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

人际交往的艺术:两个原则四个忌讳做到的人都有大格局大智慧

原标题:人际交往的艺术:两个原则四个忌讳做到的人都有大格局大智慧

导读:

  孔子曾说过的一段话:“言行,君子之枢机,枢机,制动之主,枢机之发,荣辱之主也,言行,君子之所以动天地,可不慎乎”。在这句话中,孔子阐述了一个人讲话能力的重要性,他说言行是一...

  孔子曾说过的一段话:“言行,君子之枢机,枢机,制动之主,枢机之发,荣辱之主也,言行,君子之所以动天地,可不慎乎”。在这句话中,孔子阐述了一个人讲话能力的重要性,他说言行是一个人的枢机,一旦发动了这个枢机,可以主宰一个人的荣辱,所以说话一定要谨慎小心。而孔子本人讲话水平也是一流,说话非常讲究方法,从他弟子根据他的言行所总结的《论语》就可见一斑,当真是字字珠玑。

  孔子强调说话必须慎重、准确、负责任。他说:“乱之所生也,则言语以为阶”,所有的祸乱是怎么 产生的呢,祸从口出,都是由于口不择言一步步发展而成的。所以,孔子说“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一个君子说话一定要一丝不苟,不能有一点马虎大意。

  如何做到慎言呢?孔子也说得很清楚:“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也就是说,多听多看少说话,自己拿不准的就不要说,拿得准也要慎重说,这样子才能不说错话,也不会后悔。毕竟说出去的话,吐出去的吐沫是收不回来的。

  真正的讲话高手都能做到“夫人不言,言必有中”,也就是说,一般不说话,但是一说话就能切中要害,直达痛点,也就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其言之不怍,则为之也难”,如果说话不谨慎,就很难做到言必行。

  孔子认为讲话还必须要看对象,他说:“可与言而不与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什么意思呢,有些人该和他说话而你不说,就会错过机会,有些人不该和他说话你要说,就可能说错话。

  孔子还说对于说话的时机论述的也非常精辟,他说:“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意思是说,没有轮到自己说话的时候不要说,该自己说话的时候不要迟疑,同时说话的时候还要察言观色,看说话的场合环境,什么时候、什么场合、对什么说什么样的话。“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做到这些的时候,没有人会讨厌你说话。

  讲话的方式还要因对象而异,他说:“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你讲话的内容,都要结合对象,比如说邻居的买菜的奶奶,你不给他讲邻里长短,柴米油盐,给她讲大数据、讲互联网,她一定不感兴趣也听不懂。你给一个孩子讲易经讲玄学风水,他会对你敬而远之。

  一忌内容不当,“子不语:怪、力、乱、神。”孔子认为说话内容不应当包括违背生活常理的事情,即“怪”;也不应当推崇暴力、勇力,而要用道理教化,让人自愿接受;更不应乱讲,背离社会正常价值观,讲话要以爱民拥国为主题;最后,讲话内容忌讳谈论超出人类即神的事情,要关注人和社会众生,关注民生。

  二忌巧言令色。孔子说:“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孔子最不齿巧言令色的人,这样的人即便你巧舌如簧、说的天花乱坠,也得不到人的尊重。人都喜欢和真诚实在的人交朋友,花言巧语只会让人反感。

  三忌强嘴利舌。孔子说:“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意思说说,别人说的话,如果你不赞同,不要强辩,徒费口舌,这样自己费劲,别人还会讨厌你,何苦呢?道家老子也说“善者不辩”,心里明白就行了,何苦要给他争个对错呢?

  四忌无端抱怨。孔子说:“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孔子一生可谓坎坷,但是从来不埋怨社会,不埋怨天命,不埋怨别人,一直兢兢业业,通过学习平常的知识,理解其中的哲理,获得人生的真谛,成就了自己的圣人之路。

  以上就是孔子说话的两个原则,四个忌讳。如果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行能够做到,那你一定是个生活中说话做事讨人喜欢的人,生活事业也会百事百顺!同时,一个人能做到这几点,也说明了一个人的情商、格局和智慧,有这样的情商往往都是能做大事的人!

返回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共32人参与)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