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

初上高原新兵如何进行体能训练

原标题:初上高原新兵如何进行体能训练

导读:

  对于常年驻守在雪域高原的老兵来说,这个道理大家都懂。他们扎根这里,必须吃得了苦、耐得住寂寞、经得起磨砺、受得了煎熬,才能更好地履行自己的使命任务。但是,对初上高原的新兵来说...

  对于常年驻守在雪域高原的老兵来说,这个道理大家都懂。他们扎根这里,必须吃得了苦、耐得住寂寞、经得起磨砺、受得了煎熬,才能更好地履行自己的使命任务。但是,对初上高原的新兵来说,他们不仅需要面对空气稀薄、天气寒冷、雨雪交加的高原环境,还需要适应下到连队后的新环境、新训练、新任务,这一切并不容易。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在日常生活中,大部分老兵可以做到只穿着一件单衣,就在寒风刺骨的冬天里精神抖擞地进行体能训练。可是,我们的新战友穿着厚厚的棉衣,有时待在温暖的屋里可能还会感冒发烧。为什么?这是因为新兵初上高原,身体的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还没有完全适应高原的环境、气候,体能水平也没有与高海拔、低气压、氧气稀缺的环境相适应,往年有很多新兵初生牛犊不怕虎,但高原反应还是让他们吃尽了苦头,最终见识到了高原的“厉害”。

  又一批新战友下连。如何让他们少走弯路,尽快适应高原环境,早日走上新战位?或许,除了以积极的心态勇敢面对,科学的训练亦是加速身体与高原环境相适应的关键途径。

  初上高原的前一段时间,要注意多休息,少运动。等经过一两周之后,身体慢慢开始适应,这时可以进行一些适应性体能训练,强度要控制在轻松愉快的范围内,不能进行超负荷运动。每天的运动量应与身体状况相适应,身体状况好可以适当增加运动量。

  首先,是“适应高原”的军体训练。所谓适应高原训练,就是让自己在雪域高原环境中进行军体训练时不会出现高原反应。建议用以下三种方法来进行适应性训练。一是提高心肺功能训练。原地高抬腿50次,然后立即转换为原地半蹲跳30次。组数从3组开始,可以慢慢增加,每组之间休息1分钟。二是水中憋气训练。水中憋气训练可在短时间内提高新战友的肺活量。同时,憋气时人体转为腹式呼吸,通过横膈膜的风箱式拉伸扩大呼吸的深度,锻炼内脏器官,促进全身免疫机能的提高。三是原地开合跳。站在原地,左脚右脚向外跳,双手提起向上击掌,一组50个,每次5组,可以慢慢增加组数。

  其次,是“适合高原”的军体训练。所谓适合高原训练,是指在经过第一阶段的训练后,努力让新战友在雪域高原中找到适合自己的训练方法。因为,每个人的体质不一样,体能基础也不一样,需要找到适合自己的训练方法。一是以慢跑为主,跑坡为辅。平时体能训练主要是慢跑,速度和距离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来衡量,每周进行一次的跑坡训练有助于加强新战友的腿部力量,并逐步提高肺活量。二是安排适当的间歇训练。主要是安排一些短距离的快速冲刺跑,可以是50米或80米的跑道,不一定是全速冲刺,大概用全速70%-80%的力量即可。在跑的过程中,要慢慢去寻找奔跑的节奏,这种节奏感会对未来开展3000米跑和5000米跑有很大的帮助。三是适当安排一些力量训练。新兵初上高原,力量一般都有待提高,在逐渐适应高原后安排一些力量训练,有助于打下良好的体能基础。俯卧撑、仰卧起坐、负重蹲起、提铃、抓举、负重奔跑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最后,是“适用高原”的军体训练。新战友们未来都会走上自己的战位,想要在新岗位上有一番作为,就必须具备一个好的体能。这一阶段,可以安排一些具有挑战性的体能训练方式,以激发大家的潜能。一是高原蛙跳,先单脚跳20或30米,再蛙跳25或30米,随后单脚跳回原地,即完成一组。一般每次训练都至少进行5组,组间休息2分钟。二是高原组合接力跑,两人一组,一人背战友跑30米,再相互交换,另外一人背战友跑30米,然后两人同时倒着往回跳60米。倒跳可以防止在跑步中出现抽筋的现象,也可以提高新兵的腿部力量。三是强化力量训练。在户外进行扛圆木、圆木提拉等训练,在健身房中进行负重深蹲、水平卧推、俯卧卷腿等训练。负重大小视个人实际量力而行。四是长距离负重拉练。背负30公斤的背囊,在不低于海拔2000米的小路、山脊上行走,时间为一整天或两天。

  近日从海南医学院药学院获悉,由该院教授曾念开带领的菌物资源与可持续利用研究组在我国发现了白盖鸡油菌、维蕃鸡油菌、松林鸡油菌、灰黄鸡油菌4个新物种。

  近日,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广西大学教授郑皆连主持设计建造的广西平南三桥获第15届“中国钢结构金奖年度杰出工程大奖”,实现全国桥梁类项目此项大奖零的突破。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李灿院士、范峰滔研究员等科研人员,对光催化剂纳米颗粒的光生电荷转移进行了全时空探测,在国际上首次“拍摄”到光生电荷转移演化全时空图像。

  用人工方法合成天然分子是药学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复杂分子的构建往往需要经过多个步骤,不仅生成不必要的副产物,还增加提纯难度,使得药物分子的生产过程既耗时又昂贵。

  1至9月,全国新开工重大水利工程累计达42项,重大水利工程开工数量、投资规模均创历史纪录。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大连化物所”)李灿院士、范峰滔研究员,揭示了复杂的多重电荷转移机制,“拍摄”到光生电荷转移演化全时空影像。

  湖北神农架、巴东、宜昌和丹江口等地,发现多个鱼类新物种和新纪录种。过去近一年时间内,调查团队对湖北境内的神农架林区、巴东县、丹江口市、点军区、石首市、蔡甸区和黄梅县7个试点调查区域,进行了水生生物多样性调查,取得阶段性研究结果。

  国家气候中心表示,拉尼娜事件对中国华西秋雨、南方秋旱、北方秋汛等秋冬季区域气候异常有重要影响。全国共有679个国家级气象站日最高气温达到或突破当月历史极值,其中安徽青阳、湖北阳新等321站达到或突破当季历史极值。

  2022年世界粮食日和全国粮食安全宣传周活动10日在线上启动。本次活动由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农业农村部、教育部、科技部、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全国妇联、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共同主办。

  必须掌握新一轮技术变革对数字化人才需求的大趋势,回应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需求,按照交叉融合的思路,抢占数字化人才高地。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天宫课堂”第三课定于10月12日15时45分在“天宫”开讲。

  十年来,我国的“大国重器”亮点纷呈,创新成果世界瞩目。记者了解到,白鹤滩水电站百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不仅单机容量排名世界第一,还实现百分之百国产化,研发、制造、安装带动了我国水电装备全产业链的升级换代。

  “天宫课堂”第三课定于10月12日下午15时45分开始,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将面向广大青少年进行太空授课。

  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代方银教授团队完成家蚕大规模种质资源基因组解析(“千蚕基因组”),在全球首次绘就家蚕超级泛基因组图谱,并率先实现了家蚕这个物种遗传信息的数字化——“数字家蚕”。

返回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共13人参与)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