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广西儿童智库专家建议专题 父母要重视为孩子提供培养良好性格的家庭教育环境
导读:
疫情防控期间,广西儿童工作资源中心依托微信公众平台开辟“广西儿童智库专家建议”专栏,邀请项目专家向广大儿童及家长提供疫情防护、儿童心理、卫生保健、家庭教育等多方面知识和资源...
疫情防控期间,广西儿童工作资源中心依托微信公众平台开辟“广西儿童智库专家建议”专栏,邀请项目专家向广大儿童及家长提供疫情防护、儿童心理、卫生保健、家庭教育等多方面知识和资源,充分发挥专家智库作用,对疫情防控期间做好儿童工作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爱因斯坦说:“优秀的性格和钢铁的意志,比智慧和博学更重要,智力的成熟,很大程度上是依靠性格的,这点往往超出人们通常的认识。”孩子是否有优良的性格,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他能否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决定着他将来是否有所成就,更决定着他一生的健康、成功与幸福!——“性格决定命运”!
心理学家认为,人类的性格里都有父母的部分遗传,这个遗传部分占有40%,一般称为孩子的天性。形成性格另外的60%则跟生活环境、宗教信仰有关,特别是孩子所处的家庭环境的影响。
因此,孩子的性格发展与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有密切的关系。父母应该重视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重视自身的言行修养,为孩子提供培养良好性格的家庭教育环境。
首先,父母应给孩子创设一个和睦、融洽、民主的家庭氛围,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体验到家庭的欢乐,意识到自己是家中重要的一员——这有助于孩子养成活泼开朗的性格和乐观向上的阳光心态。具体做法建议如下:
一是要用心建设学习型家庭。建设学习型家庭,可以优化家庭教育环境,构建亲子互相学习、自我完善、共同进步、健康成长的家庭环境。比如父母经常和孩子一起阅读,一起看新闻,关心国家大事,然后各自发表一下读后感或者是观后感,分享共同学习的成果,孩子就会在分享的过程中得到许多启示。这种浓厚的家庭学习氛围,有助于引导孩子学习如何学习、如何生活 、如何做人,有助于培养孩子积极向上的进取心和正能量。
二是要积极营造和谐友爱的家庭氛围。和谐是每个家庭都希望的一种生活状态,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关爱、相互理解、遇事能够配合默契,是和谐家庭的重要体现。在这样的氛围中生活,家庭成员就会有一种融洽感、幸福感。因此,父母首先要做到相互尊重、包容、谅解,彼此关爱,遇到事情平等协商,尽量不要发生争吵;父母还要尽可能每天与孩子共享一段时光,与孩子谈谈心,聊聊天,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尊重,对自己的关爱,这有助于养成孩子平和的心态和开朗的性格。
三是要不断增添家庭生活情趣。健康的生活情趣能让人心情愉阅、融洽亲子关系。因此,日常的家庭生活中要有歌声,有笑声,有充满欢乐的游戏活动;周末或者假期父母要坚持与孩子一起外出运动,郊游,参观博物馆,看电影等。这有助于孩子养成热爱生活,乐于交往的性格。
其次,父母要重视自己的言行修养,克服不良的性格脾气,管控好负面情绪——这有助于孩子养成温和从容的性格和理智平稳的心态
心理学家认为:父母的情绪是影响孩子性格塑造最大的因素。父母情绪稳定,孩子也会情绪稳定。父母性格温和,孩子的性情也会平和。情绪平和的孩子身上,笑容更多,幸福感更强。另外,情绪温和的孩子抗挫折能力也会更好,遇事不会惊慌失措,能较好地融入环境,能现实、理智地处理在生活中遇到的难题。可见,父母的好脾气好性格,会让孩子也形成好的性格脾气。
其实,许多父母也知道自己发脾气对孩子影响不好,常常在发完脾气后,内心十分愧疚后悔,但又控制不住自己。那么,父母应该怎么做呢?
生活不易,成年人产生不良情绪也是经常有的事情。父母对孩子发脾气,其实很多时候是因为自己工作压力导致心情不好,回到家如果看到孩子没有达到自己的预期时,会迁怒于孩子。因此,父母一旦感觉自己心情不好时,应该先去释放自己的不良情绪:例如可以约朋友出去逛街聊天,倾诉自己最近的不如意;和伴侣一起去吃饭看看电影,或者去打打球,跑跑步,换换心情;也可以在心中默念“冷静冷静”整理一下情绪。总之,不要把负面情绪带回家,更避免把负面情绪发泄到伴侣或孩子的身上。
每一个人都有情绪外泄的时候,情绪控制得再好,还是可能会出现那么几次的冲动。如果父母发生了这种情况,就要在情绪平复之后,及时与孩子沟通交流,解释清楚为什么自己会发脾气:是因为孩子做错事,还是因为自己的原因。当与孩子解释清楚之后,也需要向孩子表明:不管父母生气时说了什么,都是爱你的。同时还应该鼓励孩子将心里的感受说出来,以防孩子受到不良情绪影响后的负能量憋在心里而留下阴影。父母的这种生气后及时与孩子和解的做法也会给孩子示范发脾气后如何处理的正确方式。
(1)自我提醒:每次感觉要发火或者情绪低落时,用自我提醒的方式,不断提醒自己,不能因为自己的负面情绪“污染”家庭气氛;
(2)离开现场:当感觉自己要对孩子发火时,告诉自己“等30分钟后再说”。在这30分钟里,自己先去做其他可以转移情绪的事情,远离当下的情境。
(3)每对孩子生一次气,就陪孩子做五件积极的事情弥补不愉快的情绪。因为科学研究表明,对付不愉快的情绪至少需要五件积极的事情才能弥补。
综上所述,父母是孩子成长路上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点点滴滴的影响都会给孩子的性格发展打下深深的烙印;家庭是孩子性格发展的重要,父母应赋予孩子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因为这个良好的家庭环境是一个能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的学习环境、生活环境和精神环境。
徐巧英教授,广西儿童工作资源中心项目专家,先后就职于广西南宁民族师范学校、广西教育学院、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现改名为“广西职业师范学院”)。长期从事教师培训、校长培训、家长培训及党政干部培训工作等。
现兼任:广西家庭教育研究会副会长,广西行为科学学会副会长,广西第一届家庭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成员、中国青少年基金会讲师团成员,广西教育厅教师培训“国培计划”、“区培计划”评审专家。
广西儿童工作资源中心是在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支持下,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儿工委办承接并委托广西妇女理论研究会成立并运行的省级儿童工作智库,为省级儿童工作资源中心项目的顺利推进和广西区儿童纲要实施提供技术支持和专业指导。在贵港市港北区、来宾市兴宾区、贺州市钟山县各选取3所重点支持儿童之家和7所非重点支持儿童之家,推进社区儿童保护与服务体系建设,运行社区儿童之家。主动开展儿童保护相关问题及政策研究,推动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的制定完善。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