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教育专家谈:留守儿童的心理特征及教育策略
导读:
[提要]随着城市化建设进展的加快,农村劳动力大规模外出务工、经商,未随父母外出务工而留守在家的儿童不断增加。长期与父母分离导致许多留守儿童性格孤僻,自闭、自卑者多,留守儿童...
[提要]随着城市化建设进展的加快,农村劳动力大规模外出务工、经商,未随父母外出务工而留守在家的儿童不断增加。长期与父母分离导致许多留守儿童性格孤僻,自闭、自卑者多,留守儿童的心理安全不容忽视。这不仅妨碍了儿童自身的健康成长,而且妨害了家庭和谐与社会稳定。目前,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已成社会关注的焦点,亟待解决。近日,针对“留守儿童”的心理特征及其教育策略,大众网记者专访了潍坊青州市亓荣希望小学褚翠萍、常承鑫两位资深教育专家。
大众网潍坊11月11日讯(记者 李元超 通讯员 褚翠萍 常承鑫)随着城市化建设进展的加快,农村劳动力大规模外出务工、经商,未随父母外出务工而留守在家的儿童不断增加。长期与父母分离导致许多留守儿童性格孤僻,自闭、自卑者多,留守儿童的心理安全不容忽视。这不仅妨碍了儿童自身的健康成长,而且妨害了家庭和谐与社会稳定。目前,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已成社会关注的焦点,亟待解决。近日,针对“留守儿童”的心理特征及其教育策略,大众网记者专访了潍坊青州市亓荣希望小学褚翠萍、常承鑫两位资深教育专家。
褚翠萍认为,亲情的缺失让不少留守儿童产生各种心理障碍,孤僻、怯懦是常见表现;隔代监护和独自生活,让这些正处在最需要父母年龄段的孩子内心更加封闭。其中最突出的表现就是“自暴自弃”,即:“破罐子破摔”,对生活和学习失去兴趣,对自我失去信心,没有目标和动力,得过且过,随波逐流,完全听命于外部的安排;认知能力受到障碍,学习能力明显下降,即使后来的反应的确成功了,也难看到这种成功的尝试,恰好控制了在他们看来无法控制的事件;还表现为情绪上绝望、沮丧、害怕、退缩、被动、抑郁,神经过敏,有很强的生理紧张,甚至可能导致心理疾病。
“如果得不到应有关爱,孩子又怎能学会去关爱别人?”常承鑫表示,儿童阶段的孩子很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如果没有进行有效疏导,容易变得不合群、脾气暴躁。
留守儿童身上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都源于孩子内心对亲情的需要。如因为种种原因而使这种对亲情的需要无法满足,就会产生心理问题。褚翠萍、常承鑫将留守儿童出现的问题原因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对突发性事件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由于缺乏足够的社会经验,对可能发生的事情一无所知,事情一旦降临,无以应付,会陷入束手无策的境地,因为对他们来说,无助感体验会更多。
由儿童的心理特点所决定的。儿童的心理正处于发展阶段,心理过程、个性心理特征都还没有发展成熟,他们认识能力差,对可能发生的问题缺少足够的认识,对已出现的问题难以作出合理的行为,而且有过高估计挫折的倾向,扩大事态的严重性,加重了无助感,另外,由于儿童情绪的不稳定,加上意志力薄弱,缺乏自控性和面对困难的勇气与信心,常在挫折面前表现出被动、胆怯等消极情绪。
家长的教育方式不当。儿童的成长是一件很艰辛的事情,常常面临许多冲突和危机。因为他们的能力有限,监护人的关心、爱护以及科学的指导才是十分必要的。可是有些监护人往往注重儿童的健康及营养状况,忽视了儿童心理发展的需要,更谈不上正确的指导了;还有的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提出过高要求,孩子无法达到要求,久而久之,会失去自信,不仅不能提高学习成绩,反而会导致学习能力下降甚至会消失。“子杀母”的范例足以说明父母教育方式不当是十分危险的。
从缺少关爱产生的心理障碍,到教育缺失带来的长久影响,留守儿童面临的这些困惑和隐痛,已经成为全社会必须直面的问题。因此,要采取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来防范和治理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但是,两位专家也同时表示,防治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国家、社会、学校、父母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做好挫折预防工作。首先对一些可以预料的不可避免的事情及其后果以恰当方式向儿童说明,使其对即将面临的事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心理上的准备。如果事情无从预料,已经发生,作为教师和家长,一方面应关注儿童的心理变化,在感情上给预支持、安慰、劝导,另一方面应帮助儿童积极地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使之从无助中解脱出来。
训练儿童进行正确地归因。一般而言,把成功或失败归于外部原因,容易产生被动、消极、依赖、侥幸等心理;把失败归于自己不可控制的原因,容易形成听天由命、不负责任的心理,因此,训练这些儿童将失败归于运气或任务难度,而不是技能,这样不会伤及儿童的自尊和自信心;将失败置于可控制的维度,如努力,失败是由于努力不足导致的,而不是自己缺乏能力,通过努力,可以获得成功从而激发儿童的动机。
榜样示范法。给他们讲述发生在身边的或者是古今中外伟人的生动感人的事迹,为他们树立学习的榜样,从而树立起克服困难的信心。如对身患重病失去生活勇气的儿童讲张海迪与病魔勇敢斗争的故事,对因学习困难失去学习兴趣的儿童,介绍爱迪生小时虽笨拙但仍坚持不懈终成大发明家的经历等等,使儿童通过观察模仿学习和替代性强化,对未来充满希望和信心。
积极创造成功的机会。要想使“自暴自弃”儿童恢复自信,必须创造各种机会,使儿童获取成功的体验。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和家长应及时给予肯定和奖励,并且帮助儿童从成功中总结出经验,使他们看到自己已经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且有这样的能力,从而恢复其自信。并通过训练,使这种自信发生迁移。
家长应注意合理的教养方式。一方面家长应时刻关心儿童的心理成长,一发现有不良的情况,及时给予关注,引导和抚慰,作好儿童心理上的保护者,培育者,使儿童时时能感受到一种关爱和支持;另一方面,对孩子的要求应合理适度,那种望子成龙,拔苗助长不顾客观实际的行为只能造成不良后果。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