提高中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首选。选择线上课程,孩子们晚上放学后,在家里就直接可以和来自于英美加的优质外教一对一的交流对话,提高自己的英语表达能力。一周的课程可以由自己灵活安排,上课方便,时间和精力成本低。英语口语学习变得方便高效了,孩子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其他科目的学习提高。

  线上课程很多,所以家长在给孩子选课的时候,建议结合孩子的基础、年龄、性格等因素,仔细筛选,避免盲从。推荐大家报名之前要亲自体验。

  想了解更多线上少儿英语跟其他线下英语机构对比的优劣势、排行榜,可以看下《【深度体验】十大少儿线上英语排名,这些优劣势一定要明白!》大家可以参考一下!毕竟一千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说好并不代表你也觉得好,选择自己合适的才是最重要的,最后,如果您还有更多疑问的,可以在下面评论区留言。

  李玫瑾教授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现在是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的教授,长期以来在青少年领域进行研究,对培养孩子有自己的一套独特见解。

  她说:“性格和什么现象最为相似呢?和言语特别相似,谁都不是生下来就会说话,把你生在哪你就说什么话,性格也是一样,把你生在一个什么样的家庭就会形成近似的性格”。

  1、在三岁上下对孩子说不,此时他大不了给你打滚,你不要12岁之后再说,那个时候再说他就直接离家出走了。

  对孩子说不,是在告诉他们,父母很爱你,但是对你的爱是有原则的。从小生活在原则中,他们长大也会成为有原则的人。

  言语表达是人在社会活动中非常重要的能力之一。不善言语表达的人,往往在人际关系上、在社会活动中都表现得较为消极,甚至出现口讷、语迟、自卑等。自怨自贱,进而出现退缩性的心理障碍都与语言表达能力有关。

  诱惑在社会中非常多,在儿童时期,可能玩手机就是诱惑,对青少年,可能打游戏就是诱惑,等等。一个人在一生当中,面临很多的诱惑,如果你知道这个事不对你可以停下来,这是你一生安全的保障。

  在孩子6岁之前要让他知道,要得到一个东西可能需要等待,因为在社会生活当中,我们很多事情不能马上实现,一个人没有耐性做不了大事,等待是非常重要的品质。

  之前在微博上偶然看到李玫瑾心理学教授讲的关于孩子性格教育的讲座,觉得她说得非常好,于是便在网上收集了完整的视频来看。

  李玫瑾教授认为很多青少年犯罪,都是因为家长教育出了错,犯罪的种子在小时候性格形成的时候就埋下了。我把她所讲的重点都整理出来了,希望也对大家有用。

  孩子性格形成的关键期:0-12岁是性格的形成期(6岁之前最关键,家庭教育最重要)12-18岁是性格的定型期。

  在孩子6岁之前我们如何进行性格培养呢?接下来就从如何防止孩子自私、克制任性、学会控制和忍受挫折的能力这几方面来讲。

  如何防止孩子自私?现在的孩子都非常受宠,要什么父母老人都会给什么,渐渐地他就会觉得自己在这个家里地位很高,自我意识就会变强,孩子只一味的索取,却不懂得分享,就会变得自私。我们应该给孩子培养一个家庭意识,无论有什么好的东西首先应该想到家里的人。

  我们可以从生活中这些地方去培养,比如你剥了一个橘子,可以先让他分享给自己的爷爷奶奶,还有家里的其他长辈,等他把所有人都照顾到了,你就奖励他一个新橘子,然后再告诉他好的东西不能一个人独享,要学会分享。

  如何克制任性呢?要学会对孩子说“不”如果一味的由着孩子来,一旦任性的性格形成了,到了后面的叛逆期就很难管教,那个时候你再对他说“不”十几岁的孩子可不会那么听话了。在几岁的时候就要开始进行克制任性的训练,比如当他提出一些无理的要求时,如果我们没有满足他,他就大哭大闹。

  这时候我们就要做这几件事:1.不要骂他 2.不要打他3.不要说教4.也不要走开,就这样安静的看着他,但绝不能屈服,要让他明白哭闹是没有用的。等他安静下来了,你就告诉他,以后有什么事情,一定要有理由说服我,如果能说服我才有用。以后他每跟你沟通3次你就同意一次,这样他就会明白以后什么事情哭闹是没用的,让他学会沟通交流。

  如何让孩子学会控制?长大后我们会面临各种各样的诱惑,如果我们想做成功什么事情,那么自律是非常重要的。让孩子小时候就学会控制自己,长大后做事更容易成功。小孩子喜欢吃糖果零食,刚开始的时候我们可以三天给一次,后面你告诉他,如果能把糖果保留三天,三天之后就可以得到双倍的糖果,这样可以让他知道等待可以获得更大的满足,也培养了他长远的目光。

  如何让孩子学会忍受挫折呢?现在的孩子都是父母的心肝宝贝,不愿孩子吃一点儿苦,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忍受挫折的能力就很低,这对孩子是非常不好的。孩子小时候吃点苦是好的。我们可以让孩子在6-7岁或者7-8岁的时候去学游泳,这个过程肯定是不容易的,你得让他记住这个感受,以后也会遇到很多次,但每次只要坚持并努力就一定能熬过去的。

  小时候对孩子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在孩子0-6岁期间更要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大家都可以从以上这几个方面从生活中的小细节去慢慢影响孩子,不过最重要的是父母要做好榜样。

  养育孩子是终身事业,逃不开也躲不掉。对待孩子需要多大耐心,只有做了父母才能真正了解。当你累了一天,想快速哄睡孩子来换取自己的时间,孩子才不会如你所愿,他们总是充电5分钟,蹦跶2小时;无数个夜晚,压抑着怒火,耐心哄着小宝贝,默默数着这度日如年的日子…这些真实的生活写照,想必正是你生活的日常。长此以往,慢慢磨光了我们的耐性。

  所以经常能看到妈妈领着宝宝在大街上就随意嚷起来,或者一个大哭大闹的孩子,追着前面走着的妈妈…

  孩子是父母的影子,你希望孩子将来成为什么样的人,就以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他。所以,尽管我们的耐心经常被磨练,但依然需要付出成倍的耐心来善待孩子,因为你一定不希望孩子成为一个粗鲁的人。

  当遇到孩子提出无理要求的时候,通常会用哭闹来引起你的注意,从而满足他的愿望。如果你一旦妥协,恰恰给他传递了“哭闹可以解决一切问题”的信息,下次“暴风雨”来得更猛烈。面对这样的情况,用“不行”“不可以”,并带有坚决的态度,让孩子放弃他的要求。当然,孩子还是很会看脸色的,他能试探出你的底线,到底还能不能突破,所以这个时候,家长的态度很重要。让孩子从你的态度中,知道什么样的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

  一个不了解别人感受的人,是很难体谅别人的。成年人的世界又太多的辛苦和不如意,这些我们不愿意让孩子过早的知道。但是让孩子适当了解父母的感受,体会父母的辛苦,对孩子的成长是很有好处的。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家长应当让孩子知道,父母也会累,也需要休息;让孩子知道打别人,别人也会很痛;让孩子知道,父母不是机器人,也会生病,生病了需要照顾…

  孩子的性格都是在日常生活中点点滴滴中培养起来的,少一些“保护”,多一些经历,对于孩子成长是大有裨益的。性格是每个人行走在这个世界的标准,好性格的培养对于孩子的未来是非常重要的。明智的父母会通过给孩子创造环境,塑造孩子良好的性格,同时也会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路上,严格要求自己,身体力行,言传身教去影响孩子,陪伴孩子成长。

  3—6岁通常被称为“潮湿的水泥期”,这正是幼儿性格塑造的关键期,孩子80%-90%的性格、思维和生活方式都是在这段时间形成的。

  因为爱孩子,对孩子的要求来者不拒,“即时满足”,其实却是在纵容孩子,他会“要”得越来越多,也越来越不懂珍惜,慢慢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

  正确的做法是,学会对孩子说“不”,延迟满足。6岁钱对孩子说不,他大不了给你打滚,但你要是12岁之后再说不,那个时候他可能就直接离家出走了。

  延迟满足其实是在告诉他们,父母很爱你,但是对你的爱是有原则的。让孩子从小生活在原则中,他们长大才会成为有原则的人。

  可是,如果孩子在幼儿阶段被保护得太好,那么一旦等他上了小学,难免会遇到挫折,他就会不知道该如何应对了。

  山东菏泽,有个孩子幼儿园时一直表现特别好,老师也很喜欢,没想到上小学后竞选班长落选,内心接受不了,竟患上了严重的厌学症,后来不得不休学一年,接受心理治疗。

  让孩子自己去面对挫折面对失败,家长要做的,只是当孩子面对挫折产生挫败情绪时,进行适时的引导,以帮助孩子能更好地去面对和战胜挫折。

  而当孩子进入小学后,和同学发生矛盾时,无法用合适的表达去解释和调解;当孩子遇到问题想要向老师朋友求助时,描述问题没有逻辑、抓不到重点时……因为表达能力不足,孩子的校园生活甚至成长轨迹会大受影响。

  沟通的第一步是倾听,首先要培养孩子倾听的习惯,可以有意识地鼓励孩子在听完别人讲话后多提问题,也可以锻炼孩子用自己的话把别人讲的进行复述。

  如:把平时唠叨的“要下雨了,记得带伞”后面多问一句“如果没带伞,你该怎么办?”这些问题能激培养孩子发散思维观察事物的好习惯,更为日常表达积累了大量的口语素材。

  角色扮演绝对是小朋友提升沟通表达能力最好的方法之一。孩子在角色扮演中,会下意识地进行选词造句、语言理解、情景对话。

  和孩子一起玩吧,在孩子面前平静温和,跟孩子说道理这一些理性的东西孩子也不懂,孩子只会很直接地感受快乐和悲伤,让他快乐一点吧。

  也许这只是情绪的发泄,对她目前环境的一种反应。小孩就是小孩,我们大人很容易用成人的标准来对待孩子,不把孩子当孩子。

  孩子每个阶段都会有敏感期,她在某个阶段就是要经历这样的事。重点不是制止,而是引导和帮助她更好的渡过敏感期。

  在孩子三岁左右父母对孩子说不,这时的他最差的也就是哭闹,或者打滚,但如果在孩子12岁后再说,那时他就会直接离家出走了。

  父母对孩子说不,是在告诉孩子,父母很爱你,但对你的爱也是有原则的,让孩子从小生活在原则中,孩子长大后为人处世也会是有原则的。

  言语表达对一个人影响很大,是非常必要的,不善于言语表达的人,在人际关系上,在社会活动中往往都表现的很消极,出现语迟、自卑等等,进而出现退缩性的心理障碍,这些都与语言表达能力有关。

  一个人的一生会遇到很多很多的诱惑,在儿童时期,玩手机玩玩具等是诱惑,在青少年,打游戏是诱惑,之后也会面对各种各样的诱惑。一个人在一生中,会面临很多的诱惑,如果一个人知道这件事不对,要立刻停下来,能停下来,这是你一生安全的保障。

  有的孩子性子急,长大后也一样,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要让孩子知道,有些事情不会立刻就有结果,需要等待,而且在这个等待的过程中还要表现的好,这就要求一个人的各个方面,耐性等待其实是非常重要的品质。

  家庭育儿接受启蒙的地方,在这里幼嬉戏斗玩。孩子的健康性格,不仅关系到儿童身体的正确发育,而且,决定着儿童今后的人生走向。如何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保证其性格健康发展呢?以下几点愿与各位父母共飨。

  家庭环境,父母的教养、态度和方式对孩子健康性格发展作用是巨大的。民主、和谐的家庭气氛有助于儿童生活态度积极、主动,他们能自觉地参与到家庭活动中。

  父母之间的互相爱护、关心、体谅;父母对长辈的体贴、尊重、照顾;父母对孩子严爱适度,有要求,有疼爱,能够使孩子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形成自尊、自信、自主、自控、亲切、责任感等积极情感。

  然而,如果生活在充满不和睦、不健康的家庭环境中,如家庭成员关系不和,经常吵架,不关心孩子。在这种环境生活的孩子缺乏安全感,对人不信任,有的甚至会有攻击性行为或暴力倾向。

  父母首先要做到自己有健康性格,才能去影响孩子。在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现代社会中,家长不仅要努力地为生活而忙碌、工作,回家之后还要面对活泼、好问、好动的孩子,这里请家长无论如何也要打起精神随时随地做幼儿的表率,以耐心的态度引导他们,不要以粗暴缺乏耐心的态度对待他们,让孩子在自由、宽松、平等的家庭氛围中尽情表现自己。

  孩子虽小,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他自己的愿望、兴趣和爱好。家长要慢慢学会洞察幼儿的内心世界,常用商量、引导、激励的语气和孩子交流,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虑。

  万不可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也不能因为孩子小,认为随意斥责或辱骂孩子无关紧要。更不要嘲弄、讽刺孩子。

  现在,孩子的学习、生活条件好了,但是他们的心理压力、学习负担却重了,究其原因就是成人经常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要求孩子要达到自己规定的目标,而且常用命令、指责的语气对待孩子,这些都不利于儿童个性健康成长。对孩子的一点一滴的进步,父母都应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增加其自信心,保护自尊心。

  现阶段的孩子,多数是独生子女,吃、喝、玩的条件都是家中最好的。但是由于家长把握不了尺度造成过度保护,认为孩子只要专心学习就行了,其它的事都由家长包办代替,导致孩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根本没有生活自理能力。

  交往能力对人的一生是很重要的,现在的孩子没有兄弟姐妹,是家庭的中心。因此容易养成任性,自我为中心等缺点,也不擅长于与同伴交往,作为父母要多带孩子和其他小朋友接触、交往、多观察、少干涉,让他在逐渐的交往中学会适应、积累经验、学会交往。

  活泼开朗的性格对于孩子的一生都是有利的,孩子在学习、生活中会遇到一些挫折。这时,父母不应用指责、批评的语言,而是多用鼓励的口吻引导他们,让他们始终保持活泼、开朗。

  特别对于孩子爱玩、好动的天性,不要一味地去压抑,要让孩子保持天真、活泼的天性,留有一个快乐、无忧的童年。

  会不会是小时候比如什么东西弄疼他了,然后老人就说扔掉它不要它了打它之类的话,而且往奶奶身后躲,说明知道奶奶会护着他,你立规矩奶奶破坏规矩。

  我孩子两岁半了,这阵子好一些了,前阵子两岁左右的时候,想喝牛奶吃饼干零食,比如到饭点或者不适合他吃我肯定会拒绝不让吃,他倒是不哭闹,当即就把东西扔地上。多次劝说无果。但好似一个时期似的,

返回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共60人参与)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