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语言技巧与人际关系 为人处事说话技巧大全
导读:
“距离语言”是行为语言的一个内容,它是借助交往双方的空间距离及其变化,来表达交往的情感、意图和关系程度。当你和别人交往时,总要各自占据一定的空间,相互保持一定的距离,这个距...
“距离语言”是行为语言的一个内容,它是借助交往双方的空间距离及其变化,来表达交往的情感、意图和关系程度。当你和别人交往时,总要各自占据一定的空间,相互保持一定的距离,这个距离虽然没有声音,却能像语言一样传达某种含义。
因此,在人际交往中是否善于运用“距离语言”,对于增强交往效果是一个很重要的技巧。现实生活中,我们处处能感受到“距离语言”的作用。你也许有这样的判断力,可以根据遛马路的两个青年男女之间的距离知道他们是恋人还是一般的同事关系,是初恋还是热恋。
你也许观察过这样的现象,当两个人发生争吵时,一方把身体故意靠近另一方,用手触及对方的皮肤,你会确信他是在向对方挑衅、示威。而对方也会怒气冲冲地把伸过来的手拨向一边,把身子更近些。这时,不用任何人提示,你也能预感到他们离动手打架不远了。因为他们两人之间的距离变化能够告诉你――双方已侵入对方不能容忍的空间了。
领域学的研究指出:人们都有一种领域感,这是一种生来就有的本能的感觉和需要量。当外在因素(交往对方)进入你自己认为属于自己的领域空间后,就会刺激你的心理,使你对这一“进入”的含义做出判断:是表示友好、亲热,还是挑衅、侮辱;是无意识的“越界”,还是有意识的信号。只不过人们很少自觉地从理论角度来认识这一现象,往往表现为下意识地、习惯地应用这一“距离语言”。
1、 不要是用“总是”、“从来不”词语。比如:“你总是把你的脏衣服到处乱扔”、“你在家从来不带孩子睡觉”。使用“总是”和“从来不”这两个次会让对方天然产生抵触心理。因为这不是事实嘛,他也不是每次都乱扔衣服吧,偶尔也会把它放到洗衣机里。类似的词语还有:经常、很少等。如果你用了“总是”类似的词,一场战争可能就要打响了。
2、 提出你的需求。不要直接的指责他做或没做什么。换种说法,提出你的需要。比如:“你现在从来不抱我”,换成,“我是一个需要拥抱的人”。再比如:“你每次睡觉之前都不关院子里的门,我真受不了。”换成,“晚上睡觉的时候我需要有安全感,老是担心有人会闯到家里来我就会失眠。
3、 经常互相表扬。研究显示,一个人要在工作中表现出最好的状态,他需要六个积极评价才能抵消一个消极评价。在关系处理上,可能需要更多的表扬去消除批评的影响。比如:每次你夸对方很能干,会让他有成就感和被需要感。这样,当争吵不可避免的产生的时候,他心想你们的感情是牢固的,于是就尽力去满足你的要求。而不是认为,你不高兴,是看他不顺眼。
人际关系出现了问题,你的目标就是解决问题,而不是赢得战争。每个人都有自尊,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正确的,这时人类的正常渴求。首先你必须问问自己;“我想实现什么目的?”换句话说,我必须做出什么改变才能让事情进展得更好。其次。尝试了解对方想要的是什么,最后,努力让双方的基本需求都得到满足的结果。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