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

伊朗取代波斯成为国名皆因“伊朗”之意是……兼推一本亲子共读的好书

原标题:伊朗取代波斯成为国名皆因“伊朗”之意是……兼推一本亲子共读的好书

导读:

  伊朗(波斯)和中国有很多相似之处,二者都是幅员辽阔的文明古国,历史上却也饱受异族统治,然而伊朗受到异族统治的次数远超中华帝国,但它也像中国一样,能屡屡同化异族统治者。  伊...

  伊朗(波斯)和中国有很多相似之处,二者都是幅员辽阔的文明古国,历史上却也饱受异族统治,然而伊朗受到异族统治的次数远超中华帝国,但它也像中国一样,能屡屡同化异族统治者。

  伊朗成为波斯的正式国名,是从1935年开始的,在这之前,它有个大家都熟悉的国名——波斯。”伊朗“之名其实是复古主义的产物,因伊朗在波斯语中的意思是“雅利安人的国家”。

  印度开国总理尼赫鲁用文字带你五分钟读懂中亚古国伊朗历史。——《人类的历史》这是一部可以亲子共读的作品。

  印度的尼赫鲁家族一门祖孙三总理。 尼赫鲁人称“博学尼赫鲁”,为了印度独立,先后入狱9次,共坐牢1041天,他在狱中恢复了大量阅读的嗜好,给十四五岁的独生女英迪拉写了大量家书,深入浅出,由此形成《人类的历史》一书。 英迪拉也不负众望,成为印度首位女总理。因此这本书写给女儿,更是写给全人类的下一代。

  在两河文明的几千年历史上,亚述可以说是历史延续最完整的国家,历史学家掌握有从大约公元前2000年开始到前605年连续的亚述国王名单。

  现在的伊朗这片土地,在公元前600年前原本是亚述帝国的领土。后来,一群与现在的印度人同宗的伊朗人(雅利安人的一支,伊朗在波斯语中的意思是“雅利安人的国家”)攻占尼尼微,也终结了亚述帝国,就这样开创了一个横跨印度河流域到埃及的大帝国。

  上图为被伊朗人尊称为国父的居鲁士,他以伊朗西南部的一个小首领起家,经过一系列征战而胜利,统一了大部分的古中东地区,建立了从印度到地中海的特大帝国。

  你也许记得,大流士和薛西斯两位大帝曾经妄图征服希腊,却惨遭失败。这一王朝叫做阿契美尼德王朝,它持续了两百二十年之久,直到马其顿的亚历山大大帝将它扫灭,这是第一次异族入主伊朗。

  阿契美尼德王朝的诸王都是伟大的建造者。在首都波斯波利斯,矗立起宫殿群(并无神殿的踪迹),以多根大石柱支撑。波斯波利斯遗址能让我们对于气势恢宏的宫殿产生直观印象。

  亚历山大英年早逝,是亚历山大的将军塞琉古及其继任者在这里短暂开创了一个希腊帝国,在接下来更漫长的半外族统治下,波斯受到了希腊文明进一步的影响。

  不过希腊文明的影响主要是在艺术层面,并未触及波斯的宗教,几乎未撼动其国教琐罗亚斯德教(小编按:传入中国后即为祆教,即后来的明教,俗称拜火教,金庸小说《倚天屠龙记》里有丰富描写)。该教认为阿胡拉·马兹达(Ahura Mazda,意为“智慧之主”)是全知全能的造物主、最高主神——对了,你没看错,这个mazda和马自达汽车的商标发音十分相似。

  公元3世纪,波斯迎来了民族复兴,一个新的王朝建立起来。这便是萨珊王朝,它怀有激进的民族主义,宣称自身是古代阿契美尼德王朝的继承者。西边先后是罗马帝国和拜占庭帝国,东边则有虎视眈眈的突厥部落,萨珊王朝夹在中间,但它还是坚守了四百多年,直到伊斯兰教席卷而来。

  公元7世纪之初,占据了西南亚的两大王朝分别是拜占庭帝国和萨珊波斯。二者战争不断,却没想到阿拉伯半岛沙漠部落崛起,结果萨珊被灭,拜占庭被重创

  与拜占庭帝国的连年征战彻底耗尽了这两个帝国残余力气。阿拉伯军队高举他们全新的信仰,勇猛精进,乘虚而入,一举夺下波斯。7世纪中期,距离先知穆罕默德辞世不到十年,波斯就落入哈里发之手。但阿拉伯人无法像在叙利亚或埃及那样同化波斯人。

  不过,即便皈依伊斯兰教,波斯人也走出了一条独有的道路。伊斯兰教内部出现两大教派:什叶派和逊尼派。在波斯,一直到现在,都是什叶派势力独大,而在其他伊斯兰世界,据统治地位的则是逊尼派。(小编按:这也是为什么伊朗挺叙利亚的阿萨德,因为双方同属什叶派)

  二者的区别在于:逊尼派承认四大哈里发和以后各个王朝哈里发的合法性;什叶派则认为只有阿里是穆罕默德的合法继承人,伊斯兰社会应该由阿里及其后裔领导。

  公元9世纪中叶以后,阿拔斯王朝的政权开始腐化,帝国四分五裂,波斯独立,东面的突厥部落建立了多个国家,最终他们攫取了波斯,并成为巴格达的哈里发的幕后操纵者。11世纪初,伽色尼的马哈茂德崛起,建立起的短命帝国被另一个突厥部落塞尔柱人。塞尔柱帝国通过扩张,领土大大增加,维持了一百五十年,并与基督教长期作战。

  12世纪末,另一支突厥人又将塞尔柱人赶出波斯,建立了花剌子模王朝,但好景不长,因蒙古使臣被害,成吉思汗震怒,亲率大军问罪,花剌子模王朝遭灭顶之灾。

  大灾来临。13世纪(1220年左右),成吉思汗一路扫荡,一举摧毁了花剌子模王朝。数年后,成吉思汗之孙孛儿只斤·旭烈兀在这个地区创立伊尔汗国,血洗巴格达,将数百年的文化积累毁于一旦。蒙古大军将中亚几乎夷为荒野。

  帖木儿时代持续一个世纪,文学艺术运动风起云涌,故有“帖木儿文艺复兴”之美称。而此时也正值意大利文艺复兴。

  被突厥和蒙古异族统治的波斯人,将自己的文化加诸征服者。与此同时,波斯也在政治上争取独立,帖木儿家族步步东退,最后偏安于河中地区一隅。

  从1502—1722年,萨法维王朝共存续了两百二十年,其中1587—1629年,一世在位,他是波斯历史上最伟大的君主之一。土耳其奥斯曼帝国在西,乌兹别克在东,夹缝中生存的一世雄才大略,击退了两大强敌,萨法维帝王朝的国力达到顶点。

  伊朗文化并不仅囿于波斯一地,而是从东到西传播到从土耳其到印度的广大区域。波斯语是印度以及西亚上流社会的用语,就像法语一度在欧洲的地位。

  波斯艺术的古老精魂在泰姬陵留下了不朽的印记。波斯艺术也深深影响了远在君士坦丁堡的奥斯曼建筑,那里的许多建筑都有鲜明的波斯特色。

  莫卧儿王朝在印度进入末期时,萨法维王朝也在1725年左右走向了终点。和往常一样,都是统治者自作孽。

  阿富汗人首先爆发起义,不仅成功复国,而且占领伊斯法罕,罢黜了萨法维君主。18世纪的波斯史,是一部内战频仍、统治者相互厮杀的苦难史。

  欧洲帝国主义的侵略扩张叩开了波斯的大门。俄国从北方向南蚕食,英国从波斯湾步步紧逼。波斯离印度不远,两国国境线也逐渐靠近,事实上今天的两国已经接壤。波斯正好位于通往印度的必经之路上。全力保护印度以及通往印度的要道是英国的一大国策。英国绝不可能眼睁睁看着强敌俄罗斯横跨此要道,对印度构成威胁。所以,英俄两国都在觊觎波斯这个弱国。各位沙阿(波斯国王)昏庸无能,不是与英俄两国发生冲突,进退失据,就是与本国人民为敌。要不是英俄两国陷入大博弈,互不相让,波斯早就被英国或俄国吞并,或会像埃及那样沦为保护国。

  20世纪初,波斯因为另一个原因——石油,而成为他国盘中餐。1901年,伦敦的律师兼商人威廉·诺克斯·达西在波斯发现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油田。达西的权益后来并入新组建的英波石油公司,波斯石油为国外的股东输出了巨大利润(其中最大的股东便是英国政府),只有一小部分收益归波斯政府。

  渐渐地,英俄两国划分势力范围,将波斯一分为二。波斯实在可怜,被一个大国吞并也许日子更好一些,这样它会对波斯更负责。

  1914年,世界大战爆发。波斯在战争中宣布中立,不过弱者的中立宣言是无足轻重的,被完全无视,英俄同属协约国,土耳其当时的领土包括伊拉克和阿拉伯半岛,是德国的盟国,所以列强军队在波斯进进出出,打打杀杀。一轮又一轮的战事中,波斯这片土地上永远是战火纷飞。

  1918年,英法领导下的协约国赢得了战争,波斯则完全被英国军队占领。英国马上就要宣布波斯为保护国(对波斯来说,这仅比正式吞并略有尊严),并且梦想建立一个从地中海到俾路支(巴基斯坦西部一沙漠地带,以伊朗、阿富汗和阿拉伯海为界)和印度的不列颠东方大帝国。

  然而战后民族主义高涨,1921年,军人礼萨·汗发动政变,废黜恺加傀儡王朝,建立新的巴列维王朝,礼萨·汗加冕登基,称礼萨·沙阿·巴列维,成为巴列维王朝开国君主。

  伊朗的民族复兴是延续两千年来的一大传统,它回望伊斯兰教到来前的光辉岁月,从往昔王朝那里汲取念力。礼萨·沙所选取的王朝名“巴列维”,可追溯到古代。

  印度的尼赫鲁家族一门祖孙三总理。 尼赫鲁人称“博学尼赫鲁”,为了印度独立,先后入狱9此,共坐牢1041天,他在狱中恢复了大量阅读的嗜好,给十四五岁的独生女英迪拉写了大量家书,深入浅出,由此形成《人类的历史》一书。 英迪拉也不孚众望,成为印度首位女总理。因此这本书写给女儿,更是写给全人类的下一代。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返回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共51人参与)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