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19个好习惯有助防痴呆
导读:
《世界阿尔茨海默病2018年报告》显示,每3秒钟,全球就有一名痴呆症患者产生。目前,全球至少有5000万的痴呆症患者,其中60%-70%为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越来越多的流行病...
《世界阿尔茨海默病2018年报告》显示,每3秒钟,全球就有一名痴呆症患者产生。目前,全球至少有5000万的痴呆症患者,其中60%-70%为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越来越多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阿尔茨海默病是可以预防的,有效控制危险因素、合理利用保护因素可以显著降低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率和患病率。
近日,全球首个阿尔茨海默病循证预防国际指南在《英国医学杂志》子刊《神经学、神经外科学与精神病学杂志》上发表。该指南由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内科联合国际老年学会,以及来自美国、加拿大、法国、新加坡、希腊的专家历时5年研究制订。该指南针对阿尔茨海默病的19项影响因素或干预措施提出建议:
8.定期检测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对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应用维生素B和(或)叶酸治疗,同时密切监测其认知功能状态。
9.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用药,避免罹患脑血管疾病。对于卒中患者,尤其是脑微出血患者,应密切监测其认知功能改变,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保护其认知功能。
多项研究显示,通过检测血液中某种蛋白质水平,可以确诊阿尔茨海默病(俗称早老性痴呆症),最早可在病症出现前20年确诊。
验血诊断阿尔茨海默病并非新鲜事。然而,美国和瑞典的两项最新研究显示,这种诊断方式可在患者出现症状前确诊。美联社报道,美国和瑞典研究人员近日在美国阿尔茨海默病人协会举办的一个线上国际会议中报告他们的研究结果,显示验血诊断的准确率在89%至98%之间。
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研究人员发现,只要采血4毫升,检测其中蛋白质p-tau217水平有所增加,即能确诊阿尔茨海默病。他们发现,在患者出现症状之前,其大脑和脊髓液中的ptau217水平已经增加。
瑞典隆德大学研究人员发现,阿尔茨海默病患者p-tau217水平是未患病的人大约7倍。对于携带有一种罕见基因、先天易患阿尔茨海默病的人群,出现病症20年前血液中的ptau217水平就开始增高。
记忆力和认知能力测试是阿尔茨海默病的常规诊断手段,由专门的神经科医生完成,但准确率有限。脊髓穿刺和脑扫描准确率更高,但成本较高且不易操作。这些诊断手段只适用于已经出现症状的患者,有可能延误治疗时机。相比之下,验血检测能在症状出现前确诊,还简便易操作、成本较低。袁原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