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让11亿人面临“听力受损风险”的习惯是时候改改了
导读:
450000 人关注。主笔:顾中一,北京营养师协会理事,科学传播副高职称,清华大学公共卫生硕士。微博2018十大影响力健康医疗大V,人民日报2017年十大科学传播人物。八年...
450000 人关注。主笔:顾中一,北京营养师协会理事,科学传播副高职称,清华大学公共卫生硕士。微博2018十大影响力健康医疗大V,人民日报2017年十大科学传播人物。八年三甲医院营养师经验,所著科普图书已销售十余万册
目前全球约11亿年轻人(12~35岁)因个人音频设备音量过大而面临不可逆的听力损伤。残疾性听力损失人士数量在2050年或将增至9亿以上,即每10个人中就有1人存在残疾性听力损失。
另外,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大约有4.66亿人患有残疾性听力损失,其中3400万是儿童。儿童听力损失60%的原因都是可预防的。
首先有些人可能有麻疹、腮腺炎,容易引起感染,特别是耳部的感染,包括药物也可能对耳朵产生毒性,需要重视,出现突发性耳聋别不当回事,赶快去就医。
预防的方法包括免疫接种,比如麻疹、脑膜炎、风疹、腮腺炎等疾病的相关疫苗,做好个人卫生,包括孕产妇要注意日常生活保健。
保护听力有一个最常见的 “60/60原则”。即音量控制在最大音量的60%,时间控制在60分钟以内。当然,音量显然越小越好。
这种耳鸣并不是平时自己就能感受到的耳鸣,而是说处于一个安静的隔音室,这时候有高频听力损失的人更容易产生耳鸣的症状。
@WinterRoseLionHeart:从初中就开始戴耳机听歌 超大音量 听摇滚 天天听 坐车听 走路听 前几天突发性耳聋了,左耳全聋,心态崩了,朋友们保护听力啊。
看到这条微博的朋友们 ,我用我的血泪教训建议你们,不要经常熬夜,不要常常生气郁闷,不要时时戴耳机,能早睡就早睡,能外放就外放,去嘈杂喧嚣环境戴上耳塞。
我突发性耳聋,左耳全聋,痊愈是不可能了,主要是会有头晕目眩,耳鸣这才是最折磨人的!根本无法和人交流做事!不要再对健康漫不经心了!
长期噪音会使耳蜗的一些血管和上皮出现了微循环障碍,严重的会造成毛细胞的死亡,神经退行性病变。
世界卫生组织鼓励个人使用保护性的装置,提醒大家使用比如耳塞、降噪耳机、头戴式耳机,并且推出了一款软件来帮助人们检查听力。
大家可以下载hearWHO这个app,软件会模拟实际环境让你识别三个数字,记录结果,从而筛查你的听力。
相关国际机构也与世界卫生组织一同开始推出对于个人音频设备的新标准, 其中包括对于最大音量以及持续时间的追踪, 进而好给出健康提醒。
据我所知,其实之前某些音频设备品牌已经在耳机中内置这些功能了, 但是以我个人经验来说,大家自己有保护听力的意识才最重要的,否则厂家再怎么提醒你也没用。
很多人会觉得耳机的音量小于60%根本听不清啊,特别是周围环境嘈杂的情况下,为了听清楚耳机中传来的声音必须得把周围音量调大啊?
比如带着自家宝宝在坐高铁的时候,可以给她戴一个压耳式耳机,一方面让宝宝可以老老实实在那里看动画片,不影响周围乘客。另一方面也是减少噪音对宝宝听力的影响。
从保护听力的角度来说,日常使用耳机头戴式好于入耳式好于平头,各位宝爸宝妈,记得别忽视宝宝的听力!
丁伶萍, 孟照莉, 郑芸. 长期佩戴耳机对青年人扩展高频听力的影响[J].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 2018(4).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