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

11岁男孩重度肝硬化医生:这个常见习惯害了他!

原标题:11岁男孩重度肝硬化医生:这个常见习惯害了他!

导读:

  最近,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肝硬化患者,竟是一名11岁的小男孩,已经重度的肝硬化。而这一切,都与他一个常见饮食习惯有关!  结果做完B超后,医生愣了:影像结果显示中度脂肪...

  最近,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肝硬化患者,竟是一名11岁的小男孩,已经重度的肝硬化。而这一切,都与他一个常见饮食习惯有关!

  结果做完B超后,医生愣了:影像结果显示中度脂肪肝,肝脏右叶最大斜径148mm,比成人正常肝脏还要大。

  2020年5月,小男孩又回到了医院复诊,B超初步结果显示:从原本的中度脂肪肝变成了轻度脂肪肝。

  然而,眼前的小男孩比起一年前明显胖了,加上他疫情期间宅在家吃好喝好缺乏锻炼,脂肪肝难道真的好转了吗?为了确保万一,医生再次建议孩子做肝穿刺,才能准确地查出肝脏的情况。

  3天后肝穿结果出来了,验证了医生不详的预感。小男孩的病理报告显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伴肝硬化,肝硬化等级是S3-4,属于重度肝硬化。

  根据家长介绍,孩子从小就胃口好,一顿能吃2、3碗白米饭,爱吃红烧肉等荤菜,也喜欢吃重油重盐的食物,每一顿都要吃到撑才罢休。结果就是孩子越吃越胖。

  我们总听老一辈人说:“小孩子长得胖,有福气!”“能吃是福,能多吃就多吃。”“这孩子白白胖胖的,养得真好!”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范建高曾在2017年接受健康时报记者采访时谈到,一般而言,肥胖的过程是先“胖到肝”,再“胖到腰”,最后是整体的体重超标,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胖子。

  多项研究表明,大约有0.5%~1%的脂肪肝和2.8%的脂肪性肝炎患者在大约20年后会发生肝癌。非酒精性脂肪肝一旦发展成肝硬化,肝癌的发生率将会增加到4%~27%。

  北京朝阳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高珊2019年在接受健康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儿童期肥胖,成年后有75%的概率依然体重超标,发生高血压、心脏病、心脑血管疾病的概率是成人的2到4倍。

  2020年《美国心脏协会杂志》上的一项研究也表明,与同龄健康者相比,肥胖和2型糖尿病的青少年,五年后的颈动脉壁更厚、更僵硬。

  “肥胖症患儿患糖尿病的概率为非超重人群的3倍。近几十年我国居民生活水平提升,平均100人中就有一个糖娃。”北京天坛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方红娟2019年在接受健康时报记者采访时谈到。现在一些家长会依孩子的喜好,让他们吃很多肉、喝碳酸饮料等,这些都会让孩子体重过重。

  一篇《肥胖儿童心理及治疗》的文章谈到,肥胖儿童社会适应能力较正常儿童差,抑郁、社交退缩分裂行为等心理现象也明显高于正常儿童。据调查,有近1/2肥胖儿童因在集体中受到歧视、伙伴关系不良、自我感觉差而不愿在集体活动中表现自己;70%以上的肥,胖儿童因身材被同伴起外号或担心穿不上漂亮衣服,存在明显的自卑感和孤独感。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研究所营养生化研究室主任常翠青2012年在接受健康时报采访时谈到,孩子味觉适应力在4岁前是关键时期,过了7岁味觉便成熟。

  2012年时,西安交大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小儿内科主任医师肖延风在健康时报上刊文分享了适合学龄前和青春前期儿童的“交通灯饮食”:

返回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共53人参与)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