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现代体能训练方法与手段
导读:
现代体能训练方法与手段_教育学/心理学_人文社科_专业资料。《现代体能训练方法与手段》 ? ? ? ? ? ? 体能训练:运用各种身体训练手段,全面改 善运动员的身体形态...
现代体能训练方法与手段_教育学/心理学_人文社科_专业资料。《现代体能训练方法与手段》 ? ? ? ? ? ? 体能训练:运用各种身体训练手段,全面改 善运动员的身体形态、提高机体机能和发展运动 素质和健康素质的训练过程。 一、体能训练概述 (一)体能
《现代体能训练方法与手段》 ? ? ? ? ? ? 体能训练:运用各种身体训练手段,全面改 善运动员的身体形态、提高机体机能和发展运动 素质和健康素质的训练过程。 一、体能训练概述 (一)体能训练的作用 良好的体能是技术训练的基础; 良好的体能是战术训练的基础; 是承担大负荷训练和高强度比赛的需要; 有助于培养心理品质和稳定比赛心理; 有助于预防伤病,延长运动寿命。 ? ? ? (二)体能训练的结构 体能训练的构成要素: 形态训练、机体机能训练、运动素质训练、健康素质 训练。 形态训练目的:通过各种专门设计的方法和手段,形 成和改善专项所需要的身体形态。 机能训练目的:改善和提高运动员的身体机能状况。 运动素质训练目的:发展速度、力量、耐力、柔韧、 灵敏、协调能力。 健康训练目的:增进健康,减少伤病,提高运动员对 环境的适应能力。 四要素之间的关系: 以机体机能训练为基础,以运动素质训练为核心, 以形态和健康训练为辅助,四方面紧密联系,相辅相成, 相互制约,共同发展。 (三)体能训练方法学要点 1.体能训练与专项紧密结合; 2.体能训练的比例合理; 3.训练手段针对性强; 4 .训练组织技巧化; 5.训练过程可控性强; 6.重视营养和恢复。 (四)专项体能训练要求 突出发展在专项训练和比赛中起主要作用的器 官和肌肉;练习性质与专项比赛性质相吻合;练习 时间与专项比赛持续时间相适应。 二、力量素质训练 (一)力量训练方法 1. 等长力量训练法 概念:肌肉以等长收缩形式使人体保持在某一特定位 置或对抗固定不动的阻力的力量训练方法。 功能:快速发展最大力量;提高支撑性用力的能力。 优点:方法简单、易行;快速、有效地发展最大力量; 在任何关节角度对肌肉进行针对性练习,准确体会动作。 缺点:影响动作速度;改善神经肌肉协调性的训练效 果不明显;青少年谨慎使用。 负荷安排:70%以下强度,持续时间12秒以上,做4组; 70%~90%强度,每组持续时间8~12秒,完成6组; 90~100% 强度,每组持续时间3~6秒以上,完成4组。组间间歇三分 钟。 ? ? ? ? ? ? ? ? ? ? ? ? ? ? ? ? 2、等张力量训练法 概念:肌肉以等张收缩形式进行负重或不负重的动力 性抗阻力练习方法。 功能:发展最大力量、爆发力、速度力量、力量耐力; 建立力量储备。 优点:全方位发展力量素质;改善神经肌肉的协调性; 有效提高肌肉收缩速度和增加肌肉体积;便于采用多种训 练手段,产生综合训练效果。 缺点:肌肉在某些关节角度负荷不足;极限重量或极限 速度练习时,容易受伤。 怀特方案 : 训练目标 强度 次数 组数 间歇 一般力量 80~100% 1~8 2~6 2~4分 力量耐力 25~85% 20~50 2~6 45~90秒 爆 发 力 40~65% 6~12 2~3 2~4分 健 身 65~85% 8~15 3~6 30~90秒 ? ? 3、等动力量训练法 概念:借助等动训练器进行的力量训练方法。在动作的 任何阶段保持恒定用力或恒定速度。 功能:发展最大力量;发展水上运动员的力量素质。 优点:对最大力量有很高的训练价值;对外阻力系数大 的项目有独特训练效果;有效改善肌肉的内协调能力;有 助于发展弱小肌肉群;减少损伤,训练后恢复较快。 缺点:限制爆发力的发展;关节灵活性受到一定影响。 负荷特征:最大收缩强度,每组8~10次,做3~5组,每 周2~4次。中等或小强度,每组8~10次,做3~5组,每周 3~4次。中等或小强度,每组15~30次,做4~6组,每周3次 。尽可能结合专项特点,尽可能接近专项动作速度。 ? ? ? ? ? ? ? ? ? ? 4、超长力量训练法 概念:肌肉先被迫快速拉长,紧接着迅速转 为向心收缩的力量训练方法。 功能:提高肌肉的动态支撑能力,发展爆发 力和弹跳力。 练习方式:不同高度和不同形式的跳深;各 种快速跳跃练习。 优点:发展肌肉的最大张力,提高肌肉的抗 拉能力;明显提高肌肉的收缩速度;有效发展爆 发力和弹跳力。 缺点:运用不当,容易使肌肉拉伤;少儿不 宜过多使用。 负荷安排:极限或次极限强度,每组8-10次, 4-6组,组间休息2-3分钟。 ? ? ? ? ? ? ? ? 5、组合力量训练法 概念:将等张、等长、退让练习进行不同组合 的力量训练方法。 功能:提高肌肉的质量,产生综合训练效果。 组合形式: 博斯科组合 75%等张练习+25%退让练习; 帕拉尼夫组合 50%等张练习+25%退让练习 +25%等长练习; 耶西斯组合 75%等张练习+15%退让练习 +10%等长练习。 负荷安排:参照相应的力量训练法负荷安排 ? ? ? ? ? ? ? ? ? (二)最大力量训练 影响最大力量的因素:肌肉的体积;用意志支配肌肉 活动的能力;肌肉内部和肌肉之间的协调性。 最大力量训练的途径: 增加肌肉的体积;提高用意志支配肌肉活动的能力; 改善肌肉内部和肌肉之间的协调性。 最大力量的训练方法: 1.重复法 方法特点: 负荷特征:强度:75%~90%;重复次数:3~6次;组 数:6~8组;每组间歇:3分钟;每组完成时间:20~25秒 。 ? ? ? ? ? ? ? ? 2.强度法 方法特点:大负荷——逐渐至极限——大强度 ——肌肉出现劣性反应 方法作用:有效发展最大力量;明显提高相对 力量;不增加肌肉体积和体重。 负荷特征:强度:90~100%;每组次数:1~4 次;组数:5~7组;间歇:3~5分。 3、极限法 方法特点:进行极限数量的重复,直至完全练 不动为止。 方能:对机体起着最为深刻的结构性和机 能性的影响;改善M协调和提高肌肉的体积。具有 多重训练效益。 负荷特征:强度:50~75%;次数:10~12次; 组数:3~5组;间歇:3~5分钟。 ? ? ? ? ? ? ? 4、塔式训练法 方法特点:练习过程中,下一组的练习随重复 次数的减少而增加负荷重量。 方能:增加肌肉体积;提高用意志支配肌 肉活动的能力。 塔式法类型负荷特征: (1)金字塔式:80%+85%+90%+95%+100%; 每组练习分别为7、5、3、2、1次;自由控制组数; 间歇充分。 (2)梯形式: 60~70%+75%+80%+85%+90%, 每组练习分别为8、7、6、5、4次;自由控制组数; 间歇充分。 (3)双塔式 85%+90%+95%+100%+100%+95%+90%;每组练习 分别为5、4、3、2、1、1、2、3次;自由控制组数 ;间歇充分。 ? ? ? ? 5、静力性训练法 方法特点:用较大重量的负荷,以递增 重量的方式进行练习。 方法用途:发展最大力量和静力性耐力; 克服某些肌群力量发展的不足;作为受伤后 积极恢复正常功能的手段。 负荷特征:参照等长力量训练法。 ? ? ? (三)速度力量训练 速度力量的训练途径:发展最大力量; 提高肌肉收缩速度。 训练思路及办法: ? ? ? 改善和提高最大力量的方法同样适用于发展 速度力量; 肌肉以最快的收缩速度克服轻重量的方法; 肌肉以爆发性收缩克服较大重量的方法。 ? ? 速度力量训练负荷: 强度:30~50%;次数:8-10次;组数: 3~5组;动作速度接近极限;间歇:3~5分 。 ? ? ? ? ? ? ? ? ? (四)力量耐力训练 力量耐力的决定因素:最大力量,肌糖元水平,肌 肉抗疲劳(耐酸)能力。 力量耐力训练方法: 1. 发展一般力量耐力:采用“持续间歇法”。 (1)强度:40~60%;次数:10~20次;组数:3~5组; 间歇:30~90秒。 (2)强度:25~40%;次数:30次以上;组数:4~6组; 间歇:30~60秒。 2. 发展专项力量耐力:根据项目特点,选择相应训练 手段。 3. 发展多部位肌肉力量耐力:采用循环训练法。 负荷特征:强度:25~40%,60~70%,50~60%;练 习站数量:5~10个;每站练习次数或时间:6~10次或 20~30秒;组数:2~4组;间歇:站间15~25秒,组间休息 以基本恢复为原则,3~4分钟。 ? ? ? ? ? ? ? 专项力量训练强调:力量练习尽量与专项力 量的要求及专项技术结构一致。 1. 力量练习的动作方向力求与专项动作方向 一致; 2. 力量练习的动作速度力求与专项动作速度 一致; 3. 力量练习的动作幅度力求与专项动作幅度 一致; 4. 力量练习的用力程度必须超过专项动作的 用力程度; 5. 在完成专项动作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肌肉 ,要承担主要负荷; 6. 根据不同项目对力量的需求程度,合理安 排力量训练比重。 ? ? ? ? ? 三、速度素质训练 速度素质:人体快速运动的能力。或者,运 动员的机体在最短时间内完成动作的能力。 (一)速度在竞技运动中的表现形式: 1.简单形式:反应速度(人体各种刺激产生 反应所需的时间)、动作速度(人体或人体的某 部分完成某动作所需的时间)、动作频率(单位 时间内完成动作的数量)。速度的简单形式相对 固定,没有必然的联系,应分门别类采用手段予 以发展。 2.复杂形式:起动加速能力、一次性集中 爆发用力的能力、位移速度。 ? ? ? ? ? ? ? ? (二)速度训练方法 1.力量训练法:速度素质的生物学基础与力量素质的 生物学基础相同,故快速性力量训练的方法手段,对速度素 质有直接作用。例如,小于体重的快挺、快抓、半蹲跳(负 重15~25%,不超过50%),负荷安排要体现练习的速度性质 。 2.常规训练法:用常规手段去发展局部速度能力和综 合速度能力。 (1)反应速度练习:提高简单反应采用重复、完整、分 解法、运动感觉练习;改善预测反应采用变换、移动目标和 选择目标练习。 (2)动作速度练习:完善技术、利用助力、利用后效应 作用和加大难度练习。 (3)动作频率练习:一般性练习、专项性练习。 (4)位移速度练习:力量练习、重复练习、步幅与步频 练习。 ? ? ? ? ? ? ? ? 3.外力训练法 概念:借助风力、重力、牵引力等外力条件进 行速度训练的方法。 功能:提高训练强度、突破速度障碍、提高速 度能力。 练习手段:顺风(流)练习、下坡跑、牵引练 习、转动跑道、领先装置。 4. 比赛训练法 概念:在比赛气氛和比赛环境条件下所进行的 对抗性训练方法。 优点:最大限度地动员人体的生理和心理能量 ,加深训练效应;使神经肌肉的活动在比赛条件下 趋向协调化,产生与之相适应的机能反应。 缺陷:容易使初级运动员产生心理紧张,导致 动作紧张;过多使用会形成速度障碍。 ? ? ? ? ? ? ? ? ? 5、预先刺激法 概念:在速度训练之前或训练之间,通 过采用专门手段,预先激发运动员的机体能 力,从而提高专项训练效果的方法。 练习方式: —预先完成速率练习刺激; —预先爆发用力刺激; —预先负重刺激; —预先加重器械刺激; —跟随跑; —采用某些技术手段和方法预先刺激。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