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人际交往的六种模式 你属于哪种?
导读:
这种模式会促使人不断地在所有的人际交往中寻求双边利益。双赢就是双方有福同享,皆大欢喜,这种结果会让所有人都愿意接受决定,完成计划。双赢者把生活看成是合作的舞台,而不是竞技场...
这种模式会促使人不断地在所有的人际交往中寻求双边利益。双赢就是双方有福同享,皆大欢喜,这种结果会让所有人都愿意接受决定,完成计划。双赢者把生活看成是合作的舞台,而不是竞技场。大多数人都用非此即彼的方法看问题,非强即弱,不胜则败。其实世界之大,人人都有足够的立足空间,他人之得不必就视为自己之失。
秉持这种信念的人习惯于利用地位、权势、财力、特权或者个性达到目的。大多数人从小就被这种模式侵染。在家里,大人总是喜欢把小孩子进行比较,好孩子会得到更多的爱、理解和耐心。同龄人之间也是如此,有时完全根据自己的期望和标准来选择接受还是拒绝一个人。大环境下让这种我赢你输的思维模式更加根深蒂固。诚然,在竞争激烈和信任薄弱的环境里,我们需要我赢你输的结果。但是竞争在生活中只居少数,我们不需要每天都和同事、邻居、朋友竞争。现实生活需要相互依赖,而不是单枪匹马,我们的很多梦想都需要通过和他人合作才能实现。
有些人和上面刚好相反,他们希望放低自己来取悦别人,喜欢满足他人的希望,别人的认同和接受能够给他们力量。生活工作中,常常不是放弃就是退让,如果成为领导,对下属也是极端纵容。成为别人口中的“老好人”,然而“好人不长命”。然而,若是一味压抑,不能把愤怒情绪加以升华,自我评价将日趋低下。到最后依然是会危及人际关系,使原先委曲求全的苦心付诸流水,得不偿失。
当两个损人利己的人在一起,由于双方都固执己见,以自我为中心,最后一定是两败俱伤。因为他们都不愿意服输,都想报仇,扳回局面,但其实这是一把双刃剑,到最后根本没有赢家。有一个小故事:一对夫妻因感情不和离婚了,离婚时法官要求丈夫将出售资产所得的一半分给妻子,结果他把价值十万元的汽车以五百元出售,分给了妻子两百五十元。妻子提出抗议后,法官发现,他的丈夫为了不让她得到那么多钱,将所有财产都廉价出售了。这位丈夫为了报复,不惜牺牲自身利益。只有不够成熟,掌控不了人生方向的人才会这样做。
别人输不输都无所谓,重要的是自己一定要得偿所愿。古代很多学问者奉行的就是这种理念,自己愿望的实现不建立在有损他人利益上。
如果实在无法达成共识,就不如好聚好散。道不同,不相为谋。心中留有退路,坦诚相见。买卖不成仁义在,或许日后还有合作的机会。
人际交往是一门哲学,有的人如鱼得水,左右逢源。有的人如履薄冰,路途坎坷。以上六种人际交往模式,你属于哪一种呢?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