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

高血压糖尿病发病逐渐低龄化 养成合理膳食良好习惯很重要

原标题:高血压糖尿病发病逐渐低龄化 养成合理膳食良好习惯很重要

导读: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5月20日17时讯(首席记者 黄宇)今(20)日是第31个中国学生营养日。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发布消息,目前,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发病年龄逐渐低龄化,而...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5月20日17时讯(首席记者 黄宇)今(20)日是第31个中国学生营养日。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发布消息,目前,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发病年龄逐渐低龄化,而超重肥胖逐渐成为我国青少年的重要营养健康问题,合理膳食、良好习惯很重要。

  重庆市疾控中心公共卫生安全与监测所副所长熊鹰介绍,随着经济发展和疾病谱的改变,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发病年龄逐渐低龄化。调查研究显示,儿童高血压发病率在国内大约占到1%-7%。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发病率与饮食习惯、行为方式和环境等因素是密切相关的,合理膳食,良好习惯可以预防和降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发生的危险。

  “学生时代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迅速,充足的营养是他们智力和体格正常发育,乃至一生健康的物质基础。”熊鹰说,培养从小养成健康的饮食行为和生活方式将使他们受益终生。

  “盐的摄入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熊鹰说,高盐饮食会增加高血压、胃癌、骨质疏松、肥胖等疾病的发病风险。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推荐是每天不超过6克,4-6岁幼儿不超过3克,7-10岁儿童不超过4克。

  熊鹰提醒,油脂是人体主要的能源物质,但过多的脂肪摄入会增加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动脉粥样硬化的冠心病等慢性病的发病风险;高油、高脂肪、高胆固醇是高脂血症的危险因素。长期的血脂异常可引起脂肪肝、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脑卒中、肾动脉硬化等疾病。所以要控制油脂摄入量。

  而减糖主要是减少添加糖的摄入。比如说常见的白砂糖、冰糖等。“糖对身体最明显的影响就是长胖,每100克白砂糖中就含有400千卡能量,研究表明,在自由饮食不控制能量摄入的情况下,减少糖的摄入能降低体重0.8千克。”熊鹰说,过量摄入糖类还可引起龋齿、降低抵抗力、导致缺乏维生素、增加糖尿病等疾病发生风险。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hualongbaoliao,报料。)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5月20日17时讯(首席记者 黄宇)今(20)日是第31个中国学生营养日。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发布消息,目前,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发病年龄逐渐低龄化,而超重肥胖逐渐成为我国青少年的重要营养健康问题,合理膳食、良好习惯很重要。

  重庆市疾控中心公共卫生安全与监测所副所长熊鹰介绍,随着经济发展和疾病谱的改变,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发病年龄逐渐低龄化。调查研究显示,儿童高血压发病率在国内大约占到1%-7%。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发病率与饮食习惯、行为方式和环境等因素是密切相关的,合理膳食,良好习惯可以预防和降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发生的危险。

  “学生时代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迅速,充足的营养是他们智力和体格正常发育,乃至一生健康的物质基础。”熊鹰说,培养从小养成健康的饮食行为和生活方式将使他们受益终生。

  “盐的摄入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熊鹰说,高盐饮食会增加高血压、胃癌、骨质疏松、肥胖等疾病的发病风险。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推荐是每天不超过6克,4-6岁幼儿不超过3克,7-10岁儿童不超过4克。

  熊鹰提醒,油脂是人体主要的能源物质,但过多的脂肪摄入会增加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动脉粥样硬化的冠心病等慢性病的发病风险;高油、高脂肪、高胆固醇是高脂血症的危险因素。长期的血脂异常可引起脂肪肝、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脑卒中、肾动脉硬化等疾病。所以要控制油脂摄入量。

  而减糖主要是减少添加糖的摄入。比如说常见的白砂糖、冰糖等。“糖对身体最明显的影响就是长胖,每100克白砂糖中就含有400千卡能量,研究表明,在自由饮食不控制能量摄入的情况下,减少糖的摄入能降低体重0.8千克。”熊鹰说,过量摄入糖类还可引起龋齿、降低抵抗力、导致缺乏维生素、增加糖尿病等疾病发生风险。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hualongbaoliao,报料。)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新重庆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

  华龙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最佳浏览环境:分辨率1024*768以上,浏览器版本IE8以上)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金开大道西段106号10栋移动新媒体产业大厦 邮编:401121 广告招商 传真

返回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共56人参与)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