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全国政协委员曹晖:建议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
导读:
编者按:5月21日,中国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在北京开幕。中国民主建国会福建省委员会(以下简称“民建福建省委)作为福建省的重要政治力量,围绕党委和政府中心工作,认真履行参政...
编者按:5月21日,中国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在北京开幕。中国民主建国会福建省委员会(以下简称“民建福建省委)作为福建省的重要政治力量,围绕党委和政府中心工作,认真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和参加中国领导的政治协商三项基本职能,深入调查研究,在两会期间积极建言献策。
中新网福建新闻5月28日电(林玲)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广大城乡社区工作者不畏艰险日夜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为遏制疫情扩散蔓延、守严守牢社区防线作出了重要贡献。
民政部权威数字表明:截至3月8日,全国城乡社区工作者已有53位在疫情防控过程中因公殉职。这也从另一个方面体现了社区工作的繁重和艰巨。
针对此问题,全国政协委员、民建中央委员、福耀集团副董事长曹晖在今年两会上提出,要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
曹晖指出,《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求把:“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把更多资源下沉到基层,更好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这也必然对社区工作注入新的活力,也对社区工作者如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探索创新社工制度、加强社工队伍建设、充分发挥社会组织作用,有效提升社区治理水平,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经过多年努力,我国社区建设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曹晖表示,但是,现有社区队伍仍存在力量单薄、待遇低、整体水平偏弱、职责模糊等问题,特别是日常为对接上级部署捉襟见肘疲于奔命的情况客观存在。
曹晖指出,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广大城乡社区工作者不畏艰险日夜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为遏制疫情扩散蔓延、守严守牢社区防线作出了重要贡献结合这次防控一线社区作用的发挥和日常所见所闻所思,根据四中全会决定提出的“严格机构编制管理,统筹利用行政管理资源,节约行政成本的要求”,他对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提如下建议:
首先,盘活总量,建立一支随时能战的社区工作者队伍。为应对这次疫情,大量机关公务员下沉到基层社区,有效发挥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保证了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在基层的贯彻落实,保障社区居民的正常生活需要,也增长了现场协调处理事务的能力。建议认真总结其中的做法和经验,让日常坐守机关的公务员下社区学习锻炼和实用性的调研成为制度,通过经常性的轮岗,让机关同志熟悉社区工作,必要时可以马上到岗,及时充实社区工作力量,健全完善平战结合的社区工作者队伍。
其次,存量提高,全面提升现有社区工作者的能力和水平。社区工作者是社会工作者的一部分。虽然仅仅服务于社区的居民,要求通过专业的技巧和方法对社区事务和人际关系进行有效有序的协调,使社区保持健康的状态和良性发展。但是实践中同样要涉及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社会慈善、残障康复、优抚安置、医疗卫生、青少年服务、司法矫治等事务,既要具有社会工作者的专业知识,又要有能够实际运作的能力。机关下派挂职社区的干部要通过相关法律、政策的宣传解读,帮助基层社区工作者提高理解运用政策的能力。同时,要全面加强开社区工作者的业务培训,学习社会工作者应具备心理学、社会学、政治学、管理学、教育学、法学等多学科综合知识,熟悉与社会工作业务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知识,更好地胜任社区的工作。要加强大数据在社区工作中的实战应用,全面提升现代科学技术对社区工作的支持,提高社会治理的效能。
再者,优化增量,更好地适应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的需要。加强社区工作者的培养。在下派社区实习锻炼的公务员中发现培养社区工作者的“领头羊”。新收入的公务员中将专业对口的尽可能用在社区岗位,实行定向定点招收,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针对社区工作需要,下放必要的权限,充实必要的力量。比如,目前职工的管理服务也交由社区负责,这其中不少是党员,社区党组织要创新完善相应的教育和管理方式,补上社区退休党员的教育管理短板,更好好地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同时,在社区广泛开展社区志愿者,将日常工作量存入社区养老或其他公益积分。对成绩特别优秀志愿者还可以推荐参加各级人大政协组织的每年年会或日常的履职活动,为志愿者知情出力创造条件,提高志愿者服务社会的积极性,切实把国家的制度优势更好地转化为健全完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的效能。(完)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