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

看不懂英语新课标?专家带你解读语言能力! 新课标解读

原标题:看不懂英语新课标?专家带你解读语言能力! 新课标解读

导读:

  新课程标准这次又提到了语言能力,原来也一直在强调综合运用能力,那么我们如何去理解语言能力,尤其是如何去落实语言能力的教育?而且这次提到了语篇知识和语用知识,似乎跟以前的知识...

  新课程标准这次又提到了语言能力,原来也一直在强调综合运用能力,那么我们如何去理解语言能力,尤其是如何去落实语言能力的教育?而且这次提到了语篇知识和语用知识,似乎跟以前的知识体系也不一样了,这些语言知识又如何在我们教育中落实?让三位专家带领读者一起来解读!

  周 莹:语言能力,在我们修订版的课标中,是指在社会情境中对语言的应用。修订版课标特别强调了语言能力在社会情境中的应用,新的课标规定将这种语言的使用大概归纳为三个大的主题: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我。目的是使语言的运用不脱离现实生活,而不仅是一个语言字母的符号。同时新的修订课标也规定要以听说读写看等方式理解和表达语言,新加入的看(viewing)也是为了符合时代的发展,现如今,学生不仅仅只依靠课本获取知识,在更多的情况下,是通过网络这种融合了多种视觉信息的途径来学习的。

  鲁子问:语言能力的内涵,还包含了在学习和使用语言的过程中所形成的语言意识和语感。实际上是强调了语言的综合运用。一个全球范围内的研究证明千禧后开始以视觉型的学习为主,他们更喜欢看视频。这也是抖音等事物流行的原因。而且现在不只是在视频下面评论,还有弹幕等功能,使得观看的同时就能够看到其他人的评论,所以我们会发现学生需要有看的能力。这种看的能力的确是在新的时代获取语言和信息的重要能力。这一次课程标准中也规定了语言能力是整个现在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要素。为什么是基础?事实上,语言能力就是我们所讲的文化意识,比如前面我们提到的文学艺术,陈老师讲到过王建的《望夫石》被翻译成英语后有些差强人意,之所以这样,就是因为汉语的美感在被翻译成英文地时候会流失掉。所以我们会说你要基于汉语来欣赏唐诗,它是非常基础性的,那么在学习能力的发展上更是如此,我们需要基于英语的学习,发展英语的学习能力。

  鲁子问:语言能力总体目标的第一条要求是具有一定的语言意识和英语语感。语言意识对于学语言的人和不学语言的人而言的确是完全不一样的。当我们在英语学习中具备了这种语言意识之后,对语言的感觉,即我们平常讲的语感,叫做become aware of this kind of language。那么这个时候就有很多的items,你会突然就会发现它的作用。还有一个就是语感,我们强调获得语感,首先语音的语感在小学获得是最好的,语法的语感在初中阶段获得也是不错的,但是语篇的语感就一定是在高中阶段培养的,因为必须要有大量语篇的积累,尤其是长语篇的积累。在初中段可能三四百词的课文已经很长了,在高中三四百四的课文是很常见的,所以这种语感就可以在高中这个阶段由老师去有意识地积累培养。在任何一篇课文分析的时候,要让学生形成语篇的语感,而在句子分析中,要让他获得语用的语感,包括语法结构的形式(的感受)。坦率的说,现在我们经常会发现,语法结构讲起来很容易,但是真正的语感不是那么容易去理解的。比如说did you came here yesterday看起来和have you been here today,意思好像没有太大的区别,但是在语感上是完全不一样的。我们应该让学生不仅仅知道一般过去时和现在完成时有什么区别,更重要的是要培养他的语感。曾经有一篇课文讲美国的yard sales,,美国人要把很多用过的东西卖掉免得浪费,而在卖东西的时候很多人会和你讲故事,他会说我卖给你的这个洋娃娃I have played with this doll for over ten years,这种完成时的情感,它是要通过语感来去获得的,就不能只讲语言结构,如这是完成时,不是这样的。

  鲁子问:具体的语用知识学习,是非常重要的语言知识层面的要求。我们来看一个案例,在必修一中,有这样一个语言能力发展的任务:西方有一种观点,就是在收割庄稼的时候,要留一点,跟我们国家传统的颗粒归仓理论是不一样的,我们本着节约的原则要颗粒归仓,可是人家就要留一些来喂食自然、反馈自然,这种矛盾就值得探究。基于此我们找了一些中国的少数民族的理论,也是一样的,就是要留一些给鸟儿吃。根据这样一个文化的比较,然后帮助学生形成更丰富的理解。也许颗粒有颗粒归仓的合理性,反馈自然有反馈自然的合理性,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批判性思维,不能够只是颗粒归仓就完全对,有的时候我们要包容不一样的理论,而在这个探究的过程中,我们要用语言(去探索),我们要阅读别人的文章,为什么(别人)有这种理论呢?他的理论是怎么形成的?然后我们要运用语言把我们民族类似的这些做法也介绍出去。其实中国有不少的少数民族也有类似的一些做法,还有汉族的一些地方,也有同样的例子,我们把这些收集起来进行归纳,就形成了文化的传播,这就是一个语言运用的形式。那么我们再来看这个任务,就要求学生要去在读过的文章中找到事实,能够支撑自己的观点,包括需要用的表达工具,哪些句子是要用的,哪些词汇是要用的,那么完成之后学生就可以运用语言去做到这件有意义的事情。

  想要深入了解如何进行语言能力的培养,掌握其方法,进而对教材有一个更深层次的理解,请关注《新课标 新教学 新高考 学与教指南必修一》

  《普通高中新课程资源系列 英语教学指南》是基于《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编写的,以促进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发展为核心,以促进学生整合学习为方法,以情境与任务为经纬,以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为结构,以主题意义阅读为基础,以综合发展为路径而展开。

  本册为《普通高中新课程资源系列 英语教学指南 必修 第一册》,共六个单元,涉及《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规定的“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大主题领域,旨在引领学生进行相关主题的意义探究。

  本书目标是帮助学生尽快实现从义务教育英语学习向普通高中英语学习的过渡,使学生尽快进入普通高中英语学习的常态。教育工作者可根据需要在教学中灵活使用。

  《普通高中新课程资源系列 英语学习指南》是基于《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编写的,以促进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发展为核心,以促进学生整合学习为方法,以情境与任务为经纬,以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学习能力为结构,以主题意义阅读为基础,以综合发展为路径而展开。

  本册为《普通高中新课程资源系列 英语学习指南 必修 第一册》,共6个单元,包括高中入学如何确定发展目标、明确目标后如何制订行动计划,也包括如何克服偏见、如何与人相处,还有如何合理地评价科学发现、如何建构良性的人与自然的关系,等等。

返回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共60人参与)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